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大臣布衣宰相:范纯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北宋大臣布衣宰相:范纯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663 更新时间:2024/1/19 10:57:29

范纯仁范仲淹的次子,宋朝时期的名臣,人称布衣宰相。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苏轼因劝谏宋哲宗而遭保守势力谮言诬陷,陷入政敌围攻之中。在万马齐喑时,宰相范纯仁挺身而出,“奏轼无罪......不可因谮黜官。”

数年后,苏辙因在谏书中将宋神宗与汉武帝相提并论,惹得宋哲宗龙颜大怒,将苏辙“下殿待罪。”在众臣噤若寒蝉“不敢仰视”时,范纯仁再次出班据理力争,为苏辙说情,终于成功扑灭宋哲宗胸中怒火。苏辙得知自己是被政敌范纯仁救命后百感交集,亲至范府致谢:“范公,您就是一活菩萨啊!”

范纯仁的确堪称活菩萨。

(一)襄邑福星

范纯仁是名臣范仲淹次子,天资聪慧,年仅八岁时,便能详细讲解所学之书。考取进士后,他出任襄邑(今河南省睢县)知县。

襄邑县郊有个皇家牧场,专供皇宫卫士放牧。一日,卫士们放马时聚众赌博,致使官马跑出牧场祸害百姓庄稼。范纯仁闻讯抓获一名卫士,当众施以杖刑。牧场场长闻讯大怒:“一个小小县令,竟敢如此对待天子侍卫,简直是‘寿星佬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立即添油加醋禀报朝廷,强烈要求追究范纯仁罪责。

范纯仁不慌不忙上疏自辩:“朝廷供养军队的钱财均出自田税,如果听任侍卫们肆意糟蹋百姓庄稼而不敢过问,税收从何而来?”宋神宗恍然大悟,“诏释之”,同时宣布从此将皇家牧场管理权移交各县管理。

“时旱久不雨”,范纯仁未雨绸缪,召集县境内的商船船主,耐心说服他们:“久旱无雨,民将无食,我建议你们,先把所有贩运的五谷贮藏到佛寺内。等到缺粮时,由官府向你们购买粮食。”粮商们欣然从命,“众所蓄十数万斛。”次年春天,“诸县皆饥”,唯有襄邑县因范纯仁高瞻远瞩而粮食不绝。

(二)升任知府

升任庆州知府期间,适逢当地发生饥荒。范纯仁擅自决定动用朝廷战备粮库常平仓救济灾民,属下提醒他先禀报朝廷等待答复。范纯仁道:“等到朝廷批复,不知得饿死多少人!朝廷如果追责,我一人承担!”丰收在望时,百姓们欢天喜地道:“多亏范大人救活我们啊!”他们昼夜抢收粮食,争先恐后归还范纯仁年初发放给他们的救济粮,终于在朝廷使者巡视粮仓前归还补足了战备粮。

齐州(今山东济南)民俗凶悍,百姓时常偷盗抢劫。范纯仁转任齐州知府后,宣布将对违法犯罪者采取宽大政策。属下百思不解:“范大人,高压打击尚且不能完全制止犯罪,您以宽大为本,只恐适得其反!”范纯仁从人性角度解释宽仁的必要性后,特意到关满盗窃犯的监狱巡视,问副职为何不将他们保释后缴纳罚金?副职回答:“这些家伙一旦被释放,必然会变本加厉祸害地方。官府将他们羁押牢狱,让他们自生自灭,也算是为民除害!”范纯仁反驳:“这些人法不至死,如果这样让他们丧命,难道符合法理吗?”他命令将囚犯们集合到府衙,亲自训话,教育他们尽快改过自新后,全部释放。此举使盗贼们良心发现,盗窃案件因此比上年巨减一半。

(三)以德报怨

名将种世衡深受范仲淹赏识,得以在西北建功立业。其长子种古本应与范纯仁情同兄弟,但因一己之私而诬陷范纯仁,致使朝廷将范纯仁锒铛入狱。范纯仁被逮捕时,“民万数遮马涕泗。”甚至有人悲恸欲绝,“自投于河。”案情大白后,种古以诬告罪被贬官一级。宋哲宗时,范纯仁升任朝廷给事中后,得知种古一直被贬斥,认为他人才难得,多次力荐其官复原职。种古被朝廷重新用后,惭愧地向范纯仁当面谢罪,并表示定当痛改前非。范纯仁以德报怨的高风亮节,被朝野传诵一时。

变色龙邓绾昧着良心在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游走,遭到文官痛斥弹劾。范纯仁刚进入朝廷时,曾遭邓绾“诬奏坐黜。”此时,范纯仁公开上奏为邓绾说话:“臣曾遭邓绾诬奏贬官,但臣今日斗胆为他求情,希望朝廷在降职处分所有官员时,档案上不要把过失记录得太深重,以使官员们能有改正错误的机会。”皇太后赞同并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不追究为追求名声随声附和弹劾邓绾的文官责任。

范纯仁与司马光同属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派阵营,素来志同道合。宋哲宗亲政后,召见范纯仁,直截了当问他:“先朝施行王安石制定的青苗法,结果如何?”范纯仁大可趁机诋毁攻击王安石,但他一分为二答对:“先帝因‘爱民之意本深,才会采纳王安石建议施行青苗法。只是王安石有些急功近利,采取过激刑罚逼迫官吏们施行,‘以致害民。臣以为,青苗法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良策,如果继续施行,‘终不免扰民也!”

司马光当政后,“将尽改熙宁、元丰法度”,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范纯仁坚决不同意将王安石一棍子打死,他觉得应该对事不对人,多次反复劝谏司马光:“您将王公法令中过分苛刻的律条去除即可!尤其是使用差役一事,更当认真研究、慎重施行,否则,更将祸害百姓。希望您能虚心听取接纳大家的不同建议,集思广益,勿需自己谋划。因为一旦自己谋划,必然会有谄媚者挖空心思迎合您。现在看来,全盘否定役法不妥,是否现在某个地方施行,看看结果如何?”

(四)高风亮节

范纯仁出任宰相后,大力举荐贤才入朝参政,而且举荐的标准完全凭借这些人在朝野的声望。这样一来,许多被举荐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入朝为官全是因范纯仁举荐。有人忿忿不平,建议范纯仁:“您身为宰相,为何不让被举荐者知道他们是因为您举荐才为官?”范纯仁微笑道:“只要朝廷任用官员时不遗漏正直贤才,我何必一定让他们知道是我举荐的?”

范纯仁性格平易宽厚,对人素来和颜悦色,但为坚持正义,从不屈服权势。他“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曾总结自己一生,道:“吾这辈子只学到‘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我凭借这两个字‘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他经常告诫子弟:“人虽至愚,再愚蠢之人,责备别人时都能明察秋毫;再聪明的人,也会出于私心宽恕自己。因此,如果能以要求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宽恕自己之心宽恕他人,就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达到圣贤境界!”

他曾语重心长对一个前来请教为人之道的亲属道:“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亲属如获至宝,把这两句话制作成座右铭。

与范纯仁同居相位的吕大防等人在残酷的党争中失势,三十余人被流放岭南。适逢朝廷大赦,政敌上表请求维持原判,将这数十人终身流放岭南。范纯仁“闻而忧愤”,准备郑重其事为他们申辩。亲友们劝他千万明哲保身,千万不要惹怒政敌引火烧身。范纯仁大义凛然道:“此时,朝廷无一人敢言,我再不挺身而出,还有谁为他们伸张正义?我必须这样做,否则死而留憾!”他不顾个人安危上表,请求将吕大防等人原地释放。宋哲宗偏听偏信,下诏“吕大防等人永远不再起用,并不得参加恩赦!”同时,将范纯仁贬出朝廷。

范纯仁被政敌贬到永州,且突患眼疾,几乎失明。他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以乐观态度面对命运的不公。宋徽宗即位后,得知范纯仁在“先朝言事忠直”,但“不知目疾如何”,打算重用他继续回朝出任宰相。范纯仁因眼疾“捧诏而泣”,请求辞职回家养病。“徽宗不得已许之”,但经常召见辅臣时,都要询问范纯仁是否安好,甚至怅然长叹:“朕久闻范纯仁贤名,如果能见其一面,就心满意足了!”

虽然宋徽宗经常派御医诊治,但范纯仁病情日趋严重。临终前,他“呼诸子口占遗表。”他在遗书中回顾自己此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先父对臣的教训,也是微臣侍奉君王的根本!”次日,范纯仁“熟寐而卒。年七十五。”

《宋史》评:“范纯仁虽官位超出其父范仲淹,但依然继承其父优秀品质。范仲淹生前评价数子时曾说‘范纯仁得其忠,真是知子莫如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古代文官入仕后的修身标准与追求。范仲淹一生以此为为官圭臬,又言传身将诸子培养成朝廷重臣。可见,心忧天下,始终是古代儒臣追求的最高境界,更是得以名载史册的不二法门!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宗室大臣冀州刺史太尉:刘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初平四年(193年),幽州牧刘虞率十万大军讨伐不听号令的旧部公孙瓒,结果却被公孙瓒率领的几百精兵击败。刘虞爱民如子,深受幽州百姓爱戴,统领十万大军为何还打不过只有几百人的公孙瓒呢一,出身名门刘虞出身汉朝宗室,为东海恭王刘彊之后,因此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人宽厚有礼。他长大后投身仕途,在县里担任户曹吏

  • 元朝军阀益都行省:李璮生平介绍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李璮是金末山东军阀李全之子,在李全死后,他为益都行省,拥兵自重。今天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中统三年(1262年),元朝益都行省长官李璮起兵反元。李璮为元朝世侯,还与元朝皇族联姻,经营山东三十多年,为何突然要反叛元朝呢一,归附元朝李璮为金末红袄军首领李全之子,因此自幼见识到战乱的残酷与人心的

  • 程咬金在正史中真的活到了七十岁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活到了七十七岁,并没有演义小说里一百二十岁那么夸张。而程咬金的真实经历,也和演义小说里描述的形象相去甚远。 当然,真实的程咬金,一生也是相当传奇的。程咬金本是山东东平县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改名叫程知节。和演义小说里描述的不同,程咬金其实并非出身草根,程家祖上也是官宦世家,一直到

  • 西游记中清风、明月二人是什么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清风、明月是《西游记》中镇元子的两个徒弟,是五庄观四十八个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两个,本事平平。五庄观的人参果树非常重要,而唐僧又是镇元子的好友,那为何镇元子要派两个最没有本事的徒儿留守五庄观来接待取经团队呢 一,留守五庄观清风、明月为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大仙的两个小徒弟,虽然本事低微,但都能言善辩。一天,镇

  • 后梁太祖朱温最后是什么结局?朱温因何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温后梁的开国皇帝,天祐四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接下来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唐朝末年,政治严重腐败,导致民不聊生,为了不被压迫,农民开始起义自保。黄巢作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几乎打下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大唐

  • 后唐庄宗李存勖是什么下场?李存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后唐庄宗李存勋是晋王李克用之子,后唐的开国皇帝,接下来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他勇猛善战,与其父李克用一样,在勇武方面,甚至超过了其父李克用。李克用死前,拿出三支箭,交给李存勖,让李存勖灭掉后梁,后来,李存勖果然灭掉了后梁,并建立后唐,成为后唐开国皇帝。然而,李存勖打仗很厉害,勇猛过人,却不懂

  • 管仲为什么会被封为“青楼”祖师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凡是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者,对于管仲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的他,与乐毅并称“管乐”,乃是后世很多名臣的奋斗目标。很多

  • 隆裕皇后是一个怎样的人 隆裕皇后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隆裕皇后是我国晚清时期的一位皇后,是光绪皇帝的皇后,其实她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太后,虽然说她没有慈禧那么有名气,不过那时候的她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后妃,不过这位皇后不但得不到慈禧的喜欢,就连自己的老公也不喜欢,那么这位隆裕皇后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隆裕皇后结局如何呢?隆裕皇后剧照 1888年

  • 尉迟敬德是如何成为门神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门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特别是过新年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大门口贴上门神的,这样的话能够确保一家大小平安。而成为门神的武将便是尉迟敬德了,那么历史上的尉迟敬德是如何成为门神的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 尉迟剧照这两位都是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两员大将,尉迟敬德更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救过太宗的性命。尉迟

  • 北宋临川三王之一王安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王安礼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王安礼(1034-1095年),字和甫,出生于抚州临川,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诗人,也是宰相王安石的同母弟弟,与王安国、王雱一起被誉为"临川三王"。 王安礼于嘉祐六年(1061年)中进士,最初在幕府中担任河东路唐介门下官职。熙宁三年(1070年),西夏入侵边境,河东宣抚使韩绛匆忙调集四万百姓进行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