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可波罗留下六大谜团是什么

马可波罗留下六大谜团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992 更新时间:2024/2/15 14:22:52

马可波罗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在一生之中游历了很多个国度,并将这些见闻变成了书籍,为后人研究地理风情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关于马可波罗的游历经历,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这也是马可波罗留给我们的难题。

迷题一:路线

马可·波罗应该是从威尼斯一路前往北京,而后继续在中国旅行。根据这样一本游记,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可以照着其中所写的路线,一站一站地前进。但仔细阅读之后,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这不是一本可以直接参考的旅行指南。

他在书中提到的两地距离,有些极为精准,有些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在旅行归来大约二十年后才写下了这本游记。现实的场景与他所描述的完全吻合,而且,恰恰都是在他所说的地方找到的。

迷题二:马可的描述

人们很早就开始怀疑马可·波罗。首先,大家不相信中国真的像他所写的那样幅员有那么辽阔。到了十九世纪,人们开始质疑,是不是真的能按他给出的时间从甲地走到乙地。我想,要是把几百年来人们提出的疑点累积起来,你会发现,马可·波罗的确很值得怀疑。

《东方见闻录》中有关他在敦煌那段时间的经历。字与现实的相似让人非惊讶,而且,不仅仅是相似,他极为精确地描述了一场杀羊的仪式,其目的是保佑儿女平安;这跟我们在婚礼上看到的情景一模一样。

迷题三:书中遗漏

书中有一些严重的遗漏,让人打心底里怀疑他写的是不是亲身的经历。比如说,他根本没提到使用筷子,也没说喝茶。虽然替他辩护的人会说这是因为他不喜欢喝茶,他是意大利人,也许更喜欢喝葡萄酒。他在中国应该会看到女子裹脚,但书里也没提。这些遗漏都是问题。

怀疑马可·波罗的人提出的一个主要论点、就是他没说起裹脚的事。

不过,书中其实讲到了这个问题:描写女人的步态时,他说那是非常秀气的步子,前、后脚之间的距离、一根头发丝差不多。这正是在描写裹脚的妇女如走路。还有一点,由于当时的女性都穿着长裙,马可不可能看到她们的脚。所以依,虽然没有直接看见,但他的确谈到了裹脚的女子。

迷题四:原始手稿

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或者说他在异乡的发现,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原始的手稿。原稿已经失传了,留存下来的只是一些手抄本,是经过不断誊写的抄本。早期的马可·波罗游记抄本、大约有150份,而且各不相同。如果没有最原始的手稿,就很难追溯这些故事的源头。

有一件事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当时,威尼斯与热那亚之间的海战已持续了多年。返乡之后没过多久,马可就被软禁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其实是在一间牢房里写下了这本游记。这部传奇着作就在这种环境里完成的。马可关押在同屋的鲁斯提契洛口述,而这位作家一向喜欢渲染色彩、添加想象。或许,是代笔的鲁斯提契洛,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夸大。

迷题五:第一手的经验

他即便没去过中国,照样可以写出这样一本书。仅一百年后,就有一个知名的商人佩加洛提,他在安特卫普工作,最远只到过巴勒斯坦,却写了一本如何跟中国做贸易的畅销书,甚至建议要带上女人,因为同中国女子交往很不安全。所以,他写的可能不是第一手的经验。

马可讲述的故事有些的确是匪夷所思。他说,他曾遇到吃生肉的人。对此,要亲眼见过才敢相信。作为蒙古大汗忽必烈的使臣,马可·波罗曾到访云南,遇见了一些少数民族。有一件事让他非常惊讶,这里的人们竟然食用生肉。很显然,今天他们依旧如此。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喜欢生吃的这种肉竟会是猪肉。人们都知道,猪肉一定要煮熟之后才能吃。可是这些人,七百年来他们一直在吃生猪肉;而且从这一张气色红润的面庞来看,他们都非常健康。

迷题六:史料记载

有关马可·波罗的最大疑点,是他没有出现在任何汉语或蒙古语的史料中。当时中国的官僚体系极为庞大,一切大小事项都会被记录在案,每个城市的每一任地方官,每一个小官吏都不会被漏掉,但马可·波罗一家压根儿没出现过。

文献中记录了其他欧洲人,却没有马可·波罗。两百年来,中国的、欧洲的历史学家都在竭力寻找,结果一无所获。这是一个大问题。作为一名历史学者,不能过于依赖那一时期的记录,就连一些重要的人物也没有出现在当时的汉语文献中。元朝的原始档案在朝代临近尾声时就已被毁了。

其实小编觉得,不管马可波罗去没去过中国,这都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他写下的作品确实反映了中国的现状,在那一时代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这就是马可波罗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嫁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时期,英国迎来了经济和文化共同繁荣的黄金时代。然而,身为女王的她却终身未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伊丽莎白一世原名伊丽莎白·都铎,她的父亲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母亲是亨利八世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伊丽莎白不论是从相貌,还是才干都最像亨利八世。但由于亨利八世重男轻女,所以伊丽莎白小

  • 有哪些证据表明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据2011年8月1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英国媒体10日引述意大利一组考古学家的调查结果称,大探险家马可·波罗事实上从来没有真正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游记》是道听途说的汇集。英国《每日邮报》9日称,如果这一理论被证明正确,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探险家之一的马可·波罗就是一个“骗子”。据英国《每日电讯报

  • 认为马可波罗真实来过中国的依据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国内外“肯定论者”之所以肯定或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是人们对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的善意解释。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某些内容若非亲身经历是不可能知道得那样详细具体的。不过,也有一

  • 马可波罗游记是伪作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从《马可·波罗游记》一书问世以来,700年来关于他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一直不断有人怀疑他是否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游记》是否伪作?早在马可·波罗活着的时候,由于书中充满了人所未知的奇闻异事,《马可·波罗游记》遭到人们的怀疑和讽刺。关心他的朋友甚至在他临终前劝他把书中背离事实的叙述删掉。之后,随着地理

  • 伊丽莎白一世母亲被处死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安妮·博林(英语:Anne Boleyn,1501年-1536年5月19日),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王后(1532年11月14日-1536年5月19日在位),彭布罗克女侯爵,也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王后之一。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之母。威尔特伯爵托马斯·博林之女。安妮·博林原本是亨利八世的王后凯瑟琳的侍从女官

  • 马可波罗东行路线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马可波多写的《马可波罗游记》是一本十分畅销的游记,他的书一直是几代欧洲人的枕边读物。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探索了东方神秘国度的欧洲人。马可波罗出生在十三世纪的意大利。在马可波罗还只有十七岁的时候,他跟随着父亲以及叔叔,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终于到达了当时中国的蒙古帝国。并且他们在蒙古

  • 马可波罗的家庭出身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

  • 伊丽莎白一世和玛丽一世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苏格兰女王玛丽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她同时代的人。她不仅是一个男性统治的时代的女性君主,她的身体也很威仪,身高近六英尺。她的身高凸显了似乎与生俱来的女王气质:她出生仅6天就成为苏格兰的统治者,她的性格形成时期是在法国宫廷度过的,在那里,她与未来的丈夫弗朗西斯二世一起长大。1558年4月,16岁的玛丽嫁给

  • 伊丽莎白一世把脸涂白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从她鲜红的嘴唇到她苍白如瓷的皮肤,伊丽莎白一世可以说是英国历史上最受认可的君主之一。但她标志性的外表,尤其是她的白妆,隐藏着一个黑暗而致命的秘密,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导致她在69岁时去世的原因。你必须继续阅读才能了解真相。当伊丽莎白一世于1558年11月17日登上王位时,她成为都铎王朝五位君主中的最后一

  • 马可波罗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马可波罗是第一个踏入到东方国土的西方人,他在东方待过将近十七年的时间。从东方回来的他成为了一位百万富翁,向人们传述他见识到的东方国度,但很多人对他的话充满怀疑的态度。充满悬疑的马可波罗,不免让人关心马可波罗怎么死的。根据马可波罗叙述,他是在十七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和叔叔一同踏上前往东方的路程。受到东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