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10月,英和法联军攻入圆明园,“万园之园”毁于一场大火,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此后,有“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带英法联军入城”的说法。在几种野史中,都有这一历史记载。
龚自珍,今杭州仁和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改良主义先驱。清乾隆五十七年,龚自珍出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给了龚自珍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使他成长为一个文学巨匠,走上仕途。
龚自珍政治生涯的最大特点是爱国主义。他在为官期间,主张革除弊政。“不论铁盐不愁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这句话表达了龚自珍对清政府的不满,因为清政府不重视规划,使当时人民的生活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当时一味依赖东南漕运,使政府日益盘剥江南人民,导致整个农业生产突然停顿,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艰难。正是这句话,直白地写下了这些疑问并直接交付朝廷。
抵御外国侵略,全力支持林则徐禁烟,都是利国利民的事情。而龚自珍的诗歌,则主张“更法”,揭露了清朝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一种爱国主义的热情。例如,《己亥杂诗》就是龚自珍的经典之作。
《己亥杂诗其五》是一首爱国诗。在这部作品中,龚自珍提出“改革”,批判了清朝的腐败,充满了爱国主义热情。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能成为大家熟悉的存在。显然,这样的人足以称为爱国者。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是一个叛徒。众所周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西逃,将北京城完全交给英法联军,也间接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因此英法联军无恶不做,烧毁、杀害、掠夺北京,甚至烧毁了圆明园。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正是龚半伦把英法联军带到了圆明园,甚至主动提出要为英法联军带路。不过至于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是否真的领导了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历史学家没有最终结论,但野史中说的有鼻子有眼,不过到底是否是真的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