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651 更新时间:2024/1/19 1:32:59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村发现一处地下建筑及陶俑,其位于秦始皇陵园东侧1千米处。这件事震动了世界,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秦陵兵马俑首先是以整体的雄伟气势震撼人心,陶兵陶马的姿势大都取静态的表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构成了巨大肃穆、寂静的场面。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秦始皇陵兵马俑物简介

1974年以来,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1000多米处先后发掘了三座大型兵马俑的葬坑,这里埋葬着约7000件陶制车马和人俑,还有实用兵器万件。三个从葬坑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其中呈长方形的一号坑最大,总面积达13000平方米,整齐有序地埋葬着与真人真马等高的陶塑兵马俑,按密度推算,总数达6000件,系以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主力部队。二号坑约6000平方米,估计俑器有1500件,为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最小,约5000平方米,共有俑器69件,有战车、车马、御者、武士、系统帅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从而组成一个统一完整、威武雄壮的军阵构图,它们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碑式的雕塑。

秦陵兵马俑首先是以整体的雄伟气势震撼人心。一、二号兵马俑坑内的武士俑基本上都是面朝东方的。在庞大的军阵最前面的是三列横的前锋部队,三个领队身穿铠甲,其兵士免盔束发,身着轻便短褐,腿扎裹腿。刻划了前锋部队轻足善走特点及迅猛歼敌的精神气概。强大的后续部队是由38路纵队和几千个铠甲俑簇拥着的战车的主力军队。将士们斗志昂扬、手持刀矛剑戟等武器簇拥着战车,拉车的战马,四匹一组,昂首前视,显示主力部队阵容的壮大。在军阵左右各列以卫队担任警戒任务,以防敌军的突然袭击。兵俑均在1。8米上下,马有真马大小,这形体高大、阵容整齐、组织严密的雄壮军阵,充满着临战前的紧张气氛,气势磅礴,的确再现了秦军横扫六国的威风。其次,秦陵兵马俑的个体形象也塑造得极为成功。这些陶兵马俑的数量、尺寸空前庞大,制作方法是塑模兼用,分段制作,装成粗胎,再用细泥进行细致刻划,窑烧后,加施彩绘。陶俑按姿态、服饰、装备和所在位置区分为不同的兵种和职司,有头双卷尾长冠、身着战袍和鱼鳞铠甲、手按宝剑的将军俑,有头戴单卷尾长冠、披戴铠甲或胸腹甲作指挥状的武官俑,有头戴圆形介帻、身穿窄袖短袍和齐腰铠甲、立于马旁的骑士俑,有装束多样的武士俑,还有射水俑、车兵俑等。工匠们在刻划人物上本着朴素的写实态度,逼真、准确、洗练地表现出对象的特点,没有采用任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细致精微地塑造了面目各异、个性不同的武士肖像。仔细观察,会发觉众多将士中没有完全雷同的形象,但又共同具有着秦川一带人物的相貌特征。发式、髭须、披戴、相貌各各不同的秦俑,充分体现了匠人们天才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一号坑第二过洞马前直立的三俑为例,一个面孔方圆,年纪略大,双唇紧闭,圆睁大眼,凝视前方,是一久经战场、沉着勇敢的战士形象;一个面孔修长,低头沉思,是一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之士;一个年纪较小,生气盎然,满面笑容,表现了这个年轻战士充满了胜利的信心和活泼爽朗的性格。与战国稚拙的人物雕塑相比,秦代在短短的岁月中创造出如此生动而写实的大型人物彩塑,确实令人惊讶。而陶马的塑造也同样令人赞叹不已。马的形象劲健有力、昂首伫立、比例匀称、结构准确。在造型上,着力刻划战马蓄势而动的特点,或昂首扬尾、或张口嘶鸣、那双耳上耸、鼻孔翕张、双眼全神注的形象,给人以跃跃欲动、急不可耐地要驰骋疆场之感,体现了一种轩昂骏健的风神。秦陵陶马是我国古代长期盛行的骏马雕塑艺术的真正开端。第三,秦俑在总体构思上,虽以实战的精神为出发点,但并未直接描写战斗的情景,而是选取了临战前的场面。陶兵陶马的姿势大都取静态的表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构成了巨大肃穆、寂静的场面。

这是一种暴风雨前的寂静,在这可怕的寂静中蕴藏着一股行将爆发的巨大力量,给人以排山倒海的气势。然而有少数的俑如立射俑、跪射俑,则取动态的表现,将军俑右手紧握左臂,手腕的力度感十分鲜明,还有双臂前举乘驾战车的御者,跃跃欲动的战马,这些都增强了人物、战马的内在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巨大的寂静。寓动于静,于统一中求变化,这又是秦始皇陵兵马俑艺术的高妙之处。

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发现

2010年10月,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又有重要发现,考古队宣布,发现了两处彩绘漆鼓鼓面和一件完整的弩韬织物遗迹,可谓秦俑坑中的”宝中之宝”。漆鼓和弩韬以往都曾发现过,但是彩绘鼓面和完整的弩韬织物是首次发现,所以称之为”宝中之宝”。

漆鼓是兵马俑中用于作战指挥的战鼓,据考古队介绍,这次考古采用小面积解剖的”精工细作”式的发掘,意外地找到了两处彩绘鼓面。遗憾的是,上层鼓面因为受到淤土叠压而下陷,与下层鼓面粘结在一起,无法看到漆鼓完整的样子,但这一发现首座次揭开了彩绘鼓面的庐山真面目。以前文物上的彩绘出土遇到空气就消失,无法保存,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开始前研发出了保护彩绘的技术,所以彩绘鼓和彩绘兵马俑一样得以重见天日。

弩韬是一种纺织品,是用来装弩的袋子。考古队称,这次发掘的弩韬总长150厘米,脱落在陶俑脚下,织物组织结构及表面髹漆清晰可见,甚至能分辨出织物边缘的白色缝合线迹。对于这一发现,陕西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利于保存催所的纺织品,此前发现的弩韬经历几千年岁月,变得支离破碎,像这样完整的弩韬难得一见,因此也是一个重要发现。

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哪几个特点

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正因为如此,秦兵马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

数以千计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陶俑的颜面及手、脚面颜色均为粉红色,表现出肌肉的质感。特别是面部的彩绘尤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连眼睛的瞳孔也彩绘的活灵活现。陶俑的发髻、胡须和眉均为黑色。整体色彩显得绚丽而和谐。同时陶俑的彩绘还注重色调的对比,个体整体间均有差异,不同色彩的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陶马也同样有鲜艳而和谐的彩绘,使静态中的陶马形象更为生动。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能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皇陵是要挖出来考究才能被人发现其价值的,才可以好好利用价值来发展社会提供一个参考。但是,目前为止考古界对现在打开秦始皇陵均持反对态度。为什么呢?究竟有哪些原因导致秦始皇陵为什么不能挖呢?秦始皇陵不能挖的八个理由都有哪些呢?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秦始皇陵不

  • 秦始皇陵被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在目前为止,很多历史的古墓都有被盗过的痕迹的,那么你知道秦始皇陵有没有被盗过吗?秦始皇陵墓为什么没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呢?秦始皇陵被发现近百年时间,为什么无人敢挖敢盗呢?其实隐藏的秘密是什么呢?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说,秦始皇陵地宫未曾被人盗过。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秦始皇陵墓为

  • 秦始皇陵灵异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认知,就是但凡比较知名的地方都会有些传说或者其他的谣言,甚至是一些灵异事件。那究竟这些谣言的灵异事件是否真的呢?秦始皇陵是很闻名的一个古墓,那么在这个古墓里面发生过哪些灵异事件呢?人们口中的这些秦始皇陵灵异事件是否真实的呢?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

  •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林黛玉的真实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林黛玉,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老太君贾母的外孙女,字颦颦(本无字,宝黛初见时贾宝玉所赠),海棠诗社别号潇湘妃子。姑苏人氏,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原为太虚幻境中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而转世。关于林黛玉是怎样死的你了解吗?林黛玉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呢?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了解

  • 陈友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阳黄蓬(今洪湖市黄蓬)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说起陈友谅,我们都知道是农民起义领袖,是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

  • 方国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方国珍(1319年―1374年5月8日),又名方谷珍,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是元末最早的起义领袖,曾降元,后降明,明洪武二年(1369),领广西行省左丞,留居京师(今南京)。方国珍首义反元,比刘福通、徐寿辉等起义早两三年,比郭子兴(后来朱元璋加入)起义早四年。声明:图

  • 张士诚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但是因为张士诚和陈友谅都是朱元璋在称帝过程中的障碍,他们的地盘与朱元璋的地盘距离较近。所以到最后都是被朱元璋打败了。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

  • 阿老瓦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阿老瓦丁,回回氏,西域木发里人也。回回人阿老瓦丁以善制炮,至元八年,世祖遣使炮匠于宗王阿不哥,王以阿老瓦丁、亦思马得到召见,两个人到京城去造大炮。首造大炮竖于五门前,皇帝命人尝试成功,因此赐他们衣段。世袭副万户。大德四年告老。子富谋只,袭副万户。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阿老

  • 阿合马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阿合马回回人,元世祖忽必烈时的近臣之一,出生于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官至宰相。阿合马的早年生平不详,只知他是察必皇后的父亲按陈那颜的陪嫁奴隶。阿合马在位期间主要掌理财政,他以清理户口、推行专卖制度、发行钞票(时称交钞)等方式来增加收入。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阿合

  • 林黛玉为什么称潇湘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红楼梦》作为我国最著名最具研究价值的长篇小说之一,里面的每一个人物的描写无不有其鲜明特点,而里面的女主人公之一的林黛玉为什么后面被称为“潇湘妃子”?其中的缘由是什么?林黛玉的“潇湘妃子”有何深意?想知道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解读一下相关的内容吧!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