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诸葛三兄弟指的是哪些人?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三国诸葛三兄弟指的是哪些人?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639 更新时间:2023/12/15 16:54:53

三国中琅琊诸葛氏是比较隐性而又影响深远的家族。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三国魏、蜀、吴,诸葛龙、虎、狗。

这是说三国时期,著名的诸葛家族分侍三国,《世说新语》中记载: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於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分别效力三国,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为了家族延续,三国争霸,不管谁胜谁负,诸葛家族总归会有一席之地。

本文就简单介绍下诸葛家族这些在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名人及其后代的命运,看看谁及其后代混得最好?

一:第一代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

既然是说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那么,就从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这一代说起,因为他们才是诸葛家族叱咤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第一代中混得最好的毫无疑问是诸葛亮,他是蜀汉丞相,还是独掌大权的那种,其名望、政治功绩,在三兄弟中也是第一。

提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大概都知道,这是诸葛亮的标签。诸葛亮的声名延续一千多年不落,诸葛瑾和诸葛诞加起来都无法跟他相比。

跟着诸葛亮混的,还有他的亲三弟诸葛均,不过历史上仅有他在蜀汉做过长水校尉的记载,再然后就没了。

显然,诸葛亮的这个三弟的才能不怎么样,否则,诸葛亮的亲弟弟,在蜀汉政权混,怎么也不会如此悄无声息。

诸葛瑾其实也混到了东吴的顶层政治圈中,深得孙权信任,史载:“权亦重之,大事咨访。”

他是东吴政权外来派官员中的代表人物,到孙权称帝时,他的资历足够老,因为,张昭、周瑜、鲁肃这些外来派的代表,都比诸葛瑾死得早。

且孙权并不以诸葛瑾的亲弟弟诸葛亮在蜀汉政权被刘备重用而猜忌他,曾大度的表示:“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很明显,诸葛瑾用他的态度折服了孙权。

诸葛瑾最后在东吴政权中做到了大将军一职:“权称尊号,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这已经是武官官职的顶峰了,从品级上来讲,其实不比诸葛亮小,只不过,诸葛瑾的政绩、战绩和名望都不如诸葛亮。

从诸葛瑾的历史记载看,他能当上大将军,并非是因为能力超群,更多是凭借资历,以及孙权要考虑外来派和本土派官员的势力平衡。

但不管怎么讲,能做到大将军一职,诸葛瑾也能称之为三国顶流了。

诸葛亮和诸葛瑾都在各自的政权内部做到最高位,且都是善终,另一位在魏国混的诸葛诞,结局就要比他们差一些,他没能善终。

诸葛诞在魏国获得的官位上,其实比诸葛亮和诸葛瑾都要高上一些,他在魏国最后的官职是司空,司空是三公之一,品级还要在丞相和大将军之上。

不过,诸葛诞也是因为这个司空的官职,才起了要跟当时在魏国如日中天的司马家族扳手腕的心思。

曹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镇守淮南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被司马昭升为司空,并要他入朝任职,这其实是明升暗降,要剥夺诸葛诞的兵权。

于是,不甘愿兵权丧失的诸葛诞发动了反司马氏的叛乱,及著名的“淮南三叛”中的第三叛。

但在司马昭的镇压下,叛乱失败,诸葛诞被杀。

好在他的儿子诸葛靓在东吴(诸葛诞叛乱,联系东吴一起,把儿子送到东吴去当人质),活了下来,并为其家族的崛起留下了后手。

从上述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诸葛亮这一代,都混得不错,全是政治圈中的顶流。

但相比较而言,还是诸葛亮略胜一筹,后人会去武侯祠拜祭诸葛亮,可不会去拜祭诸葛瑾、诸葛诞,仅凭此,这一代的比拼中,诸葛亮就是遥遥领先。

二:第二代诸葛恪、诸葛靓、诸葛瞻

这一代中,政治上混得最好的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但他没能善终。

东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成长起来的诸葛恪在东吴丞相陆逊死后,担任了父亲诸葛瑾曾担任过的大将军一职。

当时,孙权对以陆逊为首的本土派官员,在政治上是坚决打压的,因为他们深度参与并干涉孙权的立嗣事务。

所以,外来派的诸葛恪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待,一举成为东吴政治圈中的顶流。

当然,诸葛恪本也是孙权给下一代皇帝重点培养的属下,他曾被孙权安排进皇太子孙登(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去世)的幕府中,并成为太子幕僚之首。

从这一点看,孙权对诸葛恪是相当重视的。

东吴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病逝,十岁的孙亮继位,诸葛恪是孙权指定的唯二的托孤大臣之一。

孙亮登基,又加诸葛恪为太傅,由诸葛恪独掌东吴军政大权(另一位托孤大臣孙弘想干掉诸葛恪,结果被反杀,诸葛恪成为唯一的托孤大臣)。

此时的诸葛恪,在东吴政权中的地位,已经不弱于叔父诸葛亮生前了。

但诸葛恪只掌权了一年多,就被东吴宗室孙峻干掉了。

诸葛恪掌权的当年,就率领东吴军队伐魏,并取得了“东兴之战”的胜利,并因功被孙亮加官进爵:“加恪都督中外诸军事、荆扬二州牧、丞相、阳都侯。”

政治权位上如日中天的诸葛恪于次年,即东吴建兴二年(253年),再次出兵伐魏,但这次却遭逢“新城之败”。

然后,诸葛恪回去后没两个月,他就被东吴宗室孙峻联合才十一岁的皇帝孙亮引诱进皇宫杀死。

诸葛恪的三个儿子一个都没有逃掉,全被诛杀,他这一支绝后。

诸葛恪有个亲弟弟诸葛乔,早年被过继给诸葛亮,所以人一直待在蜀汉,在诸葛恪满门被诛杀后,诸葛乔的后人得以延续诸葛瑾这一支的血脉。

诸葛恪的族弟,诸葛诞的儿子诸葛靓,在诸葛恪死后四年,被诸葛诞派到东吴当人质,诸葛诞兵败身亡后,就留在东吴为官。

根据历史记载,诸葛靓在东吴曾做到大司马一职,他因父亲死于司马氏之手,所以后来晋朝灭吴时,他反而成为了保卫东吴的急先锋。

东吴灭亡后,晋武帝司马炎不想继续追究诸葛诞一族的责任(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昭的弟弟,两家其实是亲戚),想善待诸葛靓。

但诸葛靓因父亲一事,坚决不为晋朝效力,隐居了。

最后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他的结局很清楚,和长子诸葛尚在绵竹对战邓艾时战死。

诸葛瞻本来是蜀汉荆州派精心培养的政治接班人,可等到他准备接班时,蜀汉就灭亡了,他没能等到掌权的那一天。

在诸葛瞻战死之前,他已经是“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如果蜀汉不灭,他将是下一位蜀汉的实际掌权人。

综上,诸葛家族在三国时期的第二代比拼中,诸葛恪略胜一筹,他已经混成了真正的权臣,活着时的政治地位可以比肩叔父诸葛亮了。

最可惜的是诸葛瞻,不管他的才能如何,他到底是蜀汉政权内部,大多数官员默许的政治接班人,只不过没熬到那一天而已。

三:第三代诸葛京、诸葛攀、诸葛恢

诸葛瞻死后,留下两个儿子,诸葛京和诸葛质,因为是诸葛亮的后人,蜀汉灭亡后,他们只是被迁居到河东,并没有受到苛待。

诸葛京后来在晋朝做到江州刺史的职位,诸葛质隐居。

或许是才能不如上两代诸葛亮和诸葛瞻,也或许是晋朝到底不怎么放心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在政治上,没能延续父祖的辉煌。

诸葛亮曾经的继子诸葛乔的儿子是诸葛攀,他这一支在诸葛恪被灭门后,又回到诸葛瑾名下。

诸葛攀在蜀汉的官职做到“行护军、翊武将军”,官职不高,历史对他的记载很少,他应该在蜀汉灭亡前就死了。

他的儿子诸葛显在蜀汉灭亡后,跟着蜀中的诸葛家族迁居河东,也没有为官的历史记载。

上述诸葛亮及诸葛瑾的第三代,除诸葛京有在晋朝当江州刺史的经历外,其余的大多都隐居了,政治上也没有太大的作为。

第三代中,在晋朝混得最好的,反而是反司马氏的诸葛诞的孙子,诸葛靓的儿子。

诸葛诞反司马氏被杀,诸葛靓在父亲被杀后,终身不事晋朝,可他们家跟司马氏纠葛太深,到东晋时,混成了真正的皇亲国戚。

前面讲过,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昭的弟弟,司马炎的叔父,即西晋宗室、琅邪王司马伷。

司马伷一共有三个儿子,全部是诸葛氏亲生,然后,两人的长子司马觐的儿子司马睿,在晋室南渡后,摇身一变,成了东晋的开国皇帝。

这样一来,诸葛诞就成了东晋开国皇帝的曾外祖,他的儿子、孙子,自然就是皇亲国戚。

并且,司马睿建立东晋后,权力是受制于江南士族,所以,对能帮助他的亲戚们,更加会看重。

所以,东晋建立后,诸葛诞的孙子,也就是诸葛靓的两个儿子诸葛恢和诸葛颐开始崛起(从辈分上算,他们高司马睿一辈,司马睿要称呼诸葛靓为舅爷爷,大概要称呼诸葛恢和诸葛颐为舅舅或表舅)。

诸葛颐的官位,在东晋做到九卿之一的太常,诸葛恢更牛一些,官位做到尚书令,还曾是晋康帝司马岳在位时期的辅政大臣。

所以,诸葛家族自三国时期崛起后的第三代大比拼中,诸葛恢遥遥领先,同辈中没有能跟他相比的。

标签: 诸葛三国

更多文章

  • 孙权的位置是孙策传的 孙权称帝后为何没有追尊孙策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孙策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为何不愿追尊孙策为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到三国时期的历史,大家脑海中第一时间出现的,一定是三国鼎立的魏蜀吴三国。魏蜀两国自不必说,因为这俩是小说三国演义的主角。而大部分人了解三国历史,基本上是通过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自然有他通俗易懂的好处,不用像三国

  •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是真的想消灭曹魏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北伐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真的是要消灭魏国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香》.杜甫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与政治家,无论是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对他的溢美之词从不吝啬,宛若智慧与忠义的化身。纵览其辉煌的一生,所作

  • 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是怎么处理宁夏被围事件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荣,三杨

    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一向以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而著称,那么他是怎么处理宁夏被围事件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朱棣继位为永乐皇帝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有报告称宁夏那边突然被围了,情况似乎十分危急。当时在内阁当值的是杨荣,所以朱棣便赶紧将其招来,把奏章拿给他看。杨荣看完之后,

  • 明朝末年时期,沐氏族人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沐家,明朝

    有明一代,皇帝对军权的控制极为严格,不容丝毫染指,但沐氏家族却是一个例外。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云南沐王府的知名度很高,这得益于第一任主人沐英,和最后一任主人沐天波。说到沐英,他不光是朱元璋的义子,还是明王朝建立的开国功臣,曾参与过无数场战役,立下不世之功。后来

  • 常建:唐朝时期诗人,他的诗作有何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常建,唐朝

    常建(708年—765年),唐代诗人,字少府。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破山寺即今虞山兴福禅寺,寺中米碑亭,铭刻了宋代书法大家米芾书写的《常少

  • 将领海兰察救驾乾隆有功 他为什么只要一个宫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乾隆,侍卫

    对清朝著名将领海兰察猎场救驾,乾隆奖赏,却只要胖宫女一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人生在世离不开两个重要的词,智商和情商,智商让我们能够迅速掌握有用的知识,而情商能够让我们的这些知识得到最大的发挥。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在很多时候情商的重要性甚至比智商还要大,这在官场上体现得尤

  • 历史上窦太后有多疼爱刘武?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窦太后,汉朝

    窦太后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说起来,汉景帝虽然儿子不少,但窦太后却让汉景帝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而不是传给汉景帝的儿子们,之所以会这样,都是汉景帝自己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汉景帝三年的时候,那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有一次,刘武进京去玩,汉景帝热情地款待了刘武。当时窦太

  • 什么是密诏立储?乾隆皇帝对这种制度是什么看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清朝

    秘密立储制度是清朝一项独具特色的制度。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自雍正皇帝执政时开始,执行“密诏立储”的方法来决定皇位继承人。此后,清朝的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均出自“密诏立储”。咸丰皇帝之后的清朝皇帝,不是独子就是无子,“密诏立储”不废而废。是雍正

  • 董卓原本出身低层草根 董卓是怎么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董卓

    对董卓是底层草根,是如何逆袭到人生巅峰,却骤然失败身首异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董卓在三国历史上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对于董卓的评价都是一边倒,贴在他身上的标签有“权臣”、“残暴”、“乱臣贼子”、“骄奢淫逸”等等,都是一些贬义的词语。看到这些标签,我们不禁要问,既然董卓

  • 阴丽华的一生是什么样?她为何能成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阴丽华,汉朝

    阴丽华,东汉光烈皇后,东汉第二任皇后。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千古名言出自刘秀之口。未发迹之前的刘秀,籍籍无名。路过新野时,对貌若天仙的阴丽华心驰神往。回到长安后,见到执金吾出行的空前盛况,更是羡慕有加,于是有了那样的赞叹。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