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望江南江南柳》讲的是什么故事?与欧阳修有何关系?

《望江南江南柳》讲的是什么故事?与欧阳修有何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025 更新时间:2023/12/20 20:03:47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夏,在汴京的官场和民间,都开始讨论一首词,词名为《望江南·江南柳》: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朝文学大家、时任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案察使的欧阳修。

汴京的老百姓们讨论这首词,不是因为词做得非常好,让大家惊叹,而是欧阳修的政敌,以这首词作为证据,揭发他跟外甥女张氏通奸。

因此,著名才子欧阳修和外甥女张氏情浓意浓时所作的词,以及两人之间是否有私情,就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大瓜。

这对于欧阳修来说,不是什么好事,虽然并不违法,可在道德层面上备受指责(十多年后,宋仁宗把女儿嫁给表弟,却没人指责了)。

事情的起因是,已经被欧阳修做主嫁给了族侄欧阳晟的张氏,在家中和下人行苟且之事,然后被抓到官府。

审理此案的开封府官员杨日严正好跟欧阳修不对付,于是引诱张氏诬告欧阳修,然后,谏官钱明逸上书弹劾,《续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七》中记载:

初,修有妹适张龟正,卒而无子,有女实前妻所生,甫四岁,无所归,其母携养于外氏,及笄,修以嫁族兄之子晟。会张氏在晟所与奴奸,事下开封府。权知府事杨日严前守益州,修尝论其贪恣,因使狱吏附致其言以及修。谏官钱明逸遂劾修私于张氏,且欺其财。

杨日严跟欧阳修有旧怨,钱明逸同样有,他是五代时期吴越国王族钱氏的后人,欧阳修主修《五代史》时,在书中写钱氏统治吴越国时对民残暴,因此,得罪了钱家。

于是,当杨日严引诱张氏牵连欧阳修时,钱明逸马上站出来向欧阳修发起攻击,让欧阳修名誉扫地。

看起来,是两个以往的仇家在搞欧阳修,可是,他们只是马前卒,真正要搞欧阳修的,是遍布朝野的勋贵家族和保守派大臣。

早在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宋仁宗起用范仲淹富弼韩琦等发起变法,是为“庆历新政”。

欧阳修就是支持范仲淹、富弼、韩琦等变法一派的主力干将,他被变法派委任为谏官,帮助变法派弹劾政敌。

庆历五年初,在保守派势力的顽强抵抗和反扑下,变法失败,宋仁宗妥协,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主导变法的头目陆续被贬斥出汴京。

其时,欧阳修也已经出外担任河北都转运案察使,他是变法支持者和骨干,但并非主要头目,如果老老实实在外做官,不再谈变法,估计就混过去了。

可欧阳修是个嘴炮,又年轻气盛(庆历五年时38岁),在变法派一败涂地的情况下,悍然向宋仁宗上书,为范仲淹、富弼、韩琦等抱屈。

在上书中,欧阳修最后表态:“陛下于千官中选得此数人,一旦罢去,使群邪相贺,此臣所以为陛下惜也!”

欧阳修的这份上书彻底激怒了“群邪”,于是“指修为朋党者益恶焉”。

保守派看到欧阳修人都出了汴京,还在为变法唱赞歌,实实在在是个顽固分子,因此,决定找机会打击他。

也因此,这才有了欧阳修的外甥女因跟下人通奸被抓后,被人引诱往欧阳修身上牵扯的通奸案。

这事当然是诬告,但保守派集体发力,在汴京民间大肆宣扬,却毁掉了欧阳修的名声,就跟如今的网络暴力一样,有些事即使是假,很多人也都当真了。

事情发生后,宋仁宗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也只好将欧阳修贬官,把他身上挂着的京官职位全部免除,将其贬知滁州。

而对于欧阳修来说,这次被人诬告和亲眷苟且并非结束,十多年后,他会再次栽倒在类似风闻中。

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当年正月,宋英宗驾崩,后面是宋神宗执政)初,又一首欧阳修所写的《临江仙》词开始广为流传,并为朝野谈论: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虽然这个时候的欧阳修已经官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可大家谈论这首词绝非为了拍欧阳相公的马屁,而是这首词又是被宣扬为欧阳修和某位亲眷通奸的证据。

这次的女主角是欧阳修长子欧阳发的妻子吴春燕(时任盐铁副使吴充之女,吴充后来在宋神宗熙宁年间还当过宰相)。

《续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中记载:

先是监察御史刘庠劾参知政事欧阳修入临福宁殿,衰服下衣紫衣,帝寝其奏,遣使谕修,令易之。朝论以濮王追崇事疾修者众,欲击去之,其事无由。有薛良孺者,修妻之从弟也,坐举官被劾,冀会赦免,而修乃言不可以臣故徼幸,乞特不原,良孺怨修切齿。修长子发娶盐铁副使吴充女,良孺因谤修帷薄,事连吴氏。集贤校理刘瑾,与修亦仇家,亟腾其谤......但其首建濮议,违典礼以犯众怒,不宜更在政府。帝乃以之奇、思永所奏付枢密院。修上章自辨。帝初欲诛修,以手诏密问天章阁待制孙思恭,思恭极力救解。

很显然,这次又是一起因试图扳倒欧阳修的政治斗争,而引发出来了污蔑式的告发欧阳修和儿媳苟且的案件。

而这次事件爆发后,就连当政的宋神宗都不同情欧阳修了,甚至于“帝初欲诛修”。

宋神宗当然不会因为是欧阳修真有跟儿媳苟且的丑事想杀他,即使这事是真的,也轮不上死罪,何况,后来证明还是诬告。

欧阳修这次被包括皇帝在内的朝野上下喊打,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欧阳修已经担任参知政事快六年了(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任职)。

北宋时的宰相基本上担任个三到四年就会有人弹劾,让他下台,或者宰相主动求外放,这是惯例,给后来想当宰相的官员腾位置。

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宰相在位时间太长而专权(南宋时这个规则就被秦桧打破了)。

欧阳修能连续当上六年参知政事,是因为刚好遭遇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更迭,所以待在这个位置上的时间久了一些(当时的首相韩琦类同)。

按照官场规矩,欧阳修也应该要下台了,但欧阳修并没有主动让位的心思,所以,想上位的官员要把他搞下台。

其次是欧阳修深度参与进了“濮仪之争”,帮助了宋英宗,让宋仁宗旧臣不耻其为人,所以有“但其首建濮议,违典礼以犯众怒”之说。

备注:“濮仪之争”大致内容是,宋英宗是以宋仁宗儿子的名义当上的皇帝,应该称宋仁宗为皇考(亡父的尊称),称生父为皇伯,但宋英宗登基后,坚持要称生父为皇考,如此一来,宋仁宗岂不是要绝嗣?

欧阳修当时支持了宋英宗,这不但背叛了欣赏和提拔他的宋仁宗,更得罪了宋仁宗朝留下来的满朝朝臣。

宋仁宗恩泽万民,至治平四年时,也才过世不到四年,满朝大部分官员和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还记着宋仁宗的好,欧阳修因此名声变得很差,很多人想把他搞下台。

此前,有宋英宗一直保着欧阳修,但现在宋英宗死了,所以,大家一拥而上倒欧阳修,连宋神宗都差点扛不住压力要杀欧阳修(宋神宗和宋英宗不同,他很感激宋仁宗把皇位给了自己这一家)。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原因是,刚刚登基的宋神宗不想欧阳修继续待在宰相位置上。

因为宋神宗想起用王安石变法,想提拔王安石当宰相,并且,新皇帝上任,肯定想让更多的自己人当宰相,先皇的老人,还是离开得好。

所以,有皇帝支持,想搞欧阳修的官员更加大胆,不但指责欧阳修在“濮仪之争”中违规,为了毁掉欧阳修的名声,又来了一出揭发他跟儿媳妇苟且的荒唐案件。

欧阳修因此备受天下人的指责,承担不起压力的他只能求退:“修以风节自持,既连被污蔑,年六十,即乞谢事。”

其实,如果欧阳修在宋英宗死后,马上就求退,估计就不会有人拿他的儿媳妇说事,还是他贪恋相位,不想走,才有人拿这种破事搞他。

欧阳修的好战友,连续担任十年首相的韩琦(也在“濮仪之争”中支持了宋英宗),就比欧阳修聪明得多,他在为宋英宗修好陵墓后,马上就坚决辞去了相位。

欧阳修显然没能看透,因此,又一次被搞得狼狈无比,晚节不保。

欧阳修一生两次被人污蔑和亲眷有苟且之事,大概和他平生自诩风流有关,这是很多宋代士大夫的通病,平时没啥事,要是遇到政治斗争,难免被人利用。

一代文坛领袖,总是被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破事牵扯,以至于名声受损,实在是很可惜。

标签: 欧阳修宋朝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嫡出女子寿命都短 这一切为何都归结在长孙皇后上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李世民,嫡出

    还不知道:唐太宗嫡出皇子公主都是短命,为何都归结于长孙皇后?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文德皇后(长孙皇后)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高宗李治母亲。一生为李世民生下七个孩子,分别是:皇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衡

  • 樊哙与刘邦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沦落被杀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樊哙,汉朝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著名军事统帅。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樊哙“以屠狗为事”,是刘邦的酒肉朋友。刘邦时任亭长,押送徒役前往骊山途中的芒砀山时,因徒役逃跑过多,索性把他们悉数放跑,自己率十余名死忠隐居沼泽地。樊哙作为刘邦的粉丝,毅然选择“与高祖俱隐。”陈胜起义后,反秦武装

  • 平阳公主比卫青大又是寡妇 卫青为什么还要娶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卫青,汉朝

    还不知道:西汉名将卫青,为何娶了一个大十岁的寡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西汉时期,出现了很多名将,要说谁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代表,那么此人肯定是卫青。西汉时期,作为汉武帝的亲信,卫青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这一点毋庸置疑。卫青,是历史上最负盛名将军,他与外甥霍去病,成就了“汉武

  • 李孝恭与李渊是什么关系?他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孝恭,唐朝

    李孝恭,是唐朝宗室、名将,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也是李唐宗室里仅次于李世民的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二,仅次于长孙无忌,也是里面排名第一的武将。为唐朝平定江南立下巨大功劳。那李孝恭是如何平定江南,助唐朝统一天下的呢

  • 孙皓在位时间有多长?他是如何丢掉江山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皓,三国

    孙皓,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东吴末代皇帝。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孙权听信谗言,废太子孙和,立少子孙亮为太子。两年后,十岁的孙亮即位,孙亮在位六年,大将军孙綝废掉孙亮,立24岁的孙权第六子孙休。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孙休病死,时年30岁,孙皓继位

  • 后世是如何评价晏几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晏几道,北宋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人。晏殊第七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道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

  •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给秦国带来了哪些改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商鞅,秦国,变法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说商鞅变法只能在秦国取得成功?变法为秦国带来了哪些改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纵观我国历史,大多数的变法要么以失败告终,要么变革不够彻底,而商鞅变法则是其中少有的成功案例。正是由于商鞅变法,使得秦国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羸弱的局面,一举成为战国中后期的绝对霸主

  • 袁绍派兵攻打曹操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要选择声东击西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绍,曹操

    对袁绍带兵攻打曹操,双方在白马城交锋,为何曹操选择声东击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绍因为不满意曹操的官职比自己高,因此决定带着兵马直接发动进攻。袁绍的想法就是只要把曹操给击败了,那么汉献帝肯定是会册封自己做大将军。小编认为袁绍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做皇帝,而只是想要做一个官职

  • 九子夺嫡竞争十分激烈 康熙的儿子们为何非要参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九子夺嫡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帝的儿子们,为什么放着逍遥王爷不当,非要参与九子夺嫡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共在位六十一年,康熙年号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他在位期间可谓披荆斩棘,一路开挂,平三藩、收台湾、战俄国……可这么强

  • 王同晈:唐朝官员、神龙政变功臣之一,他为何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同晈,唐朝

    王同晈(?~706年),相州安阳县人。唐朝中期官员、外戚,神龙政变的功臣之一,他是东晋丞相王导之后,南陈驸马都尉王宽的曾孙,唐中宗李显之婿。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同皎出身琅琊王氏,长安年间,迎娶太子李显之女安定郡主,授朝散大夫、典膳郎,神龙政变发生时,李显一开始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