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侍卫武功高强有贴身保护皇帝 皇帝是如何保证侍卫忠心的

古代侍卫武功高强有贴身保护皇帝 皇帝是如何保证侍卫忠心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193 更新时间:2024/1/13 11:09:08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大内侍卫武功高强,皇帝如何确保他们的忠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皇帝贵为天子,身边的侍卫肯定是武功高强,如果他们起了不轨之心,皇帝难道不怕他们的刺杀吗?古代帝王要如何保障侍卫的忠心呢?

皇帝是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的安全自然是重中之重。古代是冷兵器的时代,皇帝一般都配有贴身侍卫,而这些侍卫往往身手不凡。万一侍卫想造反那不是最方便下手吗?

实际上,历史上侍卫弑主的案例并不少见。他们既能有效地保护皇帝,也能临时叛变,成为对皇帝最危险的人。臭名昭著的隋炀帝,就是死于侍卫之手。

隋朝末期,隋炀帝大兴战争,国内民怨沸腾,各地纷纷起义,隋炀帝也越来越堕落,连手下的人都感觉要变天了。手下禁卫军多来自关中,但是隋炀帝不让他们回家,于是禁卫军老大宇文化及一呼百应,联合护卫们把隋炀帝逼得自尽而死。

同样死于身边保镖之手的,还有南北朝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就是刘宋王朝的统治者刘昱。刘昱倒是很小心自己的安全,当时他手下的将军萧道成战功显赫,已经有功高震主的架势了,因此刘昱想要除掉萧道成。谁知对方先下手为强,把刘昱的贴身护卫一起买通了,护卫们趁刘昱睡得正香,一刀结果了这个皇帝。

落得相似命运的皇帝,还有北汉第三位皇帝刘继恩,元朝第五位皇帝元英宗,无一不是被周围侍卫杀死。甚至连宋仁宗赵祯也遭遇过侍卫反水。连忠君思想根深蒂固的宋朝都发生这种事,那么后世是如何防止皇帝被侍卫背叛的呢?

清朝在这方面颇有方法,其实侍卫本来也是清朝特有的职位。清朝皇帝的安保手段十分高明,贴身侍卫只是当中的一部分。皇帝安保系统分为三部分,皇帝家在北京城,所以京城要保护好。

第一部分就是守卫京都的三大营,也就是大家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通州大营、虎枪营、丰台大营。这三支部队是王牌中的王牌,一旦京城周围有个风吹草动,就是他们出动的时候,皇帝也靠他们震慑京城内外。

第二部分就是守卫城内的禁旅八旗,顾名思义,这里的士兵都出自八旗,是满清皇帝的自家人。但是八旗也有高低贵贱,后五旗的子弟们只能守在城门外,前三旗的人才有资格负责皇城内部安保工作。前三旗还会再次筛选一批人,成为皇宫内部侍卫。

第三部分自然就是皇帝的贴身侍卫了,这群侍卫大概只有600人,个顶个都是武林高手。这群侍卫还细分成三部分,给皇帝提供保护全方位保护。

最重要的是,清朝安保系统是互相监督的。皇帝的贴身侍卫都是自家人,很难叛乱,皇帝护卫的工作范围,也是相互交错的,有可能你准备反叛,就被另一拨同事给拿下了。但是清朝皇帝对这个还不放心,为了使自己的安全更有保障,他有一个更绝的办法!

除了找自家子弟当保镖,他们还有发明了一套终极防范机制。首先,皇帝在思想层面给侍卫洗脑,皇权是老天爷给的,你要是敢背叛皇帝,要遭天打雷劈的。

这些侍卫从小就被培养,保护皇帝是福报,就算被威逼利诱,他们也会用忠孝选好边。大清要让侍卫明白,保护皇帝等于天经地义。其次,对于皇帝的侍卫,有着严格的审查标准。

贴身侍卫能和皇帝同出一家是最好的,再不济也得上三旗,或者出身王公贵族。如此出身的侍卫,很难找到背叛的理由,除非是吃拧了想不开。

再次,皇帝经常给侍卫吃大饼,注意,是吃大饼不是画大饼。他们不仅给侍卫丰厚的薪水,还保证侍卫有光明的晋升空间,更别提,御前侍卫人手一件黄马褂。当年施琅收复台湾,才收获了一件黄马褂,可见其代表的荣誉。

最后,侍卫的家族和皇权绑定在一起。前面说了,清皇帝贴身侍卫的出身,不是皇亲国戚,就是王公贵族,只要皇帝在,侍卫全家都跟着享福。

清朝这套保护皇帝的机制,其实很合理了,侍卫找不到任何要杀害皇帝主子的理由。但是皇帝还不放心,乾隆为此还搞点小聪明,他命令带刀侍卫的刀柄朝后,这样拔刀就不容易了。乾隆还不准侍卫带刀靠近自己,否则都按行刺未遂处理。正是因为这么多细致的规矩,清朝没有出现过侍卫刺杀皇帝的情况。

这不禁让人感叹!如果能在富国强兵上花这么多心思,清朝何至于面临外敌不堪一击?

标签: 古代皇帝侍卫

更多文章

  • 古代一字并肩王是多少的官职 能够和皇帝相匹敌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王爷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的“一字并肩王”,究竟是多大的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影视剧《薛仁贵》中,薛仁贵因平定边疆高句丽,而被封为了“一字并肩王”,享尽富贵荣华,甚至可与皇帝比肩。我们都知道有,一字封号的王爷,也有两个字封号的,那这“一字并肩王”,到底是多大的官,才能够跟帝王

  • 夷陵之战蜀汉损失五万人马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夷陵之战,蜀汉

    对夷陵之战蜀汉损失不过五万,为何自此一蹶不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这是决定蜀汉命运的关键一战,是刘备热血上头的复仇之战,一把火就烧的刘备血本无归,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会惨败?兵力损失满打满算不过5万,蜀汉怎么就自此一蹶不振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公元223年6月白帝

  • 刘邦封的八个异姓王是什么下场 八人当中只有两人能够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异姓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封的八个异姓王为什么只有两人善终,其余六人下场都很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楚汉之争结束,刘邦击败项羽成为天下之主,为了笼络人心,安抚万民,曾先后分封八位异姓王,在大汉江山稳坐之时,刘邦开始对这些异姓王逐一清算,八位异姓王只有两人得以善终。下面我们就讲一下

  • 《明史》是如何评价明仁宗朱高炽的?他有哪些优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史,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在位时间比较短,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那么《明史》是如何评价明仁宗朱高炽的?他有哪些优点?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

  • 刘备借荆州借的是州还是城 孙权为什么要借给刘备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荆州

    对刘备借荆州,借的是整个州还是一座城?孙权为何要借给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句言语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以此来形容和讽刺不讲信义的行为。在这句言语中的荆州意指荆州全境,可是孙权真的可以大方到,或者说东吴当时真的有实力将当时天下十三州之一的荆

  • 司马懿能力并不比弱于诸葛亮 司马懿为何还非常害怕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懿,诸葛亮

    司马懿能力并不比诸葛亮差,为何司马懿却非常害怕诸葛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倘若说到三国之中最为聪明的人,世人往往会脱口而出“诸葛亮”。其实在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如庞统、周瑜、司马懿等人。由于《三国演义》的流行,世人皆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却不知

  • 王翦作为灭六国最大的功臣 王翦为什么能够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翦,秦国

    还不知道: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和儿子同助秦灭五国,为何如此功劳可以善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其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大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帮助灭掉了三个诸侯国,再加上儿子王贲灭掉了两个,爷俩一共消灭五个诸侯国。这样,王翦家族可以说帮助秦国在统一六国

  •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韩信最后为何会死在女人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韩信在战场上百战百胜,为何却折在女人手上?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昔日,淮阴侯韩信在战场上,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初次独自带兵,便好似不费吹灰之力一般,直接灭了魏国,生擒了魏国国王魏王豹,还为刘邦带回一个薄姓女人,薄姓女人后来为刘邦生下了汉文帝。接着,韩信又带兵灭了代国,随后又

  • 晋武帝司马炎那么聪明 司马炎为什么会选择傻子儿子做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朝,司马炎

    对晋武帝司马炎聪明过人,为什么却把皇位传给了笨蛋儿子司马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乍一看,司马炎实在没有把皇位传给司马衷的道理:司马衷脑子不好使、媳妇泼辣凶悍,日后必定牝鸡司晨、天下大乱;司马炎儿子众多,不乏堪称出色的人物,比如司马允、司马乂......但遗憾的是,除非面

  • 朱元璋疑心病重又爱猜忌 马皇后参政为何没有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马皇后

    还不知道:朱元璋如此爱猜忌的一个人,为什么马皇后参政却没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前言: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有多强?洪武时期曾经发生史上闻名的“四大案”,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更是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的代表,足可见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朱元璋剧照朱元璋猜忌之心,日益增长而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