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莎士比亚的作品风格

莎士比亚的作品风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557 更新时间:2024/2/14 13:48:12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华人社会尊称为莎翁。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莎士比亚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的四大悲剧《奥赛罗》《哈姆雷特》《》《麦克白》。

莎士比亚从传统风格转他自己的特点。《理查三世》开幕时的独白开创了中世纪戏剧中的邪恶角色。同时,理查生动的充满自我意识的独白延续到莎士比亚成熟期剧作中的自言自语。

没有单独一个剧本标志着从传统风格到自由风格的转换,莎士比亚的整个写作生涯中综合了这两种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这种混合风格最好的诠释。

莎士比亚最早的剧作是以当时常见的风格写成的。他采用标准的语言书写,常常不能根据角色剧情的需要而自然释放。诗文由扩展而定,有时含有精心的隐喻和巧妙构思,语言通常是华丽的,适合演员高声朗读而不是说话。

一些评论家的观点认为,《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中庄重的演说词,经常阻碍了情节,《维洛那二绅士》的台词则被评论为做作不自然。

到1590年代中期创作《罗密欧和朱丽叶》、《理查二世》和《仲夏夜之梦》时期,莎士比亚开始用更自然的文字写作。他渐渐将他的隐喻和象征转为剧情发展的需要。莎士比亚惯用的诗的形式是无韵诗,同时结合抑扬格五音步。

实际上,这意味着他的诗通常是不押韵的,每行有10个音节,在朗读时每第二个音节为重音。他早期作品的无韵诗和后期作品有很大区别。诗句经常很优美,但是句子倾向于开始、停顿、并结束在行尾,这样有可能导致枯燥。

当莎士比亚精通传统的无韵诗后,他开始打断和改变规律。这项技巧在《朱利叶斯·凯撒》和《哈姆雷特》等剧本的诗文中,释放出新的力量和灵活性。

《哈姆雷特》之后,莎士比亚的文风变化更多,尤其是后期悲剧中更富有感情的段落。英国文学评论家安德鲁·塞西尔·布拉德利将这种风格描述为“更紧凑、明快、富有变化,并且在结构上比较不规则,往往错综复杂或者省略”。

在创作生涯后期,莎士比亚采用了很多技巧来达到这些效果,其中包括跨行连续、不规则停顿和结束,以及句子结构和长度的极度变化。完整地理解意思对听众是挑战。后期的传奇剧,情节及时而出人意料地变换,创造了一种末期的诗风,其特点是长短句互相综合、分句排列在一起,主语和宾语倒转、词语省略,产生了自然的效果。

莎士比亚诗文的特征和剧院实际效果有关。像那个时代所有的剧作家一样,莎士比亚将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和拉斐尔·霍林斯赫德等创作的故事戏剧化。

他改编了每一个情节来创造出几个观众注意的中心,同时向观众展示尽可能多的故事片段。设计的特点保证了莎士比亚的剧作能够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剪裁宽松地诠释,而不会丢失核心剧情。

当莎士比亚的技巧提高后,他赋角色更清晰和更富有变化的动机以及说话时独一无二的风格。然而,后期的作品中他保留了前期风格的特点。在后期的传奇剧中,他故意转回到更虚假的风格,这种风格着重了剧院的效果。

莎士比亚创作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认为戏剧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

第二,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认为演剧要真实,切忌过火。

第三,情节生动丰富,一个剧里常有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线索,悲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

第四,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

第五,人物语言性格化,如哈姆雷特的话富有哲理和诗意,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语言矫揉造作,伊古的语言充满秽言秽语。据电子计算机统计,莎士比亚创作的词汇量有29066个。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莎士比亚喜欢男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莎士比亚在伦敦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却留守在斯特拉福镇。18岁那年,他同26岁的安妮·哈瑟维结了婚,6个月后,女儿苏珊娜就出生了。据说他对此十分后悔,所以在自己的戏剧中一再告诉观众,在婚前保持贞洁至关重要。在《第十二夜里》,奥西诺公爵还建议道:“女人应当拣一个比她年纪大的男人,这样她

  • 莎士比亚早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威廉·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众所周知莎士比亚

  • 莎士比亚的剧团生涯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莎士比亚还在斯特拉福德小镇居住时,就对戏剧表演已经非常熟悉。经常有一些旅行剧团到斯特拉福德小镇表演。1582年与一个农民之女安妮·海瑟薇结婚,1585年育有一子哈姆尼特·莎士比亚。1586或1587年他到了伦敦,当时戏剧正迅速地流行起来。他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最终

  • 莎士比亚的事业高峰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1598年大学人士F.米尔斯已在其《智慧的宝库》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莎士比亚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

  • 莎士比亚的晚年生活和身后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613年,“环球”剧场被烧毁,这使得莎士比亚真正可以抛开喧闹的伦敦和繁忙的剧团生活,回到斯特拉福镇过一种宁静悠闲的晚年生活,享受天伦之乐了。环球剧院因故烧毁后需要重建,莎士比亚卖掉了自己在宫廷大臣剧团的股份后打算退休,但他仍常常出入伦敦。莎士比亚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名人,他为后期戏剧的写作形式和表演

  •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历史观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莎士比亚是以历史剧开始和结束他辉煌的戏剧创作生涯的。通过对莎翁历史剧的研读,可以清晰感受到其剧作中所隐藏着的十分敏锐的历史、政治意识。从其作品文本的整体意象加以领会,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借由劇场这种大众娱乐的特殊形式,表达出的渴望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愿望,以及否定人为悲剧,肯定和平秩序,重视民众作用的人文

  •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通常被认为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宣扬的是尊重人的思想,以人的追求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同时受当时欧洲历史文化的影响,在历史剧作品中含有基督教精神与人文主义思想融合交汇的意境表现。莎士比亚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为我们带来了较多经典作品,其创作的戏剧更是受到了全世界人

  • 莎士比亚的成就和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莎士比亚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他注

  • 各国名人对莎士比亚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17世纪,同时

  • 托尔斯泰为什么不喜欢莎士比亚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不论人们怎么说,不论莎剧如何受到赞扬,也不论大家如何渲染莎剧的出色,毋庸质疑的是:莎士比亚不是艺术家,他的戏剧也不是艺术作品。恰如没有节奏感就不会有音乐家一样,没有分寸感,也不会有艺术家,从来没有过。”在莎士比亚戏剧早已被奉为世界文学经典,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对莎士比亚的评价,就显得如此刺耳。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