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伙食后 司马懿为何断定诸葛亮命不久矣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伙食后 司马懿为何断定诸葛亮命不久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902 更新时间:2024/1/28 2:33:05

对司马懿得知诸葛亮“食少事烦”后,为何就敢断定:孔明命不久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迷人且神奇的三国

三国时期之所以迷人且神奇,就在于牛人——甚至可称为“神人”太多了。抛开那些专职人员。

比如曹魏这边,算定曹丕活不过四十的朱建平。蜀汉那边,推测出刘备死期的张裕等,就是三国顶级谋士,也都“神一般存在”。

最牛的并不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什么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上方谷、七星灯续命……

正史中的诸葛亮,才没这么“智多近乎于妖”的无聊呢。所谓“孔明一生唯谨慎,岂能诸事问鬼神”?

倒是刘禅在蜀汉灭亡前,信了一把巫师。当时钟会邓艾都要入川灭蜀了,姜维敏锐察觉到其意图,写来奏折告知刘禅:必须要准备御敌。结果黄皓却问巫卜,得出的结果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就是八万个馒头……

对不起,笔者串成曹操的台词了——反正意思就是这样吧。而刘禅呢,还真敢相信,把姜维预警的奏折一丢,继续“接着奏乐,接着舞”去了,结果如何?谁都知道,蜀汉下线了。

那么,既然不是诸葛亮,那会是谁?笔者推崇两位。第一位就是郭嘉!第二位是司马懿。先说郭嘉,他最牛之事,就是断定了孙策必死于匹夫之手。

二、郭嘉为何能一言断定孙策之死?

当时正是官渡之战时,曹操一直担心孙策偷袭自己的许都。而同时,孙策也真就有这打算,都开始准备了。哪料郭嘉却笑了,摇着手指对曹操说:“孙策是厉害,但他必会死于匹夫之手,还怎么可能来突袭咱的许都?老大,放心吧。”

事实印证了郭嘉之言,不久后孙策便死于许贡门客的刺杀。曹操也放心大胆的,在官渡跟袁绍顶牛。那么郭嘉是如何“未卜先知”的?他又不是专职人士,就是纯谋士一枚。

道理很简单,所谓见微知著,一叶知秋。谋士之所以是谋士,就在于他拥有这种功力:能从一个人的习惯、性格、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中,预知其人下一步的动作或命运。

其实公允来言,曹操也有这种功力,他跟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犀利点评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以及对刘备的认可,是不是都一针见血?

郭嘉断言孙策也是如此。孙策勇猛不假,但同时说他鲁莽也没错吧,经常是带着不多的人就擅自行动,为此撞到了太史慈,两人还打过一架!而他身边的谋士虞翻,就曾多次提醒孙策:这样做危险!奈何孙策就是不听。

而且孙策在打下江东之后,就开始对江东的豪强势力,进行大范围打击,纯属是以力压制,缺乏怀柔手段,自然就会遭到强力反弹。

被孙策杀掉的许贡,便是江东的豪强势力人物。所以许贡的门客,为了给许贡报仇,这才利用了孙策的鲁莽行为和性格因素,半路刺杀。那么显然又有了个疑问:为何曹操能精准预测袁绍等人,却看不透孙策?

只因孙坚、孙策最初之时,都是袁术手下小弟。曹操是老大级别人物,自然就只琢磨同级别的对手,不会再有过多精力,琢磨别人了。因此曹操看袁绍、袁术、刘表、刘备那叫一看一个准。

至于郭嘉,他除了是曹操的谋士外,还执掌曹操的特务机关“校事府”。这样一来,郭嘉就拥有其他谋士,难以比拟的信息量。因此综合判断过后,这才能一言断定孙策之死!

如今,看懂了郭嘉为何能一言断定孙策之死,那么司马懿能断诸葛亮之死,也就相对简单了许多。

三、孔明命不久矣

公元234年,诸葛亮开了最后一次北伐,在《三国演义》中,则是第六次出祁山。有了之前的较量,司马懿非常清楚,自己打不过诸葛亮,于是采取了拖字诀。任凭你各种叫阵,我也不搭理。

司马懿很清楚,蜀汉的软肋就是粮草问题,只要时间一长,粮草耗尽必然撤兵。只不过这一次,司马懿有点失算,打死也没料到,诸葛亮玩得更狠,竟然带着农具、耕牛和种子来了,公开在曹魏地盘里开垦种地。

司马懿的手下急眼了,诸葛亮这也欺人太甚。司马懿连忙表示:最近上火,耳背,你们说啥?听不见!

所谓:你诸葛亮恶心我,我司马懿就不能腻歪你吗?于是司马懿派出两千多人,突然在一天对着蜀汉大营,就齐齐吼出“万岁”之声。

诸葛亮等人吓了一跳,咋回事?不久后,有人急慌慌跑来禀告:据司马懿营内人说,孙权已经投降了曹魏,如今他们正在庆祝呢。

所有人都吃惊非常,唯独诸葛亮却哭笑不得,说:计吴朝必无降法。卿是六十老翁,何烦诡诳如此!(出自《通典》)

意思很简单:司马懿在胡说八道,孙权绝不可能投降。好你个司马懿啊,这都六十的人了,怎么还玩这种小孩子的把戏。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的前后,诸葛亮也派出使者,捧着女人衣服,请司马懿试穿。总之,当时诸葛亮和司马懿是彼此恶心,互相腻歪,大打心理战。

公允来言,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棋失一招。司马懿不但坦然接受女子服饰,还跟诸葛亮的使者各种拉家常。

使者哪知道司马懿有多老谋深算,便说出了这样一句:“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

这一句,让司马懿大喜过望,送走使者后,司马懿就断定:“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意思非常简单,就六个字:孔明命不久矣。(出自《三国志》)

结果司马懿还真说对了,当年诸葛亮就星落五丈原!

四、司马懿为何敢断定?

那么司马懿是凭啥断定呢?三个方面。

其一:食少事烦。最粗暴的翻译就是:吃得少,干得却太多。这是一种极端状态。对正常人来言,吃饱了才能干好活。否则就意味着,其人长久不了。

诸葛亮是三军主帅,事烦,是必然,但根本不存在吃不饱的情况,却为啥吃得那么少呢?只有一个答案,身体有病,且还时间不短,已经没法治好了!

如今又是生死存亡的两军对垒,所耗费的精力,岂能是寻常之时可比?所以综合一判断:诸葛亮自然是命不久矣了。

其二:条件不同。就如郭嘉琢磨其他对手一样,司马懿也必然要琢磨——当然主要是研究诸葛亮的综合情况。

蜀,小国,比不得曹魏财大气粗。这也就意味着,人才方面的不足。诸葛亮也好,其手下人也罢,必然是一个顶两个来用。

这种困苦条件下,虽能产生无敌般的“奇人”,如蜀汉前期的关羽、张飞,和后期的诸葛亮。但代价却是,蜀汉的一切几乎都压在这些人身上。哪如司马懿,从来不担心粮草,就熬着拖着——其余的,自有别人去管。

可诸葛亮却不行,啥都要他操心。如此条件下,铁人也顶不住。因此司马懿在得知诸葛亮食少事烦后,得出命不久矣的判断,也就毫不奇怪了。

其三:提气功能。司马懿被诸葛亮这么羞辱,他能忍,手下却早就炸窝了,都说他“畏蜀如虎”。因此司马懿,就必须要采用办法,消除这种影响,起到提气功能。

故而听闻诸葛亮情况后,表示“孔明命不久矣”,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否则,没法解释后面,“死诸葛吓退活仲达”这事了。

若当时司马懿真那么笃定,还会发生吗?显然,当时司马懿也想借此事,起到提气功能的。

但无论怎样,司马懿断言诸葛亮之死,不失为三国的奇人奇事之一。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司马懿的“老谋深算”,都在此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标签: 司马懿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获得第二能打皇帝 朱元璋军事能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朱元璋

    对朱元璋为何军事能力天下第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伟人曾对古代帝王的军事能力有过这样的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意思就是说,自古最善于领兵打仗的皇帝是李世民,而仅次于李世民的是朱元璋。天策上将李世民这种十几岁就敢怂恿亲爹造反,亲自提着刀砍出大唐半

  • 十岁的弘历有何特殊之处,能受到康熙的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弘历,清朝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在位六十年。“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康熙皇帝见到10岁的乾隆,惊叹不已,于是决定把皇位传给雍正,希望通过雍正,最终把皇位传给乾隆。这个话,正史《清史稿》里并没有记载。《清史稿》是这么说的:“(弘历)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锺爱,令读书宫中,

  • 王潜:唐朝外戚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潜,唐朝

    王潜(生卒年不详),字弘志。唐朝外戚大臣,唐玄宗李隆基外孙,琅琊懿公王繇之子,母为永穆公主。南陈大臣王通之弟王固的后裔。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琅琊王氏。门荫入仕,候补千牛备身。元和年间,累擢将作大监,出任左散骑常侍、泾原节度使,修筑归化、潘原三个堡垒。唐穆宗即位,

  • 曹植上奏的《上疏陈审举之义》中,都提到了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植,三国

    曹植,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三国时期,曹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曹植给魏明帝曹叡写了一封长长的奏疏,即著名的《上疏陈审举之义》。曹植写这份奏疏,是想要提醒曹叡多重用曹氏、夏侯氏等宗亲大臣,不要让大权被异姓臣子掌控,在奏疏中

  • 孙权到底有什么成就 孙权为何能够三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权,三国

    对孙权文不如曹操,武不敌刘备,凭什么能三分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孙权,大家总是会心一笑,脑海中立马闪现出“孙十万”这个称号,而只要问问大家关于孙权的评价,那基本都是一边倒的差评,似乎孙权这个人根本没啥能耐。但为啥孙权文不如曹操,武不如刘备,却能同曹操、刘备并列,

  • 朱瞻基为了更好的体验民间疾苦,曾亲自下地耕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瞻基,明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大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的故事。朱瞻基在任期间基本延续了仁宗皇帝朱高炽的各项仁政,整顿统治机构,对冗余的部队进行大刀阔斧的精简和裁冗,使得人民逐渐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稳定提高,使得整个大明王朝呈现出一幅盛世美景。

  • 杜如晦的出身如何?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杜如晦,唐朝

    杜如晦是李世民的股肱之臣,为李世民立下奇功。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杜如晦是唐朝名相,与房玄龄合称房谋杜断,二人齐心协力,努力治理天下,使得唐朝蒸蒸日上,为贞观之治的出现立下了巨大功劳。那杜如晦是如何为大唐尽职尽责的呢一,出身名门杜如晦出身京兆杜氏,祖上世代为官,因此家世显赫。他小时候就十分

  • 杜衍:北宋宰相、名臣,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杜衍,北宋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宋仁宗特召其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历任知审官院、知永兴

  • 崇祯上帝自杀后三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他还有后人在世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崇祯

    还不知道:明代崇祯皇帝自尽后,他的三个儿子如何了?现在还有后人存世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的崇祯皇帝是有后代的,但是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他到底在何处,崇祯皇帝在其登基后生有七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太子朱慈烺,崇祯帝的长子,母亲是孝节烈皇后周氏。他还有6个兄弟,有怀隐

  • 后世对赵抃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抃,北宋

    赵抃(1008年-1084年),男,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人,北宋时期名臣。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出任武安军(潭州)节度推官,治理崇安、海陵、江原三县,迁泗州通判。至和元年(1054年),授殿中侍御史。历任睦州知州、梓州/益州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