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杜预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杜预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727 更新时间:2023/12/8 2:20:35

杜预(222年-285年初),字元凯,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杜预出身京兆杜氏。初仕曹魏,任尚书郎,后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封丰乐亭侯。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等职,与贾充等修《晋律》。咸宁四年(278年)接替羊祜出任镇南大将军,镇守荆州。他积极备战,支持晋武帝司马炎对孙吴作战,并在咸宁五年(279年)成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战后因功进封当阳县侯,仍镇荆州。在战后仍讲武备战,兴建学校,督修水利,被时人称为“杜父”。后被征入朝,拜司隶校尉,于太康五年闰十二月(285年初)逝于邓县,终年六十三岁。获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成”。

杜预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时誉为“杜武库”。他与张斐对《晋律》的注解,在当时有“张杜律”之称。其所撰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考释严密,注解准确,其中不乏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他也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位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主要影响

政治

建言政制

西晋建立后,对其政权的支柱世家大族实行放纵的政策。因此社会上黑暗腐败,各级官吏蝇营狗苟,公相塞过,互相包庇。泰始四年(268年),杜预针对这种情况,向晋武帝司马炎建议实行考课制度。他主张整顿吏治,建立严明赏罚的制度,提出“六年黜陟法”。六年中优秀的要越级提拔,皆差的上奏朝廷免官,“优多劣少”者继续留任,“劣多优少”者降级使用。

杜预两度任度支尚书,提出大小建议五十余条,其中如建议施行籍田,提出安边政策,又制造人排,兴建常平仓,议定谷价,计算盐运,制订考课制度等措施,都于国计民生有益。

律学思想

在律学中,杜预是西晋时与张斐齐名的律学家。《律本》是杜预为《泰始律》(即《晋律》)所著的注释,代表着杜预主要的法律主张,其内容主要有:

(1)纳礼入律,礼法合一。杜预重视儒家礼的同时也主张对礼要有所损益变易,体现了一种“变礼”观。在“崇礼”而又“变礼”的思想指导下,杜预注律是遵从“网罗法易,格之以名分”的原则,以名分为标准来解释法意,将法律纳入名分的匡范之中,从而做到纳礼入律,礼法合一。

(2)“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简直”的立法观是杜预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杜预简明扼要的区分了法与经义、律学与经学的界限,主张律学与经学分开,以防止法律繁多。他认为立法一定要“简直”,做到“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即法律的文字要简要通俗,条例应明白准确,直截了当;法律的形式要单纯,概念要明确,条文要简约,不要繁密。杜预说,刑法的根本在于简单直接,所以一定要推究“名分”。他解释道:“刑之本在于简直,故必审名分。”名就是名称,分就是区别,什么样的罪名用什么样的处罚,这样,不同的罪就相互区别开来了。这点在《晋书·刑法志》中有详细的讨论。杜预认为,只要列出一张表,标上罪名,标上相应的处罚,官员就可以根据审理犯人的实际情况去查表确定犯罪和处罚,道理的细微处可以就这样克服掉。

(3)区分律、令的界限。杜预在《晋律序》中指出:“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太平御览》卷638)。“律”是用来定罪量刑的,“令”是指各种规章制度。律、令界限明确,有利于立法的“简直”。杜预提出来的“律”和“令”就具有统一性,“令”由政府发出,百姓必须服从;不服从,“律”则定罪。这是中国法律史上明确区分律(刑法制度)、令(规章制度)最早的定义。

杜预法律观的突出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推进立法的“简直”,促进了立法合一,纳礼入律。

修订晋律

律学是经学的一个分支,到三国时期出现发展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倾向。晋代是律学鼎盛的时代。官方曾组织以贾充为首,包括杜预、郑冲等律学家,修订了新的《泰始律》,这是法律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系统性修律活动。《泰始律》成后,杜预、张斐又相继加以注视,张斐所著的《律表》和杜预所著的《律本》是注释律学的两大成就,他们的出现表明了律学已成为依据经义原则研究具体法律问题的独立学科。

张、杜的律注与晋律视为一体,具有法律效力,后世称之“张杜律”,代表着律学的成熟和繁荣。《晋律》是在损益汉《九章律》和魏《新律》的基础上的产物。汉律的特点是刑罚苛碎、条目繁密,计七百七十余万字,二万六千余条,内容重复,不好记忆,为官吏提供了上下其手,从中舞弊的机会。曹魏政府虽对此作过改革,但变动有限。《晋律》依据杜预的主张,对汉魏旧律大刀阔斧地进行剪裁,只有二千九百余条,十二万六千余字,所以唐人称赞它“实曰轻平,称为简易”(《隋书·刑法志》)。这也是中国古代立法史上由繁入简的里程碑。《晋律》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通行于全国的法律,并被东晋和南朝所沿用,也是这一时期承用时间最长久的一部法典。

军事

杜预于曹魏景元四年(262年)以镇西长史职随镇西将军钟会灭亡蜀汉。西晋泰始七年(270年)任秦州刺史时,针对匈奴右贤王刘猛举兵反叛的情况,提出“内以利国外以救边”的军政要策五十余条,均被采纳。

咸宁四年(278年)十一月,杜预继羊祜之后镇守荆州,筹划灭吴事宜。他到任后修缮甲兵,示以威武,以精兵袭西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破吴名将、西陵督张政,并以离间计使吴末帝孙皓临战易帅,造成吴国西线动荡。为晋军大举伐吴创造有利的条件。咸宁五年(279年),两次上书建议乘吴防务松弛、兵力分散、东西难顾之机,迅速出师。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大举伐吴。杜预指挥西线晋军,在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攻克吴国要地江陵(今湖北荆州),为西晋成功灭吴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术

杜预在平吴之后,闲暇无事,即专心钻研经籍,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自秦焚书后,到两汉间,传左氏的诸家众多,但都是杂取《公羊》《谷梁》二书来解释《左传》的,多不协体。所以杜预作《左氏集解》,专取左丘明之传,以释孔子之经。实际上,他是按照《春秋》经文重新编排而成。即使如此,从书中仍可看出有合经者,也有不合经者,还有些内容在《春秋》经文中是根本没有的。所以,“合经”之作,杜预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他的贡献和影响,《春秋正义序》评价杜预此书“专取(左)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是“子应乎母,以胶投漆”,为最优者。晋秘书监挚虞也说:“左丘明本是为《春秋》作传,而《左传》却单独流行。(杜预的)《释例》本是为《左传》而设,所阐发的道理不限于《左传》,所以也单独流行。”自此书开始,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以《春秋》与《左传》合刊为一书,也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对后世《左传》研究颇有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清代时收入《十三经注疏》中(杜预的集解与唐人孔颖达的正义合为《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

其他方面

作为天文学家,杜预主持制定了名为《二元乾度历》的新历法,修正了旧历法误差,由晋武帝司马炎下诏颁行天下。

作为机械制造家,杜预亲自设计并主持在富平津(今河南孟津)建造了一座横跨黄河的大型浮桥,被时人叹为奇迹。该桥一直使用到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才因年代过久、铁链朽坏而拆毁重建。他还研究了前代的谷物加工机械,制造出用水力推动的连机碓和水转连磨,利用水力推动几个碓同时舂米,大大提高了谷物加工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他还提出兴修水利的主张,在水害之后,填淤之田,大种五谷,必有收益的看法。

在工艺制造方面,杜预自行设计制造出一批造型精美、工艺先进的仿周青铜礼器,献给了司马炎。

标签: 杜预魏晋

更多文章

  • 嘉庆帝一共有多少皇子?继位的为何会是绵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绵宁,清朝

    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第二子,年号道光。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820年9月2日,嘉庆帝突然暴死在承德避暑山庄。消息传出后,朝廷内外一片慌乱。一方面是要为嘉庆帝的丧礼做准备,不过更重要的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必须赶紧拥立新君。自雍正帝设立“传位密诏”后,后世

  • 夏侯玄最后为何会被夷三族?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夏侯玄,三国

    夏侯玄在魏、晋之世咸有重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夏侯玄是魏晋禅代之际的一个关键人物,他和曹家、司马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司马懿对他青睐有加,司马师却执意要杀死他,司马昭流着泪为他求情。但司马师还是心狠手辣的诛杀了夏侯玄并夷三族。名重天下的大名士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

  • 华佗是给曹操治病的大夫 曹操为何将华佗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华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当年曹操为何坚决要斩了华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代枭雄,现如今人们对于曹操的看法也褒贬不一。那些说曹操是一代奸雄的人之所以如此评价曹操,主要是因为曹操曾经说过一句名言,那就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除此之外,人们对于曹操有偏见的主要原

  • 有那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钟会,曹魏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昭,粉碎曹髦的夺权企图。随军平

  • 司马懿在夺权的时候 期间为何没有多大的阻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懿,曹魏

    还不知道:为什么司马懿篡魏的过程中没有太大阻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原因很简单,因为司马懿自己篡魏这个行为就是曹魏自己鼓励的结果。我们要知道,今天我们去看待过去的历史,本身就带着一份上帝视角了。今天我们能够获得的历史认知,也是漫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结果,如果我们生活在我们

  • 历史上曹操花费了多少年才彻底清算袁绍的势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汉朝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击败袁绍。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但曹操真正扫除袁绍的势力却是在公元207年,北征乌桓之后,公孙康杀了袁尚、袁熙。那么从公

  • 朱棣靠谋逆当了皇帝,他的继位诏书谁来写?怎么写?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朱棣

    朱棣靠谋逆当了皇帝,他的继位诏书谁来写?怎么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之初,他麾下的重要谋臣姚广孝曾经嘱托称:“建文帝朱允炆身边有一个叫作方孝孺的文臣,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将来入主南京之后,一定要留下他的性命。如果你选

  • 曹昂是什么结局?他如果没死司马懿还会发动政变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昂,三国

    曹昂曹操的长子,刘氏所生,但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抚养大。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魏文帝曹丕是中华史上少有的才能平庸的开国君主,三次大举伐吴都无功而返,还重用司马懿导致其日后篡权。但曹丕有个哥哥曹昂却比他强多了,为了救出父亲曹操,不惜付出生命。如果曹昂没有死在宛城之战还

  •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没有出来救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杨家将,北宋

    对杨家将世代忠烈,为何北宋灭亡时,不见他们出来救国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宋初,杨家将是当时有名的将帅家族,他们世代忠烈、保家卫国,为后人赞颂。武将世家几代人效忠一个朝代的故事常见,按理说杨家将也不会例外,可北宋被金人所灭时,杨家将却并没有挺身而出救国于危难。所以,当时

  • 乙弗皇后与元宝炬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乙弗皇后,南北朝

    乙弗皇后,南北朝西魏第一个皇帝元宝炬的皇后,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在中国封建时代,曾经有过不止一次的分裂时期,以及民族大融合时期。其中南北朝时期,承上启下,结束了东晋十六国,开启了隋朝。南北朝时期,延续了169年。(一)乙弗氏其人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皇帝西魏文帝元宝炬,他的结发皇后乙弗氏,就是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