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禅让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乾隆期间都做了什么事情

乾隆禅让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乾隆期间都做了什么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98 更新时间:2023/12/17 7:16:21

还不知道:乾隆太上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禅位给嘉庆后,在养心殿当了3年太上皇,这3年他都在干什么?

乾隆五十六年,79岁的愉妃被翻了牌子。太监一脸惊愕,以为乾隆老眼昏花,小心的提醒道:“皇上,愉妃娘娘已经79岁了,要不咱换个年轻的?”乾隆怒拍桌子:“79岁怎么了,今晚就要她侍寝。”太监吓得半死,赶紧把愉妃梳洗打扮,送去了养心殿。

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多日来一直失眠,胃口也差了很多。于是,御前太医们为乾隆诊脉、也没什么大的症状,可就是一直治不好。

眼看着身体越发虚弱,这莫不是上天给他的警示,自己活不了几年了?想到这里,乾隆脑海里突然想起一件事:她以前说过,要尊敬祖宗家法。

当天晚上,他就找来礼部尚书,查看自己当了多久皇帝。不查还好,礼部尚书给出的答案:今年正好是第六十年。

乾隆内心一惊:难怪近日觉得神思不佳,这不是祖宗在告诫自己吗?

他立刻下令,禅位于储君皇十五子,第二年就要举行传位大典,一刻也不容许耽误。

等待了十几年的嘉庆,终于等到了今天。这些年,跟随乾隆的那帮老臣,明面上对他这个储君还算尊重,可是背地里都在嘲笑他,都快四十岁了,还被父亲管着。

可是他有什么办法,要怨就是皇阿玛实在是太能活了。等自己当了皇帝,说他闲话的那几个老东西,一个都不放过,尤其是和珅!

但嘉庆万万没想到,乾隆对和珅的依赖已入骨髓。更没想到的是,已经是太上皇的乾隆并没有放权。自己仿佛是一个摆件,任由乾隆和和珅在后面掌控。

嘉庆心灰意冷,对和珅无从下手转变对乾隆的怨恨。据说,在乾隆去世前一年,嘉庆还送了两个妙龄少女给80多岁的乾隆,很多人猜测就是想消耗乾隆,好早一日掌权。

从1796-1799年,嘉庆三年时间,都是乾隆掌权。那么,这三年,乾隆究竟做了什么事情,他的退休生活为后世子孙带来了什么呢?

01,祖制不敢违:乾隆在世时禅位的真正原因

(1),在位年限不得打破爷爷康熙皇帝的记录

乾隆即位的时候刚满25岁,而且他本人也没有背景可以受益,他的生母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他能够当皇帝,外力靠的是爷爷康熙的喜爱,若不是康熙垂爱,恐怕当初雍正也不一定能当皇帝。

所以,为了感恩康熙爷的偏爱,乾隆在刚刚当皇帝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康熙爷真乃千古一帝,在位61年,一生无数传奇。我当了皇帝,一定不能超过这个时间,否则可是对爷爷的大不敬。

其实乾隆这么想也是有私心的,他的先祖们,也只有康熙一个高寿,乾隆之所以说不能超过康熙的在位时间,其实也是想着自己可以活过80岁,这样就心满意足了。

在当时,细数历代皇帝,在位时长超过60年,也就是只有康熙皇帝一人。

乾隆野心很大,他想当第二在位长的皇帝。只是他没有想到,他打破了自己的规定,眼看已经85岁了,依然活得硬朗。

所以,即使他有心继续执政,但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自己不能打自己的脸啊,眼看着马上就要超过康熙的执政时间了,于是紧忙将皇位禅让于嘉庆。

(2),国家内部矛盾不断,年老体衰精力不足

乾隆中期之后,朝廷贪腐之风屡禁不止。而此时的乾隆好大喜功,早已忘记自己年轻时候的志向了,宠信和珅这个朝廷大蛀虫。

普天之下莫非黄土,土地高度集中在贵族手中,加上严苛的封建剥削,百姓深受其害。

很多地方的农民无地可种,还要年年向官府上交很多银两。长久以往,无以为生的农民与无能的清朝政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等到了乾隆末期,农民性起义数不胜数。

林文爽、安南、廓尔喀之役,三场平复战争,消耗掉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乾隆为此很是苦恼,但却以年纪大不想耗费精力为理由,不愿再做大的变动。

加上他一辈子开销极大,六次下江南,每次都对江南的百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晚年的生活更是极其奢侈,也因为他的大手大脚,康乾盛世打下的基础,到了道光年间,就耗费的差不多了。

(3),朝廷百官颇有微词,不禅位难堵悠悠之口

1773年,乾隆已经62岁了,本来要立为储君的皇五子早已病死。这么多年,一直也没有再立过太子。眼看朝野中有人私下议论这件事,乾隆心知,再不立储君,恐怕会有异变。

于是,他私下封颙琰为储君。

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在当时并不算是秘密。可是,一晃都过了20多年,自己还占着皇上的位置,有点说不过去了。

对于颙琰承受的压力,他也非常清楚,但是人老了,思维都会有一些狭隘。

他当了太久的皇帝,一旦失去了这个位子,他心里和身体上都难以接受,所以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霸占”皇位多年。

但现在时间太久了,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人来说,还占着皇位,处理国家大事,显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趁着当政60年之际,禅位于嘉庆。

02,禅位之后的乾隆,每天都在忙些什么?

①,大力扶持和珅,辅助自己继续把持朝政

1796年开年,乾隆就举行了禅位于嘉庆的传位大典,自居为太上皇,从此退居二线,嘉庆正式做了皇帝。

新帝登机,举国上下都是一篇欣欣向荣的面貌,可嘉庆却开心不起来。

按道理乾隆归政之后,应该搬迁别处,不可以占用皇帝的居所。可是,乾隆依旧在养心殿训政,也没有搬走,显然是一副“垂帘听政”的样子。

他舍不得放弃权力,所以一直抓紧军权,这样他才可以控制整个大清。可怜的嘉庆还想着自己当了皇帝之后要将和珅一党扫除,眼下不仅成了泡影,乾隆甚至较之前更加宠幸和珅。

嘉庆二年,乾隆的身体出现严重问题,此刻的他犹如惊弓之鸟,时刻提防嘉庆。而这时,原来的军机大臣阿桂大学士去世了。这个时候,嘉庆就想把自己的人放在这个位置上。可是被乾隆阻拦了,他将这个位置送给了和珅。

至于为什么是和珅,想必这个事对两位当事人都有好处。乾隆知晓自己的儿子对和珅的怨恨,所以,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乾隆自然与和珅站在统一战线。

和珅这个人确实也是有能力,当年的白莲教起义,波及到四川、陕西、河南以及湖北等多个省市,是清朝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民农起义了。但是在和珅当军机大臣的时候,白莲教因为内忧外患,最终领袖王三槐被擒,乾隆因此大肆奖励和珅。

据说在养心殿训政时,乾隆坐于堂上,嘉庆坐在下首,而和珅却可以站在乾隆旁边。当时乾隆听力严重退化,他却还要坚持听政,而且只有和珅才能听懂他说什么。

所以,这一君一臣,控制了嘉庆和整个文武百官,和珅权力的顶峰居然不是在乾隆时期,而是在极度嫉恨自己的嘉庆年间。这件事令嘉庆非常生气,但是上面有他爹罩着,他也不敢多说什么,只等乾隆去世,好一雪前耻。

在早期,乾隆看中和珅乃是聪明的头脑,善于理财的思维。乾隆一辈子花销太大了,即使雍正留给乾隆不少钱,但是也不禁花。所以和珅的这个“优点”,对乾隆就非常受用了。

自己在前面随意花钱,不用担心国政,因为后面有个赚钱机器。

晚期的时候,乾隆已经不在意那么多金钱了,但是他需要利用和珅牵制住嘉庆,即使他明知道和珅在这个时候大肆敛财。

在乾隆去世不足半月,和珅就被赐死了。从这个处置速度来看,也能晓得嘉庆对和珅的怨恨程度。其实说起来,和珅也算是为乾隆背锅了,毕竟嘉庆不敢对乾隆怎么样,但要是收拾和珅,就太容易了。

②,举办了大清朝最后一次“千叟宴”

千叟宴是清宫的宫廷宴会之一,最开始是由康熙皇帝举办的。

康熙五十二年,恰逢康熙60大寿,为了庆贺这个特殊生日,他在畅春园举办第一届千叟宴,感谢那些前来为他祝寿的人。

清朝一共举办了四次千叟宴,康熙办了两次,乾隆也办了两次。最后一次举办的时候,乾隆已经将皇位传给嘉庆,那个时候他已经86岁,为了让更多的同龄人参与,还特意将门槛抬升到参与者年龄需70岁以上。

据说参与者有3000多人,整个场面非常热闹,一些比乾隆年纪还大的老者,纷纷上前为其祝福。身体不舒服的乾隆,在这场宴会中,明显精神了不少,虽然话不多,却也能看出其内心的喜悦。

乾隆自诩为“十全老人”,他认为自己是仅次于爷爷康熙的皇帝,成功举办了两次千叟宴之后,乾隆满意了。自认为大清朝在他手上发展达到了顶峰,自己也算是千古明君了。

只可惜,这次千叟宴之后,很多前来参加活动的老人并没有因此延长寿命,反倒是因为车马劳顿,有一些人甚至都没有回到家,在路上就去世了。

不知道是不是一种预示,千叟宴之后,白莲教起义爆发了。

③,乾隆晚期,白莲教越发猖獗,乾隆派兵围剿

康熙后期,大量难民涌入川陕之地,这使得人均土地量急剧减少,人们只能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但是,当时的湖北、四川之地贪腐盛行,此地山区居多,不方便管理。所以这些贪官枉顾王法,清朝政策并没有完好执行。

在这种情势下,民农起义不断发生,其中最为壮大的要数白莲教了。

白莲教首先爆发在湖北,但随着清兵的无能,逐渐发展到周围的几个省,而且当时朝廷上嘉庆并没有亲政,所以这些问题一直被忽视。

直到后来乾隆意识到不能放任其为所欲为时,清军已经无法轻易对战白莲教教众人了。乾隆迅速调集大军前往前线,并从国库拿了充足的银两,保证清军可以同白莲教抵抗。

战争持续了一年多,清军终于在湖北将白莲教首领王聪儿、姚之富包围,最后,面对漫山遍野的清军,王聪儿、姚之富自知已无抵抗之力,于是跳崖自杀了。

对于这件事,乾隆认为是自己又在文武百官前炫耀了一把,甚至说这是自己“十全之外”的另一全,“成此巨功”。但是白莲教并没有因此被消灭,余部在张汗潮的领导下,回到了四川。

可乾隆并不在意,他觉得自己打败了白莲教的首领,就算是成功了。朝廷的轻视,也给了白莲教喘息的时间,等到嘉庆亲政后,开始对其进行全力反击,直到嘉庆九年,起义才算是告败。

除了上面这三件事,乾隆在当太上皇的时候,还做了很多事情,其中较为人知的就是“圆明园宣誓皇权”以及“80老者娶妙龄少女”,这两件事了。

嘉庆元年,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并且好告诉这些外邦使臣:虽然我现在不是皇上了,但我还说了算,你们还要像之前那样尊敬我。

丝毫不愿意放弃皇权,这也就难怪有传言说嘉庆怨恨乾隆了。

还有就是在去世前,新纳了妃子。有人说这是嘉庆使得计策,明面上是孝敬乾隆,实则是催命。

不管嘉庆的目的是什么,单就说这新纳的妃子们也是非常可怜,十几岁就成了太妃。而且按照后宫规定,她们没有生有子女,一辈子都不可以再出宫了。就这么在冷清的后宫生活,是非常残忍的一件事。

嘉庆四年,乾隆在养心殿去世了,享年89岁,一代帝王就此陨落。

总的来说,乾隆在退位的这三年,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保全自己的权力。就算是他后来举办第二次千叟宴,本意是与民同乐。但就事实来看,这场盛宴并没有改变清廷走向衰亡的走向。而白莲教的危机,没有及时解决,致使自白莲教后,爆发了很多次大规模起义。

等到了天理教时期,嘉庆被吓得逃离了皇宫,可见皇室早已根基动摇了。

最后总结一下:

乾隆在前期是一位非常尽责的皇帝,即位后采用“宽严相济”的政策,有待朝臣,同时在经济上重视农业,鼓励开荒,这样百姓有地可种,才会吃饱饭,穿暖衣。

可是每一个平凡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乾隆也是普通人,在经历了过多的辛劳后,难免变得自大。尤其晚年时期,过于在意皇权,致使清朝实力极速下降,加上后继子孙多为平庸,没能扭转残局。

所以,他这三年的太上皇时光,真的是为自己活的,这三年他没有为整个大清贡献什么,有的就是完美的退休生活,直到去世。留给儿子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清,嘉庆估计也非常苦恼这件事吧。

标签: 乾隆清朝嘉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汉文帝刘恒有几个女儿?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文帝,汉朝

    汉文帝名叫刘恒,是汉太祖刘邦的第四子,母亲为薄太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从历史上众多公主的命运来看,皇家的公主们几乎都是父亲或者兄弟用来巩固统治,笼络人心的工具。就连后来的平阳公主也不能免俗地嫁给卫青,成为汉武帝在卫青身边安放的一双眼睛。而作为汉文帝的女儿,馆陶公主和绛邑公主的夫婿选择

  • 诸葛亮六出祁山才导致了蜀汉灭亡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祁山

    还不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六出祁山导致了蜀汉灭亡吗?有些人就喜欢盯着诸葛亮,找他的黑点,发表自己独一无二的意见,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从而获取流量,赚取金钱。诸葛亮的黑点实在是不多,便随便给他戴上个穷兵黩武的帽子。诸葛亮六出祁山,那是《三国演义

  • 张鲁: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雄踞汉中近三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鲁,东汉

    张鲁(?-216年、245年),字公祺(《后汉书》作公旗)。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教祖张陵之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鲁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于东汉末年相继袭杀汉中太守苏固、别部司马张修后割据

  • 王观: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观,曹魏

    王观(?-260年),字伟台,东郡廪丘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观自少孤贫但有志气,后得到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又先后出任高唐、酂县和任县县令,在当地都有治迹和称许。黄初元年,曹丕称帝,汉朝被取代。王观任尚书郎、廷尉监。后又先后出任南阳和涿郡太守

  • 蒯越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蒯越.汉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征荆州,刘琮举州投降。曹操听到一个人投降后,就高兴得不得了,立即写信给荀彧说:“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蒯(kuǎi)异度就是蒯越,这个蒯越到底有什么能耐,让曹操认为得到他比得到荆州更令人高兴呢?蒯越是荆州南郡

  • 清朝秘密立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是进步还是退步的象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秘密立储

    还不知道:清朝秘密立储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是进步还是退步?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灭亡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也代表了一个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旧时代的逝去,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可谓不是相当特殊的。而在清朝时期,为了维护自己的统

  • 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时,都斩杀了哪些曹魏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三国

    自228年起,诸葛亮一共有过五次北伐,其中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虽然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也成功的以攻代守,展现了蜀国顽强的战力。而且在第二次和第四次北伐退兵的过程中,两次设伏斩杀曹魏追击的大将王双和张郃。公元228年十二月,诸葛亮第二次出兵北伐,北出散关,包围陈

  • 庞统如果没有早死的话 刘备最后能不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庞统,刘备

    对庞统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庞统没有早逝,刘备能不能一统三国?事实上,庞统虽然厉害,但即便他还活着,仍然改变不了三国局势,刘备仍然没办法一统三国,原因主要有三个!刘备无法统一三国的原因要想了解为何庞统活着,仍然没办法帮助刘备统一三国,我们首先得了解刘备无法统一三

  • 合肥之战结束后,张辽受到了什么样的获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辽,三国

    张辽,字文远,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张辽在合肥之战中,和乐进、李典一起,以七千人击败孙权十万大军,还差点活捉孙权,杀得江南小孩晚上听到张辽的名字,都不敢啼哭。这一战,还杀死了江东大将陈武。张辽立如此下大功,受到了怎样的奖励?享受到了什么样规格的待遇?曹操

  •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与胡惟庸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伯温,明朝

    刘伯温命运的转变,与另一位开国大臣胡惟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史料记载,刘伯温是胡惟庸毒死的。史料上是这样说的,刘伯温生了重病,朱元璋让作为宰相的胡惟庸派御医去看刘伯温。御医看了刘伯温,给刘伯温吃了药以后,刘伯温就感觉他的心中有一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