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那么关于裴松之大家了解多少那?裴松之注三国志可信度高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裴松之简介
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裴松之八岁时就通晓了《论语》《毛诗》。他博览古书,立身处世简朴。20岁时,裴松之担任殿中将军。义熙初年(405年),裴松之作了吴兴故鄣县令,因为政绩显著,被调入京城作尚书祠部郎。
刘宋代晋后,历任零陵内史、国子博士、冗从仆射、中书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封爵西乡侯。元嘉十四年(427年),裴松之辞官致仕,但却被朝廷任命为中散大夫,不久任国子博士,又提升为太中大夫,仍任国子博士,并接替何承天撰写国史,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写,就在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去世了,享年八十岁。
二、裴松之注三国志可信度高吗
陈寿著的《三国志》是一部很有分量的断代史,叙事精略,记事翔实,取舍材料十分严慎,但记载史实也有前后矛盾之处,全书只有“纪”和“传”,而无“志”与“表”。
在《上〈三国志注〉表》里,裴松之把他的注文概括为补阙、备异、惩妄、论辩四类。前两类注文补充陈寿漏载之事、存录一事的不同说法,在裴注中占绝大多数,后两类注文对显然的失误加以驳正、对史事或陈寿书加以评论,虽然总体数量不多,但由于更能凸显裴松之的史学意识,很受学者重视。
好了,有关裴松之的话题就为大家说到这里,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了解了裴松之后,可以知道更多的三国人物以及三国人物背后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