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古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出名的头脑家、政治家、文教家、变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中举。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隐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掌管变法。果保守派否决,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升引,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守旧派患上势,新法皆兴,郁然病逝于钟山(古江苏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病逝江宁
元歉八年(1085年),神宗往世,宋哲宗赵煦登基,改元元祐,由太皇太后下氏垂帘听政。哲宗登基后,减王安石为司空。
下太后正在神宗时便激烈否决变法,听政后坐即升引司马光为相,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齐里兴除了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病逝,葬于江宁半山园,谥号“文”。
政以及三年(1113年),宋徽宗逃启王安石为舒王,配享孔庙。后至靖康元年(1126年),又被逃夺王爵,誉往配享的绘像,落王安石从祀于庙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