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主父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主父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38 更新时间:2024/1/24 2:45:19

主父偃,西汉时期齐国临淄人,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大臣,为武帝献上“推恩令”之策,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加强了汉朝的中央集权。但最后因为嚣张跋扈,得罪太多王公大臣,被汉武帝处死。那么主父偃是如何为汉武帝出谋划策,又是如何被杀的呢

一,早年游学

主父偃早年学习纵横术以提升口才,后来又游历各地,学习儒家及诸子百家学说。但齐地的儒生都看不起主父偃,而且排挤他,迫使他离开齐地。主父偃在齐地生活穷困,不得已前往燕赵之地游历,游说各地诸侯王,但也没有人赏识他,依旧过得十分穷困。

二,进谏武帝

元光元年(前134年),主父偃前往长安游历,游说卫将军。卫将军觉得他很有才能,于是屡次向汉武帝推荐主父偃,但武帝仍然不予重视。因此主父偃在长安过得穷困,又遭人轻视排挤,不得已向汉武帝上书。

主父偃进谏说:臣听说圣明的君主不厌恶严词直谏以增加见识,忠心的臣子也不怕责罚而敢于直谏。现在臣不怕死罪而向陛下进谏,希望陛下能够听从。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匈奴之地不能耕种,百姓也不容易臣服。秦始皇不听李斯之言,执意讨伐匈奴,结果所得之地为盐碱地,耗费中原大量物资,使得百姓疲敝,秦朝灭亡。高皇帝不听御史成之言,执意北伐,结果有白登之围。希望陛下停止讨伐匈奴,避免百姓受不了发动民变,重蹈秦朝的覆辙。

汉武帝看了主父偃的上书,认为他很有才能,于是任他为中郎。此后他又多次向武帝进谏,更受武帝重视,升任中大夫。

三,推恩令

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向汉武帝进谏说:“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过百里,其强弱的态势都是容易控制的。现在诸侯的土地多达数十城,土地超过千里,平时就骄奢淫逸,胡作非为。危机的时候就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朝廷。现在用法令削弱他们的封地,诸侯就会联合起来造反,朝廷就会重蹈晁错的覆辙。现在诸侯的儿子众多,但只有嫡长子能够继承封国,其余的儿子没有尺寸之地可以继承,这违背仁孝之道。不如命令诸侯的儿子将封国平分继承,这样既显示陛下仁慈,又削弱诸侯实力。”汉武帝听了十分高兴,于是立即实施推恩令。

主父偃又对汉武帝说:“茂陵刚刚建立,可以把天下的富豪及游侠都迁到那里,这样既可以充实京师,又能避免他们胡作非为。这就是不用诛杀而祸患都自己消失。”汉武帝听了觉得有理,便采纳他的建议。

主父偃向汉武帝进谏说:“朔方一带土地肥沃,背靠黄河,蒙恬曾在那里筑城抵御匈奴。若是重建朔方,可以依靠黄河运输的便利,扩大汉朝的疆土,逐渐消灭匈奴。”汉武帝于是询问众臣的意见,丞相公孙弘对此极为反对,力劝武帝不可。但在主父偃的极力主张下,汉武帝最终同意修建朔方。

四,身死族灭

汉武帝想要立卫子夫为皇后,担心众臣不服,便向主父偃询问对策。后来在主父偃的建议下,武帝得以立卫子夫为皇后。燕王刘定国为人无耻,竟然与庶母及弟妻等人有染,主父偃得知此事,立即向武帝告发,最后刘定国畏罪自杀。朝廷众臣因此畏惧主父偃,向他奉送千金以求自保。有人劝主父偃说:“你太专横跋扈了。”主父偃回答:“我游学四十多年,受尽白眼。我现在受够穷困,已经到了晚年,即使死也不怕,所以倒行逆施。”

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向汉武帝告发齐王刘次昌胡作非为,骄奢淫逸。武帝便派主父偃为齐相,监督齐王刘次昌。主父偃一到齐国,就召集兄弟朋友,赠送大量钱财,然后说:“我贫苦的时候,兄弟不供给我衣食,朋友不让我进门。现在我担任齐相,你们之中有人跑到千里之外迎接我。现在我与你们决交,以后不要再到我家里来。”

主父偃用齐王刘次昌与其姐姐私通的事来震慑刘次昌,结果刘次昌吓得畏罪自杀。赵王刘彭祖与主父偃有仇,担心他以后来赵国,让自己跟燕王一样畏罪自杀,便向汉武帝告发说:主父偃收受诸侯子弟贿赂,所以献上推恩令。汉武帝听闻此事,又以为刘次昌畏罪自杀也是主父偃干的,便命有司调查。武帝查知主父偃受贿为真,逼死齐王为假,便想放了他。公孙弘则力劝武帝处死主父偃,安抚诸侯,最后武帝听从,将主父偃家族灭族。

总的来说主父偃是汉朝名臣,推出“推恩令”使得诸侯实力大为削弱,加强了汉朝的中央集权。但他为人跋扈,得罪众多王公大臣,遭到他们的攻击。汉武帝为了平息众怒,不得不处死主父偃。

标签: 主父偃汉朝

更多文章

  • 刘秀统一天下后有三个武将能参与朝政 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秀,东汉,武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光武帝统一天下后,只有三位武将能参与朝政,他们都是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光武帝刘秀受到后世的称赞,因为他没有诛杀一位功臣。不过,光武帝在统一天下后,也没有任用功臣,而是采用“退功臣进文吏”的用人策略。大批开国功臣被解除实职,以列侯的身份闲居于家中,优游岁月

  • 《望江南江南柳》讲的是什么故事?与欧阳修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欧阳修,宋朝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夏,在汴京的官场和民间,都开始讨论一首词,词名为《望江南·江南柳》: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

  • 李世民嫡出女子寿命都短 这一切为何都归结在长孙皇后上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李世民,嫡出

    还不知道:唐太宗嫡出皇子公主都是短命,为何都归结于长孙皇后?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文德皇后(长孙皇后)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高宗李治母亲。一生为李世民生下七个孩子,分别是:皇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衡

  • 樊哙与刘邦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沦落被杀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樊哙,汉朝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著名军事统帅。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樊哙“以屠狗为事”,是刘邦的酒肉朋友。刘邦时任亭长,押送徒役前往骊山途中的芒砀山时,因徒役逃跑过多,索性把他们悉数放跑,自己率十余名死忠隐居沼泽地。樊哙作为刘邦的粉丝,毅然选择“与高祖俱隐。”陈胜起义后,反秦武装

  • 平阳公主比卫青大又是寡妇 卫青为什么还要娶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卫青,汉朝

    还不知道:西汉名将卫青,为何娶了一个大十岁的寡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西汉时期,出现了很多名将,要说谁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代表,那么此人肯定是卫青。西汉时期,作为汉武帝的亲信,卫青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这一点毋庸置疑。卫青,是历史上最负盛名将军,他与外甥霍去病,成就了“汉武

  • 李孝恭与李渊是什么关系?他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孝恭,唐朝

    李孝恭,是唐朝宗室、名将,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也是李唐宗室里仅次于李世民的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二,仅次于长孙无忌,也是里面排名第一的武将。为唐朝平定江南立下巨大功劳。那李孝恭是如何平定江南,助唐朝统一天下的呢

  • 孙皓在位时间有多长?他是如何丢掉江山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皓,三国

    孙皓,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东吴末代皇帝。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孙权听信谗言,废太子孙和,立少子孙亮为太子。两年后,十岁的孙亮即位,孙亮在位六年,大将军孙綝废掉孙亮,立24岁的孙权第六子孙休。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孙休病死,时年30岁,孙皓继位

  • 后世是如何评价晏几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晏几道,北宋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人。晏殊第七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道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

  •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给秦国带来了哪些改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商鞅,秦国,变法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说商鞅变法只能在秦国取得成功?变法为秦国带来了哪些改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纵观我国历史,大多数的变法要么以失败告终,要么变革不够彻底,而商鞅变法则是其中少有的成功案例。正是由于商鞅变法,使得秦国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羸弱的局面,一举成为战国中后期的绝对霸主

  • 袁绍派兵攻打曹操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要选择声东击西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绍,曹操

    对袁绍带兵攻打曹操,双方在白马城交锋,为何曹操选择声东击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绍因为不满意曹操的官职比自己高,因此决定带着兵马直接发动进攻。袁绍的想法就是只要把曹操给击败了,那么汉献帝肯定是会册封自己做大将军。小编认为袁绍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做皇帝,而只是想要做一个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