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诩只是被曹魏封为三公 孙权为何断言曹魏要亡

贾诩只是被曹魏封为三公 孙权为何断言曹魏要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62 更新时间:2023/12/14 12:36:51

还不知道:曹丕封贾诩为三公,为何孙权得知后断言魏国要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事实上,在得知曹丕封赏贾诩为三公后,孙权之所以会断言魏国要亡,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看看你都懂了几个。

贾诩被封为三公

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对贾诩不陌生,因为贾诩之谋,堪称一绝,不少英雄好汉都栽在了贾诩手中,以至于不少人戏称,贾诩乃是三国第一毒士!

一开始的时候,贾诩只是董卓手下不出名的谋士,但随着董卓的去世,天下逐渐陷入大乱,贾诩越发出名了起来。当时王允干掉了董卓,又迟迟不赦免西凉军,搞得西凉军众人人心惶惶,李傕郭汜等人都想要弃军而逃,但是贾诩却认为,一旦大家分散逃离,最终肯定会被王允一网打尽,与其如此,不如大家团结在一起,进攻长安,击败王允,这样才能活下去。最终,李傕郭汜等人被贾诩说服,开始起兵进攻长安,并成功击败王允,掌控了汉献帝。

经此一战,贾诩声名鹊起,谁也没有想到,原本都要土崩瓦解的西凉军,竟然被贾诩的一条进攻长安之计,给救活了。而在此之后的对阵曹操,贾诩更是奇谋百出,将曹操打得非常狼狈!

曹操是多么厉害的人大家是知道的,然而在和张绣的作战过程中,曹操却吃了好几次大亏,而张绣的背后参谋,便是贾诩!宛城一战,曹操几乎吃定了张绣,甚至还光明正大的霸占了张绣的婶婶,结果在贾诩的计谋之下,曹操直接被打成了光杆司令,他的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大将典韦,最终都亡于贾诩之计,可见贾诩计谋的毒辣!

渭水之战,贾诩再次向世人展现了他计谋的毒辣。当时曹操面对马超韩遂联军,几乎没有什么胜算,甚至于他自己还多次被马超吊打,结果贾诩出手,直接以一手毒计离间了韩遂和马超的关系,帮助曹操成功击败马超,令天下大惊。自此,贾诩天下第一毒士的名号算是坐实了,他直接可以和郭嘉、诸葛亮等大才平起平坐了!

贾诩在对敌作战过程中,计谋堪称一绝,而除了对敌,在对内过程中,贾诩的才谋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时曹丕和曹植在竞争太子之位,曹植表现得非常不错,这引起了曹丕的担忧,于是曹丕向贾诩请教,该如何做才能击败曹植,赢得曹操的欢心,结果贾诩给出的计谋简单得令众人惊讶。

《三国志》: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

曹植在杨修的建议下,百般钻营,结果最终被人拆穿,遭到曹操的厌恶,而曹丕在贾诩的建议下,勤勤恳恳,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反而赢得了曹操的欢心。最终贾诩又以袁绍继承人之事提醒曹操,成功地帮助曹丕夺得了太子之位,可见贾诩得厉害。

可以说,贾诩是当时天下最顶级的谋士,也是对曹丕颇有帮助的一位谋士,曹丕上位以后,封赏贾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当孙权得知曹丕将贾诩封为太尉,位列三公时,却断言曹魏要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荀勖别传》: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於勖。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事实上,孙权在得知贾诩被封为三公时,之所以会大笑,断言曹魏将亡,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贾诩德不配位

通观贾诩的经历以及成绩,他确实非常有能力,但三公之位,乃是给德高望重、德行俱佳的人准备的,而贾诩在德行上,其实并不是非常到位!

贾诩之所以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重点就在于这个“毒”字,这个字体现了贾诩的德行不佳!董卓本就是乱臣贼子,西凉军的李傕郭汜等人本就是遭到朝廷唾弃的人物,然而贾诩却帮助他们出谋划策,进攻长安,更是帮助他们胁迫汉献帝,这种行为就是对大汉的不忠!渭水之战,贾诩一手离间计,虽然成功地帮助曹操击败了马超,但是他的这种计谋其实并不被众人认可,因为这种操弄人心的手段太可怕了。

除了对大汉不忠,擅长操弄人心,德行不佳,贾诩对曹家还做出过巨大的伤害。当年宛城之战,贾诩献计张绣,夜袭曹营,将曹操打得狼狈不堪,并成功击杀了曹昂、曹安民、典韦等人,这对曹魏的伤害非常大!典韦被立为曹魏忠义的典范,一直受人敬仰,曹安民是曹丕的亲戚,曹昂更是曹丕的大哥,在这种情况下,贾诩几乎算是曹魏的大敌了。即便曹丕大度,能够放下成见重用贾诩,但将贾诩封赏为三公中的太尉,也着实不妥!

让贾诩这种人德行不佳,与曹家有大仇的人当了曹魏的三公,让天下人怎么看?让死去的曹昂怎么看?很明显曹丕的做法存在很大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贾诩德不配位,所以孙权才笑言,曹魏将亡!

二、曹丕用人的短板

贾诩德不配位,然而曹丕将其封赏为三公,这其实反应了曹丕的用人短板!

一方面,贾诩在曹丕的成功之路上出力极大,要不是他,曹丕都不一定能够当上魏王,曹丕如此重用他,而这会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他用人看重私情,因私废公。这种观念形成扩散以后,将会非常影响曹魏的风气!所谓上行下效,曹丕这个魏王都这么干,都这么因私废公,那底下人有样学样,也这么干,魏国岂能安生?

另一方面,贾诩的能力虽强,但他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这种人其实并不值得曹丕如此去笼络!贾诩这个人非常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并非曹操旧臣,且曾经重创曹操,所以虽然曹操看中他,但他在曹魏其实采用的是一种自保策略,那便是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连他的子女婚嫁都不攀结权贵。这种行为虽然受到众人的推崇,但这也使得贾诩失去了自己的权力网络!

权力这玩意儿,并非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如果不去好好经营,权力就是一场空。贾诩在曹魏虽然身居高位,且受到曹操的器重,但若他自己不会结交、巩固自己的权力圈子,那么他自己就没有权力网络,一旦曹操去世,他就失去了价值。贾诩低调自保,不和其他人结交,失去了自己的权力圈子,这其实就失去了笼络价值,只需要上位者的一句话,贾诩就会被干掉,这种人根本不值得用三公之位去笼络,而曹丕却看不到这一点,放着其他大臣不笼络,反而让贾诩做了太尉,这就是他用人手段的失误!

说白了,孙权正是看到曹丕不会用官位笼络人心,反而因私废公,引起不好的风气,所以才会笑言曹魏将亡!

三、曹丕和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曹丕为了篡汉自立,和世家大族妥协了不少,貌似曹丕和世家大族打成了一块儿,但从贾诩当三公这事儿来看,其实曹丕和世家大族的矛盾并不小!

事实上,曹丕一开始并不是打算封赏贾诩为太尉的,他真正的人选乃是杨彪!杨氏家族五世三公,是汉朝的名门望族,杨彪本人在汉朝就做过三公,名望德行都是上上选,与他结好,将会非常有利于曹丕的统治,所以曹丕一开始是想封赏杨彪为太尉的。然而曹丕有此想法,杨彪却无此打算,当曹丕派人去杨彪家宣旨时,杨彪直接反对并抗旨,令众人大跌眼镜,之后曹丕封才赏贾诩为太尉。估计这也是曹丕的恶趣味,杨彪你不是不接旨吗?那曹丕就封赏贾诩,气死你!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曹丕和当时的那些世家大族并非一团和气!诚然,为了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曹丕让渡了不少的权力,但这事也就仅此而已,世家大族想要更多权力,曹丕不肯给予,于是双方一直在暗地里斗争,杨氏这样的大族带头明面上抗旨,不配合曹丕,可见背后和曹丕作对的世家大族有多么的厉害!

当时的曹魏,虽然号称是曹家的天下,可就算是曹操这样的猛人,也没办法将那些世家大族彻底打趴下,曹丕要想治理好曹魏,将曹魏做大做强,还是得依靠这些世家大族!没有这些人的配合,曹丕不可能一统天下!也正是因为曹丕和那些世家大族不和,所以孙权才会笑言曹魏将亡!事实上,当曹丕曹睿死后,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击败曹爽,掌控曹魏大权,司马家族之所以最终能够篡夺曹魏天下,正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司马家不过是世家大族的代言人而已!

结语

曹丕封贾诩为三公,为何孙权得知后断言魏国要亡?原因很简单!一、贾诩德不配位;二、曹丕在此事上暴露了他的用人短板,极有可能给曹魏带来巨大伤害;三、曹丕封赏贾诩之事,暴露了他和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使得孙权看破了曹魏的权力斗争!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加《三国志》《魏略》《荀勖别传》)

标签: 贾诩孙权

更多文章

  • 后世是如何评价李沆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沆,北宋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

  • 巴寡妇清是什么人?她组建数千人武装为何没有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秦朝

    秦始皇嬴政,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秦朝这位可以拥有私人武装的女人,叫巴寡妇清。巴寡妇清原名清,是一个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巴郡枳县女人,由于在嫁入夫家后不久就守寡,所以被人称作巴寡妇清。她靠着夫家祖上传下来的采炼丹砂技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女企业家。

  •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对汉献帝到底有多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汉献帝

    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对汉献帝到底怎么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曹操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电视版的《三国演义》,因为电视改编、文学创作等,曹操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个“建雄”。而那句话也成为了人们对曹操的印象“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但事实上,曹操一生并未说

  •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三国

    对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要嘴含七粒米,死前嘴里含米有何用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一生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知道诸葛亮的一生都在为匡扶汉室而努力,到死都还在规划着蜀国的未来,电视剧三国演义把诸葛亮之死这一段拍的也是非常有神秘色彩,在诸葛亮最后一次讨伐魏国未能顺利前行

  • 秦国能够崛起是因为商鞅变法吗 真相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商鞅变法

    对秦国之所以崛起,首要原因真的是商鞅变法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春秋时期的北方强国,大家想到的无外乎就是秦国、晋国和齐国。其中,秦国在陕西,晋国在山西,齐国在山东,周天子带着一堆小国在河南。这么看来,最尴尬的省份,莫过于河北了。河北被山西和山东夹着,却没有诞生过什么

  • 刘弘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弘基,唐朝

    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刘弘基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李渊起兵初期屡败隋军,首先攻下长安,为唐朝立足关中打下坚实基础。之后他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为唐朝统一天下立下大功。那刘弘基是如何为唐朝效力的呢一,

  • 徐懋功的一生对唐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徐懋功,唐朝

    徐懋功,唐初大将,出身于土豪,仗义疏财,富有军事指挥才能。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徐懋功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为唐朝安定河北,平定江南,横扫漠北立下巨大功劳,是当之无愧的大唐名将。徐懋功对大唐一直忠心耿耿,没有过错,但唐太宗却在临死之前将徐懋功贬黜。那唐太宗为何要贬黜徐懋功呢一,投靠

  • 刘禅都已经登基为帝了 诸葛亮为何还不还政给刘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禅,诸葛亮

    还不知道:刘禅已登基称帝,诸葛亮为何不肯还政于他,上朝时还要带甲士百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史载,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时,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乍一听,这是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的一番推心置腹之辞,细究起来其实

  • 吕雉生前就为吕氏一族谋划好了一切,为什么吕氏还是被灭族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吕雉,汉朝

    众所周知吕雉不止是刘邦的妻子,还是一位极其有能力的女政治家,那么这样一个奇女子,生前就为吕氏一族谋划好了一切,为什么在她死后吕氏还是被灭族了?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人死灯灭,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像刘邦死前还为儿子刘如意安排好了一切,自认为万无一失,没想到还是被吕后给杀了。本来刘邦是想废掉刘盈太子的

  • 秦始皇只是将吕不韦迁到蜀地 吕不韦为什么就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吕不韦

    对秦始皇没有要杀吕不韦,只是把他迁到蜀地,为何吕不韦要自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庄襄王去世,享年三十五岁。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由于,秦王年少,所以他委任吕不韦担任相邦,号称“仲父”。在当时的秦国,吕不韦可谓是权倾天下。不过,因为牵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