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二战希特勒简介:苏德战争侵苏失败

二战希特勒简介:苏德战争侵苏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253 更新时间:2024/4/1 15:20:13

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纳粹德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布劳瑙,1914年8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9月,加入德国工人党(纳粹党)并担任党主席团委员,1921年7月,成为纳粹党元首,享有指挥一切的权力。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1933年上台成为德国元首。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序幕,1939年到1941年相继占领了欧洲的14个国家,并且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变为自己的仆从国。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之后陷入苏德战争的不利局面。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爱娃·布劳恩正式结为夫妇,1945年4月30日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在德国总理府地下室开枪自杀。

1940年夏,希特勒制定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Unternehmen Barbarossa)。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指令德军“必须准备在对英战争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联”。这时,希特勒看到苏联也在加紧备战工作,为避免陷入两线作战,他决定先解决苏联这个他称霸欧洲的最大障碍。希特勒认为,英国已被逐出欧洲大陆,短期内不可能成为德国东进的后顾之忧,而且“苏联一旦被打败,英国的最后希望就破灭了”。在进攻苏联之前,希特勒己占领了欧洲的14个国家,并且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变为自己的附属国。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军兵分三路突入苏联。苏联在战前虽然从多个渠道获得过战争可能爆发的情报,但很多情报之间是互相矛盾的。希特勒狂言三个月灭亡苏联。北方战线由德军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苏联红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很快进抵列宁格勒城下。迅速占领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中部战线是德军突击的重点地区,德军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从格罗德诺和布列斯特要塞方进攻,通过一个双钳攻势完成了对苏联西部军区(即西方面军)的合围,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苏联红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

随后,德中央集团军群又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展开了第二个钳形攻势,由于苏联红军有效地组织了防御,德军进展很慢。但是战役在历经两个月后,德军还是完成了合围,歼灭了苏联红军30万人。南方战线上由德军伦德施泰特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目的在于占领苏联在乌克兰的农业和工业基地,并获得黑海港口作为补给站。

1941年9月30日,德军集中74个师约100万人,在1700辆坦克,11000门火炮支援下,发起意在夺取莫斯科的攻势,即莫斯科会战。莫斯科会战以苏联胜利而结束,德军损失了50多万人和大量的技术装备,这也是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损失,希特勒“三个月灭亡苏联”的狂言彻底破灭。莫斯科局势得以稳定。1941年冬天,苏联红军在各条战线上发动冬季攻势。

成功击退了苏联红军的冬季攻势后,德军认为占领莫斯科十分困难,因此转变进攻重点,改为向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展开进攻。进攻初期,德军先在哈尔科夫歼灭了苏联红军20万人,并迅速南下,席卷整个高加索地区。但是,由于苏联红军在前一年的大溃败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德军没能在高加索地区大规模歼灭苏联红军,苏联红军虽然无法抵挡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但是得以保全力量。随后,为掩护南下高加索的德军,德军意图占领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随之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与苏联红军旷日持久的大会战,即斯大林格勒战役(Schlacht von Stalingrad)。

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在300万人以上,苏联红军坚强的抵抗,使德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此时苏联上百万的预备队已经在两侧聚集,于1942年末在德军两侧发动钳形攻势并包围了德军33万部队,并于1943年2月2日将其全部歼灭,苏联红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随着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被迫向美国宣战。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苏德战争苏联领袖斯大林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苏联政治家,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

  • 达芬奇的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莱昂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意大利语: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意大利著名的画家、数学家、解剖学家、天文学家,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美术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一。他

  • 达芬奇的生平经历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1452年的4月15日(儒略历),莱昂纳多出生在夜幕降临三个小时后的芬奇(托斯卡纳小山镇),阿尔诺河流过的山谷附近,当时这个地方是美第奇家族统治下的佛罗伦萨共和国的领地。达·芬奇的父亲叫瑟·皮耶罗·达·芬奇,是佛罗伦萨的法律公证员,因此十分富有。他的母亲卡泰丽娜是农妇。达·芬奇是他们的私生子。达·芬

  • 达芬奇学习解剖学的经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达芬奇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达·芬奇在师从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

  • 达芬奇的创作历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达芬奇当他在作坊学艺时,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才。约1470年,他在协助韦罗基奥绘制《基督受洗》时,虽然只画了一位跪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态、表情和柔和的色调,已明显地超过了韦罗基奥。据传,韦罗基奥为此不再作画。现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是达·芬奇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一件作品。除了有一点

  • 达芬奇在各个领域的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说达·芬奇是一名伟大的画家并不准确,他是一个博学者,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最初,人们学习科学知识也只是学习像《圣经》一样的亚里士多德理论,只相信文字记载。达·芬奇反对经

  • 达芬奇重要的艺术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艺术创作,在文艺复兴时期当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成就最高。他们的艺术成就达到了西方造型艺术继古希腊之后的第二次高峰,仅绘画而言,则达到了欧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达·芬奇最为突出,恩格斯称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艺术创作方面,达·芬奇解决了造型艺术三个领域——建筑、雕刻、绘画中的重大问题:

  • 达芬奇的艺术理论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达芬奇其艺术理论散见于他的6000多页手稿和未完稿的《绘画论》中,这也是文艺复兴时代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达·芬奇的《绘画论》,可以按内容大致分为美学理论和绘画的基础科学两部分。美学理论部分讨论了绘画的性质,绘画和现实的关系,绘画和其他艺术的异同等问题。而基础部分则阐述透视学、光影学、人体比例和解剖学

  • 达芬奇的多相睡眠法真的有效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画坛泰斗达·芬奇是一位刻苦勤勉、惜时如金的人,他创造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甚为人们所称道。这一方法是通过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性调节来提高时间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不足1.5(24/4.25*1/4=1.41)小时,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前几年,意

  • 达芬奇对于飞行器的研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他留给后世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画作,早已经成为人类艺术史上不朽的经典。可是,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是一位痴迷于发明创造的发明家和工程师。他对技术兴趣浓厚。制定了很多发明计划,有些具有潜在的军事用途,包括一种装甲坦克和一种深海潜水服。列奥纳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