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延和张飞相比 刘备为何提拔魏延去做汉中太守

魏延和张飞相比 刘备为何提拔魏延去做汉中太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133 更新时间:2024/1/3 22:38:36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为何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而不是张飞?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备任命魏延而不是张飞为汉中太守,秉持的原则就是人尽其才,恪守其位,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合适的事情,从而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备正是凭借这一用人原则创立了和发展了蜀汉。

为何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刘备为何要违众提拔和任用魏延。

一、魏延其人其事

魏延是义阳人,准确地说是南阳郡平氏县义阳乡人。义阳在魏延出生的那个时候还只是一个乡,等到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间,就设立了义阳县,后来又把周围几个县如安昌、平林、平氏、义阳、平春五县从南阳郡拉出来重新组建了一个郡,即为义阳郡。

后来,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就把魏延归为义阳人。

魏延的出场在《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是不同的。

《三国演义》中,刘备路过襄阳城的时候,魏延斩将开门让刘备等人进入,可是由于文聘的阻拦,外加上刘备唯恐伤及无辜,因此放弃了进入襄阳城。

然而,在《三国志》中,一开文除了介绍魏延为义阳人外,就是“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导入,貌似他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一般,没有头绪。

那么魏延是什么时候投奔刘备的?赤壁之战吗?恐怕不是。义阳乡是平氏县管辖,而平氏县又属于南阳郡管辖。

刘备投奔刘表之后,就让刘备屯兵新野作为荆州北部的屏障抵御曹操。刘备屯兵新野之后招兵买马,荆州豪杰也纷纷来投靠他。

那么魏延是不是这个时候投靠刘备呢?可能性极大,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就是距离近。刘备屯兵新野,荆州许多豪杰归附,而魏延所在地隶属南阳郡,作为有志青年的魏延跑来投靠刘备也比较方便。

第二原因就是魏延这样的人在荆州并没有出头的机会。荆州的主人虽然是刘表,可是实际上由世族把控,出身低微的魏延在荆州并没有机会出人头地。黄忠这样的人就是代表。因此,另投他人远比苦守荆州的机会多得多。

第三个原因就是刘备麾下的荆州将领绝大部分是荆州南部的人。从刘备麾下的荆州将领籍贯推断看,荆州北部的魏延应该是在赤壁之前就加入了刘备的团队。

刘备在入川的时候,刘备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当时赵云留守荆州,那么保卫刘备的责任就交给了魏延,因此才有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刘备,可见刘备对魏延是非常信任的,而信任的基础就是资格老。

可见,魏延在刘备在新野的时候就加入团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魏延入川之后累有战功,因此升任为牙门将,随后在占领汉中之后就被封镇远将军,担任汉中太守。

二、刘备为何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

当时的军中大佬们都认为这次汉中太守的最佳人选是张飞。在他们看来,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汉中是益州的门户,位置太过于重要。

第二个原因就是张飞是军中宿将,是刘备最忠诚的将领之一。

第三个原因就是张飞经验丰富,驻守汉中应该是绰绰有余。

正是基于以上三个原因,大家心里想的人选就是张飞。可是当刘备提出最后人选的时候,众人感到非常的吃惊。

大家对魏延应该不感到陌生,但吃惊的原因是刘备居然舍弃张飞不用而用魏延。难道张飞不如魏延?即使不用张飞,可是也轮不到魏延呀。毕竟此时军中,比魏延有资历和经验的人也多吧,比如那个赵云,不是更加适合魏延吗?

可是,刘备却越级提拔魏延,这让大家感到非常惊异。

然而,刘备这么做,确实有三个理由,这三个理由坚定了刘备必须使用魏延。

首先,魏延忠诚可靠。张飞忠诚可靠,因为张飞从幽州涿郡就开始追随刘备,资格和关羽一样老,而魏延同样也忠诚可靠,因为他是从刘备驻守新野就开始追随的老人,比赤壁之战之后追随的哪些人更有资格。

因此,单从资格而言,魏延虽然比不上张飞,可是比其他人并不比多让。

其次,魏延具备一定谋略。从谋略的角度而言,魏延不比张飞差,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比张飞要强,当年张飞可是有失掉下邳城的先例,因此刘备一直没有将重要的城池交给他驻守,避免这样的悲剧再犯。

魏延对于汉中的防守早已心有成竹,比如他提到的若曹操起举国之兵来犯就挥兵据之,若偏将提十万之师来犯,就吞之,深刻的体现了因地制宜的以实兵诸围以御外敌的战略构想。

魏延的做法正是刘备所想,毕竟汉中刚刚被收复,人口稀少,军事力量薄弱,只有充分利用汉中地理条件,减少损耗以对抗曹魏的进攻。

魏延的做法可以让刘备以最少的军事力量取得最大的成果,因此魏延的做法更加符合刘备的需求。

最后,刘备的用人手法决定了魏延是不二人选。在同一个职位上,能够用新人的就不用旧人。比如,入川之战,刘备带领的就是如魏延这样的人,反而把张飞、关羽以及赵云这样的宿将留守荆州,一方面时候为了避免刘璋的疑心,也是为了更好的镇守荆州,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为了更好的锻炼新人呢?

如果把张飞和魏延放在一起,那么张飞获得机会就会远远多于魏延,要是把他们分开,那么魏延接受的机会就更多了。

旧人做事更让人放心,可是如果不给新人更多的机会,新人怎么成长为旧人呢?

给予新人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成长,让他们在成长中去积累经验,去犯错,这样他们就能够在未来积累更多的经验,担当更重要的作用。

没有人一出道就能够担当重任,只有在不断地试错中成长,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不是只是说说而言。作为刘备,他是集团的首领,不能啥事都得依靠张飞或者关羽,他需要更多的张飞或者关羽,可是更多的张飞和关羽就需要更多的机会去锻炼。

因此,汉中就是魏延积累经验和成长的地方和位置。

廖立并没有因为丢掉长沙被刘备怪责,反而让他担任巴郡太守;李严威望远不如诸葛亮却被提拔为尚书令并且成为托孤大臣,这些都体现了刘备不拘一格用人的特点。

由此可见,魏延能够成为汉中太守,除了了自身足够的能力和忠诚度外,还离不开刘备不拘一格的用人特点。

三、刘备为何不让张飞做汉中太守?

张飞是刘备自涿郡以来最老资格的人之一,但是刘备并没有让张飞驻守益州最重要的门户,并不是张飞不够忠诚,也不是张飞没有守卫汉中的能力,而是以下三个缘故。

首先,张飞有更重要的地方驻守。

汉中固然重要,可是另外一个地方更加重要,这个地方就是阆中。如果说汉中是益州的一道门户,那么阆中就是益州的第二道门户,而且它还是水道交通的要地。从汉中到成都需要通过阆中,从江东到成都最便利的水道也需要通过阆中,因此阆中的地理位置不亚于汉中。

而且,阆中就在成都旁边,守好了阆中就能够很好地拱卫成都,因此把张飞放在阆中也并没有埋没他的重要性。

其次,张飞还有更重要的职位需要担任。

刘备称帝之后,张飞除了被授予车骑将军,西乡侯外还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的作用就是监察百官,权力大,职位重要,一般被授予皇帝信任的重臣。关羽远在荆州并且已经战死,因此没有机会和可能担任,而诸葛亮担任丞相,处于分权的需要,张飞担任司隶校尉则是必须的选择。

如果让张飞担任汉中太守,远离成都,那么担任司隶校尉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要让司隶校尉起到该有的作用,毗邻都城则是必备的选择。

最后,张飞并不适合担任汉中太守。

汉中地理位置太过于重要,需要面临曹魏的军事威胁,一旦汉中失守,益州则有覆巢之危,让张飞担任并不合适。毕竟张飞自下邳失守以来,他就没有担任过重要城池的防守,即使刘备入川,张飞镇守荆州期间,也只是担任宜都太守,并没有驻守重要的城池。如江陵和公安也是让傅士仁和糜芳驻守,由此可见,防守战略要地上,张飞并不适合。

因此,刘备没有让张飞担任汉中太守也是情有可原。

四、总结。

刘备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魏延极具谋略深得刘备的信任,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刘备用人具有个人特色,偏好提拔新人任用新人。刘备没有任用张飞为汉中太守并不是不信任张飞,而是张飞有更加重要的任务和职位职责去做。

标签: 刘备魏延

更多文章

  • 周敦颐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敦颐,北宋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

  • 康熙和乾隆寿命都很长寿 两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乾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俩从不碰一样“东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皇帝,他们往往与至高无上的权利挂钩,在中国封建制度的王朝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往往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得到。然而有一样东西,许多皇帝终其一生都在耗费大量精力寻找它的方法,它就是

  • 都是汉文帝的女儿 绛邑公主和馆陶公主差距为何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文帝,女儿

    对同样是汉文帝的女儿,绛邑公主为何处处不如馆陶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文帝一生比较节制自己欲望,不仅主张薄葬,对金珠玉器华衣美服这些都少有兴趣,连后宫妃嫔都不多,除了皇后窦氏之外,见诸于史书记载的也就慎夫人、尹姬,不像他孙子汉武帝,光红颜故事主角都换了好几位,从陈阿

  • 曹营中唯一能对战关羽的人就是夏侯惇 襄樊之战时为何不让他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侯惇,关羽

    对夏侯惇是曹营唯一能对战关羽的人,襄樊之战为何不派他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夏侯惇确实是曹操最为信赖的将领之一,但是说实话,夏侯惇的战绩确实是惨不忍睹。而相对来说,派出去的两员大将于禁和庞德就要优秀一些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一、夏侯惇其人曹操

  • 吴懿:蜀汉的国舅爷,也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吴懿,蜀汉

    国舅,指的是封建王朝中太后或者皇后的弟兄,即皇帝的母舅或妻舅,下面我们要说的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国舅——吴懿。根据《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料记载,吴懿是衮州陈留郡人,他的叔父吴匡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属官。早年吴懿的父亲和刘焉关系很好,因此在刘焉被任命为益州牧后,吴懿带着全家随刘焉一起入蜀。汉朝时期

  • 当众大臣都在拍朱高炽马屁的时候,杨士奇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杨士奇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历史上的第四位皇帝,他出台了很多仁政措施,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所以当时众大臣都在拍朱高炽马屁,那么此时杨士奇是怎么做的?当时有大臣上书不吝词汇地大肆歌颂太平盛世,朱高炽将这个大臣的奏章当众公布出来,满朝文武就此争先恐后地附和一番,大拍彩虹屁。只有内阁成员杨士奇一人站出来,提出了

  • 朱权当初手里也是有数万精兵的 朱棣是怎么轻松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权,朱棣

    朱权手握数万精兵,为何会被朱棣轻松搞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建文帝是历代帝王当中,一个实打实的反面教材,一登基不久就想着削藩,结果把自己给玩死了。燕王朱棣选择了风险最大的一种方式,成功夺得了皇位。在他的成皇之路上,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有他

  • 历史上的霍去病是什么样的 史书有对霍去病夸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霍去病,汉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霍去病被史书夸大了吗?不但没有夸大,反而还被我们低估了,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骠骑冠军,飚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这句读来让人热血澎湃的话,是《汉书》的作者班固对霍去病的评价。霍去病的成就已经无法用一般的词语来形容了,后世对他的崇拜也到了近

  • 夷陵之战刘备大败 曹丕为何不趁机攻打蜀汉而是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丕,夷陵之战

    还不知道:刘备夷陵之战大败,为什么曹丕不趁势进攻蜀汉,反而进攻吴国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吴蜀翻脸,闹得双方大战一场,最终的结局便是刘备惨败,夷陵之战后,魏国并没有顺势进攻蜀汉,反而选择进攻大胜的吴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刘备率军伐吴前,曹丕其实叫大臣们一起开会研究

  • 李卫作为雍正的宠臣 雍正死后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乾隆,李卫

    还不知道:雍正死后,乾隆是如何对付李卫的?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卫当官,历经康雍乾三朝,虽然是花钱办来的官职,在任期间却又十分清廉;李卫出身富裕家庭,但对官场贪腐又深恶痛绝;身为一个汉人官员,在雍正年间又深得皇帝重用,位列雍正身边三大宠臣之一。从李卫的人生经历和官场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