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缙是什么出身?他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解缙是什么出身?他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793 更新时间:2024/1/25 6:09:16

朱元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英主,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解缙在时人眼里是“幼颖敏”,自小就有“神童”美称。明1388年,解缙与其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被称为“一门三进士”。在当时,他也是明朝有名的三大才子之一(另外两位是杨慎和徐渭)。

明太祖朱元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五征蒙古,南征越南,扩大了大明的版图。另外,在大明朝发生的一些壮举也让今人为之侧目,例如,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张居正治黄等等。相对于这些历史事件和政治举措而言,在文化领域发生的一些大事也令人叫绝。比如在明永乐年间,解缙担任首席,负责主编《永乐大典》这一历史大事件,就为世人所瞩目,其影响深远直至今日。《永乐大典》是一部经典著作,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被学术界称为“辑佚古书的渊薮”。

解缙因一部《永乐大典》而让人们开始了解他,并进入他的生活圈和朋友圈。这位才子不但在编修文献上独树一帜,他在文章、书法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有人不禁要问,既然此人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为何却会死于“非命”呢。

二、埋雪“醉杀”浑不知

解缙虽然才华横溢,在时政、文学等方面的成绩也可圈可点,但由于此人不善弄权,不懂得官场潜规则,最终锋芒毕露,四周树敌,终死于朱棣之手。我们来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

早在朱元璋时期,他深得太祖赏识,命其常侍御前、听命晨昏。一段时间以来,君臣之间关系甚密。

朱元璋:“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老朱的意思是说,在朝堂上,你解缙跟我是君臣,私下里我俩犹如父子。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解缙非常垂青。解缙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恩遇,随即上奏《万言书》和《太平十策》,积极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主张简明律法、赏褒善政。众所周知,解缙为人清高、恃才傲物,因此在朝廷上也得罪了不少权贵,这一点朱元璋心里也清楚,为了惜才,也为了让“小秘书”避祸,1391年,他让解缙回老家待一段时间,让他闭门修性、著述文献。在此期间,解缙校改了《元史》,补写了《宋书》,对《礼记》进行了删定。

朱元璋:“缙以冗散自恣耶。”

朱元璋退位以后,随着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后成功取代侄子之位而黄袍加身。解缙从建文帝那里平稳过渡,又被举荐升任翰林侍读,不久又升任内阁首辅。朱棣了解解缙的才华,对于解缙也是爱护有加、关怀备至。

朱棣:“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在此期间,朱棣命解缙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这部号称“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其编纂时间之早、内容之广、规模之大,在当时让人叹为观止。此文献涵盖了至明以前数千年的历史,《永乐大典》共计11095册,22877卷。

这等功绩、这等人才,最后反被朱棣“醉杀”。解缙的死源于一场“皇储之争”,即朱棣立太子一事。

朱棣夺取自家江山以后,立储成了他的头疼事。长子朱高炽号称吃货皇帝,他宅心仁厚,但却身有残疾而且身材比较矮胖,不太受朱棣待见。相比较而言,次子朱高煦跟自己比较像,而且在靖难之役中,战功赫赫,还救过自己的性命,朱棣甚至在战场上已经默许将太子之位传与他。

就在朱棣举棋不定之际,他想到了解缙,想听听他的意见。解缙说:“陛下有好圣孙。”解缙在说这话的时候,也是实话实说,他并不知道朱棣偏向朱高煦。“好圣孙”意思是指,朱棣只有你嫡长子朱高炽当皇帝,那么他的儿子您的好长孙朱瞻基日后才能名正言顺的当皇帝。朱棣听解缙这么一说,豁然开朗,再加上文武百官比较看重朱高炽,所以朱棣最后拍板,太子还是由长子来当,朱高煦则被封为汉王。

自朱高煦知道解缙的谏言之后,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解缙便被记在心头。他经常在皇帝面前诋毁解缙,说他有谋反篡逆之嫌,经常与太子勾结,意图不轨等等,一来二去,朱棣便信以为真,加上解缙自己的性格在朝廷上树敌很多,所以朱棣最后将解缙贬谪,但此时朱棣并不想要解缙死,毕竟没有证据显示解缙篡位、犯上。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混迹官场多年的解缙,如果自此能“识相”一点,或者能反省思过也不至于命丧黄泉,有句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解缙之死终究还是逃脱不了他的性格之弊。

永乐八年,解缙进京奏事,正巧赶上朱棣不在,于是解缙就私自去拜见太子朱高炽。在外人看来,这算是私下勾结吗,还是私下汇报工作呢,总之,解缙在没等到朱棣回来之后,就匆匆回去了。要知道,这在当时,解缙已经是犯了大忌的。朱高煦耳目众多,将此事报告给父亲,朱棣龙颜大怒,于是降罪诏于解缙。解缙就这样在监狱里苦挨了五年,期间朱高炽也没有替解缙出面辩解此事,这不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五年之后,朱棣发现锦衣卫上报监狱罪犯名单时,居然还有解缙的名字赫然在列,朱棣觉得很不可思议。

朱棣:“解缙还活着?”

锦衣卫“心领神会”,于是将解缙好酒好菜款待了一番,没成想,他们趁解缙酒醉之际,将他埋入雪堆……

三、宦海沉浮记。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突然想到王翰的这首凉州词。自古英雄醉卧沙场,笑傲群雄,为国、为民即便血洒疆场,又何妨?同为“醉”,可却有千差万别。

不同于壮士扼腕一去疆场的霸气,也不同于皇室为勇士壮行的豪情万丈,我们的解缙虽然宦海沉浮一世,但始终与权贵世族格格不入,一生忠良刚直的性格,却也落得醉卧雪地,只是解缙的死不是为国、为民,而是充当了皇家立储之争的牺牲品。也许到最后,在朱棣眼里,解缙甚至已经变得毫无价值,死与不死都一样了。

剧照:解缙之死

宦海沉浮记犹新,不枉旧人换新生。在封建君王的眼里,也许他在独自忧愁曲高和寡的同时,也在毫无头绪地看谁是谁。

朱高炽:“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明通鉴》:“缙以迎附骤贵,才高勇于任事,然好臧否,无顾忌。”“缙以不谨持恭而卒以不密取祸。”

标签: 解缙明朝

更多文章

  •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光义,北宋

    对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

  • 施绩:东吴中后期名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施绩,东吴

    施绩(?—270年),字公绪,丹阳故鄣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原名朱绩。左大司马、当阳侯朱然之子,吴少帝孙亮登基后恢复本姓“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施绩有将领之才,转战四处,是孙吴中后期的大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官至上大将军、左大司马(当时东吴最高武职)。人物生平吴大

  •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讷亲的?为何会器重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清朝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钮祜禄·讷亲是保护过雍正的头等侍卫。一般来说,只要是雍正器重的大臣,乾隆都会拼命打击,比如张廷玉和鄂尔泰。但是,讷亲是雍正器重的大臣,却同样获得乾隆的器重。不过,虽然如此,最终讷亲又还是被乾隆下令让他自裁。这是怎么回事呢?讷亲的曾

  • 李隆基在霸占儿媳时寿王李瑁为何不反抗 李瑁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隆基,杨贵妃

    他霸占儿媳,逼杨玉环穿上道袍,寿王为何不反抗?他的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52岁那年,唐玄宗深爱的武惠妃去世了。他郁郁寡欢,高力士进言:您的儿媳杨玉环生得倾国倾城。唐玄宗大喜,立即宣寿王妃到华清宫沐浴,自己则躲在暗处偷看!此时,寿王李瑁正

  • 那拉氏作为乾隆第二任皇后 乾隆为什么要厌恶这个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乾隆,那拉氏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为何会遭到乾隆皇帝的厌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981年,考古学家对乾隆的妃园寝进行保护性发掘,在打开纯惠皇贵妃的陵墓时,众人都大吃一惊,在纯皇贵妃的棺椁边上竟然还有一个小棺椁。而小棺椁的主人,身份居然比纯皇贵妃还要尊贵

  • 叶适:南宋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曾参与策划绍熙内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叶适,南宋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官员。生于瑞安,后居于永嘉水心村,世称水心先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太学

  • 于谦在死之前发生了什么?隐藏了什么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于谦,明朝

    说起明朝的于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有一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于谦之死,乃是明朝政治潜规则使然,更是于谦作为官场边缘化、信奉儒家文化而导致的孤立和格格不入,最终,明朝第一国士冤死于刀下。一、从“土木堡之变”说起公元1449年,在土木堡之变

  •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徐妙云,明朝

    仁孝文徐皇后,朱棣的原配妻子,明朝开国大将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将门才女,一代贤后。这是后人对于仁孝皇后徐氏的评价。在很多影视剧里,徐达的长女都被称为“徐妙云”,不过在正史里并没有明确记载她的闺名,只称之为“徐氏”。这里姑且称徐氏为徐妙云。1407年8月6日,46岁的徐妙云行将离开

  •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史慈,孙策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威名赫赫的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不堪,天灾人祸频发,立国数百年的大汉朝再也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的战火之中,在乱世之中无数英雄豪杰趁机崛起,或是征战四方,或是雄霸天下,为自己

  • 高桂英在李自成死后去了哪里?是什么样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桂英,,明朝

    高桂英,米脂县城北壶芦山人,高一功之姐,李自成夫人。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仇远《葛雄女子舞剑歌》:我怜健妇胜丈夫,却欲骄兵如处女。安得成军如娘子,直气端能捷秦楚。古代女子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不乏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诚如上面的诗歌描述的那样,她们中有的是巾帼英雄,忠孝节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