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季的一天,丞相诸葛亮来到议事大厅,召集文武官员,商讨军机大事。
后主刘禅,身着皇冠龙袍,在一群宫娥彩女的簇拥下,也来到了议事大厅。群臣们行过朝拜礼后,就转入到议事正题。
这时,只见诸葛亮手捧表章,呈给后主,并恳切地提出:“先主去世已经两年了,我受先主托孤的重任,对大小事情,都要亲自过问,又由于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国家贮备的粮食比较充足,军需器械也有足够的准备,因此,我主张抓住时机,平定南中叛乱,请陛下批准我的请求。”
缺乏远见的刘禅,露出难色道:“由于丞相的辅佐,两川得以太平,日子正过得安逸,又何必南征呢?”
“先主在世时,念念不忘‘复兴汉室’、统一天下。但不先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安定后方,哪有条件北伐曹魏,进而统一天下呢?”诸葛亮耐心地说服刘禅,刘禅不放心地说:“东有孙权,北有曹魏,如今丞相南征,他们从两面攻来,那将怎么办呢?”
“东吴刚和我们恢复盟约,估计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变卦的。“诸葛亮以肯定的语气说:“至于曹魏,在与东吴的交战中,吃了败仗,现在还是惊魂未定,估计还没有能力来掠夺我们的地盘。加上我已派人防守汉中要地,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请陛下放心吧!”
刘禅吃了一颗定心丸后,不再说什么了。但其他朝臣还有各种想法。
有的人认为南中诸郡是不毛之地,崎岖险阻,又多瘴气,行军作战,很不方便,不必去征发。
有的认为雍闿、孟获等人叛乱,影响不了大局,没有必要由丞相亲自率师南征。还有的虽然也主张用兵南中,但在用兵方法上,又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主张以招抚为主,辅以强征,有的主张“快刀斩乱麻”,“蛮人造反,一杀了之”。在这个问题上,诸葛亮已考虑过很长时间了。现在他坐在一旁,倾听大家的意见,以便统一思想和行动。最终马谡进行了发言,诸葛亮也很器重他,两人想法一致,最终决定攻心为主,攻城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