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学才子派的集大成者是谁

大学才子派的集大成者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690 更新时间:2024/1/18 11:00:42

“大学才子”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主义剧作家,他们大多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大学才子派是指16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他们多数确实是大学毕业生,至少是在伦敦最优秀的学校接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这一批作家致力于大学才子派悲剧代表作。

英国戏剧改革,把戏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些剧作家大都在牛津或剑桥受过教育,然后从事在当时被视为并不十分光彩的戏剧行业。

他们将各种影响融为一体,其中包括古罗马戏剧以及模仿古罗马戏剧的学院剧、中世纪的道德剧、当代的意大利与法国戏剧,从而创作出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诗意盎然的据作、他们对于戏剧形式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创造出复仇悲剧、浪漫喜剧历史剧等多种戏剧形式。

这些剧作家包括托马斯·洛奇、约翰·黎里、乔治·皮尔、克利斯托弗·马洛、托马斯·基德等。

莎士比亚(1564~1616)代表了大学才子派的最高成就。他的作品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重大社会问题,集中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他最善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和展现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优秀剧作大都具有紧复杂的矛盾冲突、生动丰富的情节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他不遵守所谓时间和地点的一致,无论是喜剧、悲剧、历史剧,在他写来都既真实又富于想象,既悲喜交融又充满哲理与诗意,他的戏剧语言丰富准确,极茯性格化。

马克思要求戏剧莎士比亚化,这是对其艺术成就的极高评价。

1592年,莎士比亚在伦敦的戏剧界已经小有名气,这引起了罗伯特·格林的嫉妒。这一年是格林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已经沉沦到潦倒文人的最底层,只能靠卖文字为生,而且写的都是一些内容低俗的东西,如论述伦敦的流氓、诈骗犯、老鸨、妓女的小册子,对这些人物,格林是再熟悉不过了。

他写这些东西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赶紧换几个钱来打酒喝。这时,他的肝脏和肾脏越来越糟糕,重病的身体已不堪忍受酒精的侵蚀。格林酒后也常独自伤感垂泪,扪心自问:作为“两校艺术硕士”,自己是如沦落到这步田地的?

格林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回想自己放浪形骸的短暂一生,不禁悔恨交集。于是,他决定写忏悔录来挣钱还债,并把“忏悔录”命名为《一个悔恨不已、只值一文钱的才子的临终自白》,简称《千悔换一智》。

这年9月,格林含恨九泉。格林死后,契特尔得到了格林的忏悔录,并很快加以整理出版。

从格林的忏悔录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将素有的牢骚和不满都集中发泄到莎士比亚身上。在格林眼里,演员出身的莎士比亚本来就十分可恶,偏偏这个演员又自己编写起剧本来,抢夺本来就不多大学才子派集大成者莎士比亚的剧作家的饭碗。

而且,这个演员兼剧作家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现在竟然要与他们这些“大学才子”在戏剧创作领域一决雌雄。

格林言辞激烈而且刻薄地写道:“是的,不要相信他们,因为他们中间出现了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借我们的羽来美化自己,演员的外皮下包藏着一颗虎狼之心;他以为能写几句无韵诗就能与你们中间最优秀的人媲美;他只是一个什么都干的打杂工,却自命不凡,把自己看作国内唯一‘震撼舞台的人。’”

在这段攻击性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罗伯特·格林辱骂和嘲笑的正是已经崭露头角、并呈现出后来居上之势的演员兼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

格林说莎士比亚自以为英国只有他才能震撼舞台,结果被他不幸言中。

林本人于1592年9月2日去世,再加上1594年基德去世,李利也停止创作,这样,“大学才子”派的戏剧创作活动宣告终结。莎士比亚真的成为戏剧界唯一能够震撼英国舞台的剧作家。

以大学才子等人为代表的戏剧,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阶段,是戏剧发展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一流派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驱动当时的戏剧更加接近成熟,并最终促使莎士比亚顺利地成为世界戏剧史上不可超越的巅峰。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穆罕默德是怎么创建伊斯兰教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穆罕默德(570—632年)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出身于麦加古莱西部落中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六岁时母亲也病死了。他是由祖父和伯父养大的。他的童年很苦,从小就得自谋生路。他当过放牧人,后来又跟随伯父经商,到过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和许多地区。在经商期间,穆罕默德增长了见识,对阿

  • 席勒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席勒全称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十八世纪著名的诗人、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在多个领域内都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是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性的人物,也是德国仅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一生虽然比较短暂,但是却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1759年11月10日

  • 瓦格纳的思想主张和艺术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1813年5月22日生于萨克森王国莱比锡,德国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1883年2月13日在意大利王国威尼斯逝世。瓦格纳(Wagner,Wilhelm Richard,1813年-1883年),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在德国音乐界,自贝多芬后,没有一个作

  • 歌德的创作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为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在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票选最伟大的

  • 海顿与狂飙突进交响曲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劳罗,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1740年,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的童声合唱团成员。1751年至1753年,创作首部歌剧《狡猾的魔鬼》。1755年,创作了首批

  • 莫扎特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性在于重塑并定义了古典音乐,曾在幼年时被誉为“音乐神童”,共创作了754部作品,其代表作有《奏鸣曲》

  • 赫尔德的思想主张与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赫尔德,全名为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1744.8.25-1803.12.18)是德国、哲学家、路德派神学家,诗人。其作品《论语言的起源》(Treatise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成为狂飙运动的基础。赫尔德(Johann

  • 克洛卜施托克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德国诗人。对歌德和狂飙突进运动影响甚巨。认为写诗是神圣的天职。反对理性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崇尚浪漫主义,热衷于自然、宗教和德国历史。主要作品有《救世主》(1745~1773)和抒情诗《颂歌》(1747~1780)。其中《颂歌》对德国作曲影响深远。还写作剧本。弗里德里希·戈特利布·克洛卜施托克Frie

  • 歌德狂飙时期的作品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沃尔夫冈·歌德有着一个幸福的童年,还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聪明和智慧。1757年元旦,他写了一首诗献给他的外祖父母,时年八岁;1760年他十一岁的时候,根据神话编写了一个剧本;1776年,法兰克福的一家杂志发表了他在1775年写的一首诗,长达一百六十行,题为《耶稣基督的地狱之行》,这是最早发表的歌德

  • 赫尔德的主要著作和贡献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约·高·赫尔德(1744—1803)生于东普鲁士的莫隆根,出身平民。1761年,他的聪明和苦学受到一位俄罗斯军医的赏识。翌年他被那位军医带到昆尼希堡,进入大学学习医学。但他不喜欢医学,不久改学神学。时值昆尼希堡大学任教的康德的讲座,特别是自然科学的讲座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狂飙突进运动理论上的先导哈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