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楷、李遵顼都是两宋时期的状元,他们的一生有何不同?

赵楷、李遵顼都是两宋时期的状元,他们的一生有何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950 更新时间:2024/1/25 6:15:59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如果在殿试中考了第一名,就称之为“状元”。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自隋唐时期出现科举制以来,无数人为了中科举当官而前赴后继,忍受寒窗苦读。

科举考试最终考核出来的第一名叫作状元,是经过层层考核涌现出来的天才,历来受到帝王们的重视和任用。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并不规范,还受到权贵的干预,因此,隋唐时期的状元含金量不高。

科举真正比较规范的大发展,要从宋朝开始。

宋朝从帝王到官员,再到民间,从上到下,举国支持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中试名额中少了许多阴暗的交易,考出来的进士乃至状元的含金量也就大大提高。

当然,因为制度的完善和监督的严格,想要考中进士,甚至考中状元的难度也就大大增加了,十年寒窗未必就能考中。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方式是比较公平的考试制度,有社会拥护的基础,宋朝也受益于科举制,以此为平台,为国家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

受到宋朝的影响以及对人才的需要,和宋朝并立当世的那些国家也都学习了科举制,也用这种方式选拔人才,辽、金、西夏等都是如此,考中状元的人同样备受关注。

本文就聊聊这个时期的关于科举状元的故事,主要给读者介绍两位身份比较特殊的状元,他们大概也是有史以来身份最高贵的两位状元,均在《宋史》中有记载。

一:亲王状元赵楷

赵楷(初名赵焕)是宋徽宗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宋徽宗赵佶最喜欢的一个儿子。

宋徽宗为什么喜欢赵楷?因为他有才,据说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文才,且精通琴棋书画。

宋徽宗自己就是个有才的皇帝,可以说是书画双绝,所以,对有才的同类都会心存好感,何况是自己的儿子,当然给予这个儿子更多的父爱。

最让宋徽宗宽慰的是,这个儿子不是一般的有才,还是状元之才。

根据《宋史·宗室三·郓王楷》中的记载,赵楷曾去参加科举考试,并一举考中状元,“政和八年,廷策进士,唱名第一。”

这样的考试成绩至少会让宋徽宗老怀大慰,老赵家也能出个状元了,赵楷的才华也得到了实战的肯定。

不过,赵楷的状元头衔最后还是被宋徽宗取消了,把他的头名状元送给了考中第二名榜眼的士子。

原因是,宋徽宗担心考生们会认为赵楷的状元是考官舞弊选出来的,这事还没法说清楚。

另外,宋徽宗也希望能给真正的考生们恩惠,赵楷即使考中状元,受限于身份,也没法出来当官,何必浪费一个状元或进士名额?

状元头衔被取消了,可赵楷的这个状元的含金量还是十足的,也坐稳了宗室才华第一的位置。

有部分野史说宋徽宗在位时,曾经对皇太子赵桓(宋钦宗)不满意,认为他不像自己那么有才华,有意让赵楷取代赵桓的太子之位。

很多讲述那段时期历史的小说,也以此为素材,写了许多赵楷为了争当皇太子而和赵桓钩心斗角的故事。

但不管真假,所有一切都变成虚幻,赵楷这个宗室亲王和宋钦宗赵桓都没能躲过“靖康之耻”。

在这场悲剧中,除了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也就是宋高宗,宋徽宗所有还活着的儿子都被金国带去了遥远的北方。

赵楷这位亲王状元最后死于金国境内,结局凄惨。

二:皇帝状元李遵顼

李遵顼是西夏宗室,《宋史·外国二·夏国下》中记载:“遵顼,始以宗室策试进士及第。”

《宋史》中没写他考中进士时的名次,在《西夏书事》中记载了他的名次,高中第一名状元,“纯佑廷试进士,唱名第一。”

他的状元当然不是舞弊得来的,是真有才华,“遵顼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

在西夏这个比较尚武的国度,身为宗室而重文轻武,是很稀罕的事,如李遵顼的父亲李彦忠就是“善骑射,饶武略”,跟李遵顼截然不同。

和前文所讲的赵楷同样是状元,可李遵顼比赵楷牛得多,他当过西夏国的皇帝。

西夏皇建二年(公元1211年),李遵顼废掉西夏襄宗李安全(也有记载说这事是李遵顼的父亲李彦忠干的,他废襄宗,扶立儿子为帝),自己当了皇帝,是为西夏神宗。

李遵顼在位时,蒙古已经崛起,此前有过三次征讨西夏的战争,李遵顼为蒙古所慑,执行依附蒙古,共同敌对金国的国策。

但蒙古在成吉思汗铁木真的率领下,年年征战,年年要求西夏提供兵员参与蒙古人的战争。

打仗就要死人,这使得西夏国中怨声滔天,双方之间的关系还是出现了裂痕。

终于,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再次要求西夏派兵一起出征,被西夏拒绝。

成吉思汗大怒,他自己继续率领大军出征花剌子模,却命令留守后方的大将木华黎伺机出兵征讨西夏。

木华黎严格遵守成吉思汗的指示,率部征讨西夏,一直杀到西夏国都中兴府城下。

此时的李遵顼害怕了,他没有抵抗蒙古大军的勇气,把守城的任务交给了儿子,自己跑了,直到蒙古军队接受了西夏的认罪并撤兵后,才又回来继续当皇帝。

几年后,李遵顼在蒙古人的威逼下,被迫让出皇位,把皇位传给儿子后,自己当了太上皇。

西夏乾定四年(公元1226年),蒙古最后一次征讨西夏,也就是第六次伐夏之战时,李遵顼病死,他死后不到一年,西夏亡国。

李遵顼创下了两项历史之最,他不但是中国历史上和西夏历史上唯一的考中过状元的皇帝,还是西夏历史上唯一的太上皇。

标签: 赵楷宋朝

更多文章

  • 刘邦能够善待诸多功臣 刘邦为什么还要弄死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邦,功臣

    刘邦称帝后,厚待了那么多功臣,为何偏偏要处死大功臣韩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刘邦为何要诛杀功臣韩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兔死狗烹”这个词,意思是兔子死了,抓住兔子的猎狗便被煮来吃了,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统治阶级效力的人,最后反被原先主公所杀

  • 历史上许褚的儿子是怎么死的?钟会为何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许褚,三国

    许褚是东汉末年曹操部下猛将,勇力绝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许褚是草操的大将,虽然很少独立统领作战,但是,许褚多次在战场上救了曹操,比如,渭水之战,马超杀的曹操狼狈逃跑,在船上,许褚一只手撑着马鞍着为曹操挡箭,一只手摇橹,可以说,如果没有许褚,曹操早就死了好几回了。然而,许褚立了那么多

  • 司马攸的能力那么强 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昭,司马攸

    还不知道: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能力更强的司马攸?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晋武帝司马炎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不高,这不仅与他是坐享其成有关,更与他选择傻儿子司马衷继承大统,“八王之乱”罪魁祸首贾南风作为儿媳有关。就算单论能力司马炎也要次于司马攸,那么为何司马昭最终选择司马炎来继

  • 孙权外号是孙十万 孙权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孙十万

    对三国时期的孙权为什么会被叫作孙十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十万这个外号,得自于孙权不止一次领着数万大军,诈称十万进攻魏国,最终屡次失败,于是孙权被戏称每次狂送十万人头,为三国第一经验包。其实孙权识人观人,任用将才的能力很不错,面对一些重要的战争,他可以放手让主帅去指挥

  • 光绪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光绪为什么叫她爸爸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慈禧,光绪

    还不知道:慈禧与光绪什么关系?为何让光绪称自己“爸爸”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慈禧和光绪皇帝错综复杂的关系慈禧和慈安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后,便登上了最高的地位,虽然表面是两位太后垂帘听政,但是慈安太后无心朝政,所以国家大权还是掌控在慈禧手中。慈禧与咸丰皇帝有一个亲儿子,也就是

  •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嘉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什么选择了资质平平的嘉庆帝为继承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799年,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当了三年傀儡皇帝的嘉庆帝终于可以大展身手,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但很快,嘉庆帝的雄心壮志就被击碎了,他拿着手中的“乾隆实录”怀疑人生:“我都照做了,

  • 羊续:东汉大臣、清官,廉洁自律,有悬鱼太守的美称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羊续,东汉

    羊续(142~189年),字兴祖,泰山郡平阳人。东汉大臣、清官,太常卿羊儒的儿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凭借门荫入仕,起家郎中,迁大将军(窦武)府掾,因事免职;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囚禁十余年。中平元年(184年),出任太尉(杨赐)府掾,出任庐江太守,镇压

  • 阿娇最后如何会沦落到如此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阿娇,汉朝

    陈阿娇就是金屋藏娇的那位,可谓是大名鼎鼎。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母以子贵”向来是亘古不变的政治法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之所以被卫子夫替代,主要就是因为陈阿娇没有给刘彻生个一男半女,加上其性格张扬跋扈,不可一世,最终上演了一出失宠的悲剧。与此同

  •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贺若敦,南北朝

    古人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贺若敦生前效力于西魏、北周两朝,以勇武闻名,尤善骑射,“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深得独孤信、宇文泰、杨忠等关陇权贵们的赏识。贺若弼为北周、隋朝两朝大臣,文武双全,“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父子

  • 顾承: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顾承,东吴

    顾承,字子直,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嘉禾年间,与其舅陆瑁一起被礼请至建业做官。吴大帝孙权授予骑都尉。后来任吴郡西部都尉,和诸葛恪一起平定山越。芍陂战役后,被授予奋威将军,兼任京下督。几年之后,和哥哥顾谭、张休一起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