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马周,马周小时候是个孤儿,家中很穷。但却喜欢学习,落拓不羁。在唐高祖武德年间,补任博州助教。离职游学长安,寄住中郎将常何家中。
常和在朝中对太宗说一些治国策略,太宗很是惊讶,问常和为什么忽然有这么不同凡响的见解,常和说出,这一切都是马周所说的,于是太宗召见了马周,从此马周一飞冲天,官位像火箭一样噌噌上升。
贞观五年(631),他入直门下省,历任监察御史、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治书侍御史、谏议大夫。接续郑国公和魏征的风格,他多次直言进谏。
魏征不仅成就李世民善于纳谏的美誉,而且还给他留下了许多李世民对他恨得牙痒痒的记载,由此可见,有时魏征的直言进谏使李世民非常恼火。但是,马周的劝谏在史书中多被记载为李世民欣然纳谏,这也体现了马周的情商。后来,马周去世,他从宫里拿回了一批自己写给李世民的奏折。临死前,他烧掉了所有这些奏章,以表明他的劝谏不是为了青史留名字,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李世民留面子。
在唐太宗执政期间,他分析了当时存在的许多重大问题的利弊,并及时上书唐太宗,或纠正已经发生的失误,或见微知著,干预将要发生的政策弊端。因此,它对贞观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李承乾做太子时,李世民让马周等大臣去东宫与太子谈政事,让他的继承人和马周这样与大臣培养君臣感情。后来,公元641年,马周被任命为李治的晋王府长史。643年,李治被立为太子后,马周还兼任太子的右庶子。李世民命马周和褚遂良每隔一天去一次东宫。到公元644年,马周已出任中书令这一要职的情况下,他还担任着太子右庶子,身兼两宫要职。
结合当时才四十多岁的马周本人,声名远播,贞观名相,魏征早已去世,房玄龄也已老去。公元648年,马周因病去世,次年,李世民也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