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拿破仑:让整个欧洲臣服的小个子皇帝

拿破仑:让整个欧洲臣服的小个子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594 更新时间:2024/1/10 16:24:58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年),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创建者。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上的雅克修城一家不太富裕的贵族家庭。其父夏尔·波拿巴是律师。家中有八个孩子,拿破仑是次子,他有一个哥哥,三个弟弟和三个妹妹。1778年年底到巴黎奥顿的一所学校学习法语,次年5月,在科西嘉总督马鲍夫推荐下进入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在军校学习期间,由于他的科西嘉乡土口音难改,又不是名门贵族子弟,因此遭到贵族同学的欺侮。在逆境中他发奋学习,刻苦自励,178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布里埃纳军校,被保送到巴黎军官学校学习炮兵。

在他先后就学的两所军校中,他非常喜欢学习数学、历史、军事、地理和哲学等科目。他从小养成了读书又多又快的习惯,而且记忆力超人。他心目中崇拜的英雄是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的撤、亚历山大和查理大帝等风云人物。1785年,在他入巴黎军校的第二年,因其父病故,为赡养九口之家,被迫辍学,前往法国南部瓦朗斯城的拉费尔炮兵团服役。经过三个月的见习期后,他被授予炮兵少尉军衔。

之暇,他刻苦自学军事学并广泛阅读许多名著,尤其对卢梭、伏尔泰和马布利等人的著作,他更具有浓厚的兴趣。1789年7月14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他于1789年9月至1793年6月,先后三次返回家乡科西嘉,开展支持法国革命的运动。他还参加了该地的雅各宾俱乐部,并成为一名活跃的领导人,经常发表反对贵族和教会的演说。1793年6月,软弱无能的吉伦特派政府被人民推翻了,雅各宾派上台执政。

时值以英国为首的第一次反法联盟干涉军侵入法国领土,国内党分子的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23日,雅各宾政府颁发了全国征兵令。8月26日反法同盟军占领了法国南部重要军港——土伦。土伦为法国的战略要地,土伦的存亡,关系到法国革命的成败。9月上旬,卡尔托将军率部收复土伦,拿破仑以炮兵副指挥官身分随军前往。由于卡尔托将军指挥不当,土伦屡攻不下。

拿破仑经过周密的实地考察后,前线总指挥部提出新的作战方案,方案被接受。作战中,他率军猛攻,并集中了炮火把叛军和停泊在港内的敌舰轰得狼狈逃窜,一举收复了土伦。当时,罗伯斯庇尔的弟弟奥古斯多·罗伯斯庇尔正在前线,战后,他非常赏识拿破仑,并上报巴黎革命政府,不久,拿破仑被破格提升为少将旅长,时年24岁。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政权的统治。拿破仑因与雅各宾派关系密切而被逮捕,两周后当局以证据不足释放了他,但没有恢复他的官职。

经过一年潦倒不堪的生活,于1795年10月被任命为内防军司令巴腊斯的副手,负责镇压巴黎王党分子的叛乱。他率领5000军队,用大炮和霰弹击溃2万多名叛乱分子,暴乱被平定了,拿破仑将军声名大噪。他开始平步青云,很快担任了内防军司令兼巴黎卫戍司令。1796年3月9日,拿破仑与年轻貌美的寡妇约瑟芬结婚。约瑟芬是上层贵妇,拿破仑通过她结识了上流社会许多显要人物,这为拿破仑今后的发迹,起了重要作用。

新婚第三天,他离开巴黎去尼斯接任远征意大利军司令。4月初,他率部越过阿尔卑斯山最险要的靠近沿海的一个隘口,出其不意地进入意大利,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一系列赫赫战果,迫使撒丁尼亚一皮蒙特王国、教皇国、那不勒斯王国等国与法国签订和约,率兵直捣维也纳,迫使奥地利签订《坎波福尔米奥和约》,粉碎了第一次反法联盟。1798年5月,督政府为了切断英国同南亚、东亚的贸易通道,任命拿破仑为远征军总司令,远征埃及。

7月初,他率军在埃及登陆,经过半年多的战斗,法军征服了整个上埃及。在埃及取胜后,他又率军向叙利亚推进,在叙利亚他遭到了猛烈阻击,损失惨重,不得已又撤回到埃及。1798年12月,英、俄、奥、土等国组成了第二次反法联盟。

法国国内政局动荡不安,拿破仑得知这些消息后,带几名亲信私自离开埃及,于1799年10月返回巴黎,他受到了热烈欢迎。他通过接触,深感社会各层尤其是新兴的大资产阶级都支持他,他利用这股力量,于1799年11月9日发动了“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组成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秩序,上台后他首先制定了一部新宪法,即《1799年共和八年宪法》。

1802年8月,修改共和宪法,改为终身执政。1804年5月18日,立法团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宣布成立帝制。同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称帝,即拿破仑一世。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称帝后,他的权势达到了最高峰,为了巩固这一权势,在执政期间,他推行一套强硬的内外政策。拿破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取消了地方自治,把全国划分为88个郡。每郡设郡长一名,由中央任命,对中央负责。各县、区和市镇的领导均由郡长任命。

过去地方官吏是由当地选举有声望的人物担任,对政府存有一定独立性,拿破仑取消了选举制,由他任命的官吏都是从各地招募来的,是领取国家薪俸的行政官吏,这样保证了他的政令畅通,摆脱了地方旧势力影响。对立法机构——元老院、立法院、保民院的权限进行了限制。规定三院的成员,均由拿破仑选择和任命,各项法案的最后确立,要经拿破仑签署颁布。1802年他同罗马教皇签订“政教协议”,确立宗教和平。

在思想意识上,他极力控制人们的思想。他取消了地方自治和政治自由,取缔新闻自由,对报刊实行严格控制。为了使他的独裁统治更具“合法”性,他特别注意制定各种法典。1800年7月,他下令组成由他直接领导的“法典起草委员会”,开始起草“法典”。1804年3月,颁布和实施《民法典》,1808年颁布和实施《商法典》,1810年又颁布和实施了《刑法典》。这些“法典”的建立,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法律规范,对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起到了很大作用。

拿破仑自己亦认为:“我真正的光荣就是我的‘民法典’,它将流芳千古。”雾月政变后,面对法国国库枯竭的局面,拿破仑大胆地进行了财政改革。他宣布废除督政府一切不利于资产阶级的各项法令,如强制公债、人质法令、征发制度和不准军需供应商人预支款项等等。对税制进行改革,成立法兰西银行,活跃金融资本;满足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津贴新企业,鼓励采用新技术、奖励发明;大力发展交通事业。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使得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了50%。经济的发展为战胜法国的敌人提供了物质条件。拿破仑深知要想巩固其政权,除了在国内加强统治、防止封建复辟和人民革命外,还必须在国际上打败反法联盟。连年的对外征战成为拿破仑一生中重要的一面。自他称帝直至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的10年间,欧洲大陆一直笼罩在战争烟云中。

他曾毫不掩饰地说:只向往一个世界帝国,世界要求我来统治它。在这一思想的驱使下,先后进行了马伦戈(1800年)、奥斯特利茨(1805年)、耶拿一奥尔施泰特(1806年);弗里德兰(1807年)等战役并取得了重大胜利,粉碎了数次反法联盟,使法国在欧洲大陆赢得了霸主的地位,他在随心所欲地改变着欧洲的版图。在帝国极盛时代,其统治范围,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地中海,东至涅曼河,西至比利牛斯半岛。

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促使他作出一系列愚蠢而狂妄的决策:1806年为惩治反法联盟的罪魁祸首——英国。而颁布了大陆封锁令,规定所有欧洲国家都不准同英国进行贸易,一切来自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船只都不得驶入欧洲大陆各港口。这项法令非但未打垮英国,反而损害了法国的经济利益,法对外贸易锐减,工厂开工不足,失业工人增加,沿海一些城市、港口出现了萧条的景象,由此引起了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工人们对帝国的不满和怨恨。

拿破仑推行的侵略扩战争使得他不仅要同封建欧洲和英国资产阶级作战,又要同附庸国、占领国的广大人民作战。1807年11月占领葡萄牙,引起了1808—1814年的反抗法国侵略者的西班牙战争。六年中,西班牙战事拖住了近30万法国的精锐部队,也打破了拿破仑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1812年6月,拿破仑为了实现真正统治欧洲的目的,亲率五十多万大军进军俄国。9月初兵临莫斯科,俄军统帅库图佐夫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主动撤出,留下一座空城。

几十万法军困守空城,断粮缺薪,加之风雪严寒,在被迫撤退中,法军几乎全军覆灭。拿破仑只身先行返国。一个星期后,只有2.7万名残兵败卒逃离俄边境。侵俄失败后,各被占领国人民纷纷起来争取民族独立,以英国为首的反法联盟再次组成。拿破仑征集了30万新军迎战,妄图以新的“战功”重军威。莱比锡会战失利后,法军一败涂地。1814年3月,联军攻占巴黎,4月6日,拿破仑违心地签署了退位诏书,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仍保留皇帝称号。

1814年5月,波旁王朝复辟了。1815年3月1日,拿破仑率一队卫士在法国南海岸儒安港登陆,不费一枪一弹顺利抵达巴黎,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闻风而逃,拿破仑重新登上皇位。这一消息传到正在维也纳开会的各国君主和首脑的耳中,他们都震惊了。很快第七次反法联盟组成。1815年6月,拿破仑决定乘联军主力尚未抵达法国之时,先行出击驻在比利时的英军。6月18日,英、法两军相遇在滑铁卢,经过一整天的激战,法军再次被击垮。6月22日,议会强迫拿破仑再次退位。

在万般无奈之下,拿破仑向英国政府请求“法律保护”,后被囚禁在大西洋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在该岛病逝,终年52岁。1840年12月,拿破仑遗骨被运回巴黎,安葬在巴黎伤残军人院的墓地之中。拿破仑的一生是处在欧洲封建主义逐渐走向崩溃和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历史时代,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有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扫荡欧洲封建秩序和制度,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积极一面,也有对外发动战争侵略扩张,对内独裁、专横极其反动的一面。尽管如此,在整个欧洲与法国的历史上,他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显赫人物。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拿破仑如何征服意大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婚后的第三天,拿破仑便告别约瑟芬,赶赴意大利军团赴任。意大利长期以来一直是西班牙波旁王室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互相角逐的战场。哈布斯堡王室统治着该地区的北部,他们在那里占领着富饶的米兰公国和曼图亚大要塞等封地。意大利半岛的南部连同西西里岛,则是在西班牙波旁王室的后代费迪南四世的统治下。这两个王室所属的

  • 拿破仑加冕皇帝时做了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1804年5月18日这一天,经元老院通过,并由公民投票选举,以三百多万票赞同、二千多票反对的悬殊差距,使拿破仑圆了自己的皇帝梦,成了法兰西人的皇帝。拿破仑称帝之后,授予了他麾下的18员军官为帝国元帅头衔,其中现役14名,另有4名是年事已高的退役老将。富歇因在建立帝制中斡旋有功,拿破仑又恢复了他在警

  • 拿破仑的英雄末路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1814年4月20日上午11点,拿破仑在俄、奥、普、英的监护及千余名骑兵的簇拥下,开始向厄尔巴岛进发。他在流放途中乘坐一辆六匹马拉的“卧车”,他身后紧跟着十三辆马车。根据与联军达成的协议,拿破仑可由一千二百名皇家卫队骑士护送车队护送,但是,只能送到纳韦尔。从罗昂开始,由奥地利和哥萨克的骑兵部队取而代

  • 拿破仑的宝藏到底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1812年5月,法国皇帝拿破仑率领50万大军对俄国进行远征,并于同年9月14日占领莫斯科。拿破仑在莫斯科掠夺了许多战利品和奇珍异宝,其中包括古代的武器、克里姆林宫中的珍贵物品、教堂的装饰品以及绘画和雕像等。此时的莫斯科几乎是座空城了,大部分居民已随俄军撤退,近20万人口的城市剩下的还不到1万人。当天

  • 拿破仑怎么一夜间当上司令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1769年,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城,是一个左撇子,他的原名叫拿破仑·布宛纳巴,1796年才改名为“波拿巴”。拿破仑一开始自认为是一个非法国人,希望有一天能让科西嘉岛从法国独立出去。1778年12月15日离开故乡前往法国。1779年1月1日进入奥顿中学。在父亲卡洛·波拿巴的安排之下,

  • 拿破仑在实战中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到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贵妇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随后便匆匆奔赴前线。在意大利,拿破仑统率的法军多

  • 拿破仑怎样进行军事立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拿破仑的军事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立法的形式来规范军队的管理和指挥,把军队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形成了一定的准则,这就同“朕即国家”下的封建王权的军队有了根本的区别,从而维护和巩固了资产阶级对军队的领导和控制,拿破仑的军事法规主要散见于他制定的具体制度和措施方面,虽然没有呈现出系统,但却具有准

  • 拿破仑如何成为欧洲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8月底,俄国将领库图佐夫与奥地利联军向巴伐利亚乌尔姆开进。拿破仑于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师东进,10月12日法军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在乌尔姆激战后,取得乌尔姆战役胜利,反法联盟投降。随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又于1

  • 拿破仑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

  • 历史名人对拿破仑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雨果: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琪罗。他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员会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