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古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朝出色的墨客、集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年夜以及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不雅察使幕,转淮北节度使幕,又进不雅察使幕,历任国史馆建撰,膳部、比部、司勋员中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果早年居少安北樊川别墅,故后代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散》。杜牧的诗歌以七行尽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情为主,其诗英收俊爽,多切经世之物,正在早唐成绩颇下。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年夜杜“。取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迁民中放
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中郎。
会昌二年(842年),中放为黄州刺史。杜牧中放的本果史乘上并没有纪录,杜牧本人以为是宰相李德裕的倾轧。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什么没有喜好杜牧,有人以为是杜牧为人俶傥,没有拘大节,取李德裕的理念没有开;并且牛李党争,杜牧取牛僧孺公交甚好,大概被李德裕以为是牛党。后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了弊,闭心国民。
会昌四年玄月(844年9月),杜牧迁池州刺史,那年四十二岁。池州治所春浦县(古安徽贵池)。
会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诏禁誉释教。杜牧对于于那一办法是很同意的,厥后他正在宣宗年夜中年间做《杭州新制北亭子记》,具体道述武宗禁誉释教事。
宣宗年夜中二年(848年),患上宰柏周墀的关心,进为司勋员中郎、史馆建撰,转吏部员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