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一字并肩王是多少的官职 能够和皇帝相匹敌吗

古代一字并肩王是多少的官职 能够和皇帝相匹敌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775 更新时间:2024/1/2 22:09:44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的“一字并肩王”,究竟是多大的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影视剧《薛仁贵》中,薛仁贵因平定边疆高句丽,而被封为了“一字并肩王”,享尽富贵荣华,甚至可与皇帝比肩。

我们都知道有,一字封号的王爷,也有两个字封号的,那这“一字并肩王”,到底是多大的官,才能够跟帝王相匹敌?

历朝历代爵位的演变

历史记载资料当中,都未曾记录有关“一字并肩王”的相关资料,在影视剧《薛仁贵》中含有杜撰的成分,因此并不能作为依据,证明“一字并肩王”的权利,堪比皇帝。

但我们能从中获取到的重点,就在“王”字与“并肩”上,我们知道“王”代表的是爵位,而“并肩”则是能与之相抗衡的意思。

首先,可从爵位的象征来分析。众所周知,古代的统治阶级制度,是自上而下,由一人领导下面的人,管理治理一个国家,而最高掌权者便是皇帝,紧随其后的便是,各诸侯王爵。

从时间上来看,远在周朝时期,就推行分封制,将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这五等爵位,根据功绩、地位的不同,来进行细微的划分,分给他们相应的土地,以及奖赏。

但在当时“王”指的是最高统治者,就如同后来的皇帝。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火连绵,发生了数以万计的战争,而诸侯的强大,造成的后果就是王权的衰败,因此诸侯便纷纷称王,直到秦朝时期有了改变。

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将自己称为“始皇帝”。至此,“皇帝”便成为了中国数千年来,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而之前的“王”就被替换下来。

秦始皇,将从前在诸侯手里的权力,都拿回到自己手中,在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制度,而且秦朝的爵位制度,也与西周时期不一样。

秦朝爵位分为二十等爵,根据军功的大小,进行册封划分,最高的便是二十彻侯,而不是封为“王”。

秦朝灭亡后,汉高祖刘邦建立起汉朝,在意识到被封为“齐王”的韩信,有功高盖主之嫌后,便将其消灭。

刘邦自韩信后,便开始铲除大部分的异姓王,从此“王”便成为了皇室成员,才能拥有的称号。

并且“一字王”和“二字王”封号有着明显的区别,“一字”要比“二字”地位更为尊贵,比如“秦、楚、晋、齐”这四个单字,一般只有皇帝嫡出重视的儿子,才能被赐予这几个称号。

而稍微比“一字王”低一些的“二字王”,就有以地名为称号的“长沙王”、“中山王”等。

其实简单来讲就是“一字王”类似于亲王,而“二字王”如同郡王,身份地位与等级不同。

到了由少数民族满族统治的清朝,王爵的称呼上,便有了明显的变化。在清朝,就会直接用封号加上亲王,或者郡王构成,比如“一字王”和亲王、睿亲王等,“二字王”多罗郡王、克勤郡王等。

清朝还有摄政王职位,只专门为辅佐年幼皇帝应运而生的爵位,能代表皇帝形式一些职权,但也不能够算作“一字并肩王”。

皇帝会封“一字并肩王”给臣子吗

“一字并肩王”,虽然在史料中未曾有过记载,但不难推测出,其含义其实就是“一字王”,类比亲王是除皇帝以外,最尊贵的爵位。

而“并肩”,其实就是说“一字并肩王”,拥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

但现实之中,会有皇帝让臣子与自己的地位并肩吗?答案肯定是没有,毕竟一山不容二虎,皇帝自然不会将手中的皇权分割给其他人,万一此人谋反,掌握了过多的权利,皇帝反而不好办了。

比如清朝时期,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其权力甚至凌驾在领导者洪秀全之上,颇有“一字并肩王”的作风。

洪秀全实在难以忍受,便召集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将杨秀清给诛杀。但这次诛杀引起了众怒,洪秀全为平息怒火,便将韦昌辉给处死了。

后来,洪秀全又怕因杨秀清、韦昌辉已死,而石达开独大。洪秀全便将其亲兄弟们封为王,来稀释石达开的权利。

显然,作为一国之主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都不会轻易封臣子为“一字并肩王”,臣子若是功高盖主,必然会引起君主的忌惮,而不知收敛愈发嚣张之人,便会遭到帝王的忌惮,最终落得悲惨的结局。

标签: 古代王爷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蜀汉损失五万人马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夷陵之战,蜀汉

    对夷陵之战蜀汉损失不过五万,为何自此一蹶不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这是决定蜀汉命运的关键一战,是刘备热血上头的复仇之战,一把火就烧的刘备血本无归,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会惨败?兵力损失满打满算不过5万,蜀汉怎么就自此一蹶不振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公元223年6月白帝

  • 刘邦封的八个异姓王是什么下场 八人当中只有两人能够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异姓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封的八个异姓王为什么只有两人善终,其余六人下场都很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楚汉之争结束,刘邦击败项羽成为天下之主,为了笼络人心,安抚万民,曾先后分封八位异姓王,在大汉江山稳坐之时,刘邦开始对这些异姓王逐一清算,八位异姓王只有两人得以善终。下面我们就讲一下

  • 《明史》是如何评价明仁宗朱高炽的?他有哪些优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史,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在位时间比较短,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那么《明史》是如何评价明仁宗朱高炽的?他有哪些优点?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

  • 刘备借荆州借的是州还是城 孙权为什么要借给刘备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荆州

    对刘备借荆州,借的是整个州还是一座城?孙权为何要借给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句言语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以此来形容和讽刺不讲信义的行为。在这句言语中的荆州意指荆州全境,可是孙权真的可以大方到,或者说东吴当时真的有实力将当时天下十三州之一的荆

  • 司马懿能力并不比弱于诸葛亮 司马懿为何还非常害怕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懿,诸葛亮

    司马懿能力并不比诸葛亮差,为何司马懿却非常害怕诸葛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倘若说到三国之中最为聪明的人,世人往往会脱口而出“诸葛亮”。其实在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如庞统、周瑜、司马懿等人。由于《三国演义》的流行,世人皆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却不知

  • 王翦作为灭六国最大的功臣 王翦为什么能够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翦,秦国

    还不知道: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和儿子同助秦灭五国,为何如此功劳可以善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其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大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帮助灭掉了三个诸侯国,再加上儿子王贲灭掉了两个,爷俩一共消灭五个诸侯国。这样,王翦家族可以说帮助秦国在统一六国

  •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韩信最后为何会死在女人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韩信在战场上百战百胜,为何却折在女人手上?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昔日,淮阴侯韩信在战场上,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初次独自带兵,便好似不费吹灰之力一般,直接灭了魏国,生擒了魏国国王魏王豹,还为刘邦带回一个薄姓女人,薄姓女人后来为刘邦生下了汉文帝。接着,韩信又带兵灭了代国,随后又

  • 晋武帝司马炎那么聪明 司马炎为什么会选择傻子儿子做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朝,司马炎

    对晋武帝司马炎聪明过人,为什么却把皇位传给了笨蛋儿子司马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乍一看,司马炎实在没有把皇位传给司马衷的道理:司马衷脑子不好使、媳妇泼辣凶悍,日后必定牝鸡司晨、天下大乱;司马炎儿子众多,不乏堪称出色的人物,比如司马允、司马乂......但遗憾的是,除非面

  • 朱元璋疑心病重又爱猜忌 马皇后参政为何没有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马皇后

    还不知道:朱元璋如此爱猜忌的一个人,为什么马皇后参政却没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前言: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有多强?洪武时期曾经发生史上闻名的“四大案”,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更是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的代表,足可见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朱元璋剧照朱元璋猜忌之心,日益增长而且这

  • 朱元璋嗜杀成性杀的人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还受万民拥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朱元璋

    对朱元璋嗜杀成性,动不动就株连他人九族,为何还获得万民拥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在大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为了稳固政权根基,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用尽了残忍的手段,在肃清朝野上下的同时,也巩固了皇权。据《明史》记载,单是死在朱元璋手下的官吏,就多达近十五万人,这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