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历史观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历史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374 更新时间:2024/1/19 13:00:46

莎士比亚是以历史剧开始和结束他辉煌的戏剧创作生涯的。通过对莎翁历史剧的研读,可以清晰感受到其剧作中所隐藏着的十分敏锐的历史、政治意识。

从其作品本的整体意象加以领会,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借由劇场这种大众娱乐的特殊形式,表达出的渴望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愿望,以及否定人为悲剧,肯定和平秩序,重视民众作用的人文主义进步历史观。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代末期的伟大剧作家,创作出以英国历史为题材的10部历史剧,这些历史剧跨度近350年,组成了一幅英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恢宏的历史画卷。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显示出莎翁对历史事件以及政治人物的深刻洞察力。

同时,舞台形象间相关联的激烈冲突内在地蕴涵着剧作家本人对国家政体、宗教神学、阶级矛盾、伦理规范、人文主义等等的立场与观点。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政治意识

文艺复兴时代的末期,英国统治阶级代表伊丽莎白女本人大力支持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莎士比亚作为王室仆人却无意以戏剧参与政治斗争或从事宣传鼓动,他的一系列剧作中很少直接谈及政治,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没有历史、政治意识的指导下简单地就历史写历史。

相反,在与历史原型事件的对照中所创作的历史剧本之间显然充满着作者的社会政治观念和伦理道德观点。莎士比亚通过他的创作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若即若离的影射英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以人文主义的理性精神和客观精神擦亮历史剧这面“镜子”,使观众鉴古而知今,从社会运动进程中无数“乱”与“治”的较量中悟出社会演变的规律,促使人们正确地寻求治国的良策,期望能找到理想的社会结构模式,从根本上杜绝战争、迎来安定。

人文主义思想的外壳与内核

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体系即人文主义,这种关怀人的个性,强调人的尊严,主重视自我价值的哲学思潮无疑对莎士比亚历史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亨利五世》和《亨利八世》中,人文主义历史观在暴君形象的塑造上体现的最为明显。莎士比亚笔下的暴君跳出了以往否定性的政治符号,而是被写成熔铸了闪耀的人文精神的活生生的人。

在《居里厄斯·恺撒》中,恺撒以一个有着诸多缺陷,但是仍不失贤明的君主形象出现,反映出剧作家对宽容的世俗文化的提倡。

此外,莎士比亚希望通过恺撒这一类统治者来实现中央集权,平定社会混乱理想中的社会统治模式,而刺杀恺撒的人则被视为逆历史潮流的反动人物,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历史观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和人民利益的,因而具有进步性。

宗教信仰与神学思想

尔王》中葛罗斯特的儿子爱德伽通过编撰神灵和赞扬魔鬼的欺骗手段,帮父亲重燃求生的信念,这种戏中戏的设计显然起到了对神地位的降低和对魔鬼邪恶形象欺骗性的揭示的作用。

莎翁借爱德伽之口谴责迷信,对传统的宗教信仰去神秘化,揭露占星术这种阶级统治工具的欺骗性,打击了描述上帝、自然和人之间生存链条关系的天人感应说。

强调自身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权力,每个人都有为自身行为负责的责任,他通过剧中人物对铿锵有力地控诉占星术,警告读者和观众对统治阶级宣称的“自己是上帝在民间的代表”有所省察,对依旧沉迷于此的人们产生了聋发聩的影响。

警谏王权与反对共和

分析历史剧,不可以简单地按照今天的理解对“独裁”、“共和”等概念作字面意义的解读,而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看到当时的“共和政体”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民主国家范式,具有极端脆弱性、不现实性。

《居里厄斯·恺撒》等剧作以悲剧的色彩描述国王贵族内部的残酷斗争,以此证明集权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合理性。

莎士比亚历史剧字里行间同时存在着对威胁王权和捍卫王稳定这两种因素,但主要信息还是维护王权的稳定,可以说莎士比亚一心维护集权制度、并认为谋杀集团是破坏秩序,扰乱和平的一方。

但从勃鲁托斯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并不赞成勃鲁托斯违背百姓心愿的盲动破坏行为和政治冒险。从借鉴历史关照英国社会的现实的意义上,可以看出莎士对英国王室的针砭、警谏的用意。

当探讨莎士比亚的演艺和剧作时,要避免从字句章节去搜索他的理性观念的表达,从而纠结于各个局部意涵之间的矛盾关系从而误认为他的历史观本身有矛盾。

而应透过局部意涵相互之间的矛盾表象,注意他所构建的伦理规范、历史规律与其本人所持的社会政治观点之间系统性的关系,把握其中所透露出来进步历史观。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通常被认为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宣扬的是尊重人的思想,以人的追求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同时受当时欧洲历史文化的影响,在历史剧作品中含有基督教精神与人文主义思想融合交汇的意境表现。莎士比亚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为我们带来了较多经典作品,其创作的戏剧更是受到了全世界人

  • 莎士比亚的成就和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莎士比亚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他注

  • 各国名人对莎士比亚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17世纪,同时

  • 托尔斯泰为什么不喜欢莎士比亚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不论人们怎么说,不论莎剧如何受到赞扬,也不论大家如何渲染莎剧的出色,毋庸质疑的是:莎士比亚不是艺术家,他的戏剧也不是艺术作品。恰如没有节奏感就不会有音乐家一样,没有分寸感,也不会有艺术家,从来没有过。”在莎士比亚戏剧早已被奉为世界文学经典,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对莎士比亚的评价,就显得如此刺耳。况

  • 莎士比亚文学地位的确定是德国人的功劳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托尔斯泰在1903年11月写了一篇名为《论莎士比亚和戏剧》的长篇论文,当年他75岁,重读了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在这篇论文里,他终于把对莎士比亚的厌恶系统地表达出来。抛开这些个人好恶,这篇论文提供的观点却很有价值。根据他的考证,莎士比亚在18世纪之前,在英国没有什么特殊的声望。墙内开花墙外香,他后来在

  • 为什么说莎士比亚是现代英语奠基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莎士比亚在人类精神世界留下了辉煌的遗产,其中有37部剧和154首十四行诗,反映了人类的普遍主题和对生活的深刻见解。然而,如果没有他独特,创新和卓越的语言运用方式,他的主题就不会那么具有洞察力和发人深省的思想。莎士比亚凭借其英语创新,对早期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莎士比亚的著作极大地影响了整个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动物意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本·琼生称其为“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在莎士比亚的众多作品中,十四行诗是最引人注意的一部。Sir Walter Raleigh曾说:“在这神秘窟穴的周围有许多足迹,但没有一个是方向朝外的。没有人企图解决

  •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特色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在约二十余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内容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老戏等材料。最能代表莎士比亚艺术成就的是他的悲剧创作,在1601~1607年间是,莎士比亚创造出了最为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几个时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概有38部,主要创作于他在伦敦闯荡的二十年间,大概从1590到1613年。后来的学者一般会把他的戏剧分为四个时期,而且会给他的戏剧做一个时间的编排。因为他的大部分戏剧初次上演的时间都不知道,所以只能根据戏剧本身语言的风格、戏剧当中提供的一些历史信息、以及当时一些观众的记载来进行推测。

  • 莎士比亚的艺术风格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世界文学史上那些不朽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莎士比亚也不例外。从总体上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体。300多年来,每个时代、每个国家的人们都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发现许多东西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相一致,从而对他的作品产生认识和情感上的共鸣。莎士比亚的戏剧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