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前半生如此辉煌,为何后半生却凄惨死去?

唐玄宗前半生如此辉煌,为何后半生却凄惨死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81 更新时间:2024/2/11 1:58:19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唐玄宗后半生的故事。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局面。但统治后期慢慢沉迷于享乐,很少过问朝政。国家大事都交于宰相大人李林浦处理。虽有宰相当权把控朝政的话语在朝廷乃至民间传开,但李林浦凭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使得国家仍然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严格治军的思想也让大唐边境安定,民富兵强。

胡人出生的安禄山也是在李林浦把持朝政期间,凭着老实本分能力强的形象深得李林浦喜欢,自此平步青云,再加上当时玄宗以胡治胡的思想,安禄山很快就升至河东节度使,掌管着边境近二十万兵马,替玄宗守着大唐北境。玄宗或许是相信有李林浦和安禄山在,大唐依旧会繁荣昌盛,整天只顾着贪图享乐,尤其是在杨玉环进宫为贵妃以后更甚,大门都不出,任人唯亲,完全丧失了当初的帝王志向。也正是因为玄宗举才不闲,为安史之乱的爆发买埋下了起因。

自杨玉环入宫为妃后,其表弟杨国忠也从一个街头小混混走上了开挂人生,在京城担任要职,权倾朝野,除了皇帝,其上只有李林浦宰相一人已。杨国忠喜欢挑拨,玩弄朝政。

李林浦为宰相时管理严格,作风严谨,各地将领对他很是忌惮,尤其是身在边境的安禄山,时长会怕人打听李林浦对自己的评价,宰相稍有不满意,自己就以为大难即将降临。杨国忠也经常在李林浦耳边说安禄山在边境地区拥兵自重,收买人心,意图谋反,但李林浦虽有思索,但并未完全相信。公园752年,李林浦去世,杨国忠升任宰相,开了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杨国忠时代。上任宰相后,杨国忠排除异己,徇私舞弊,弄得民不聊生。只要与自己不是一队,都想尽办法除去,当然这也少不了安禄山。

杨国忠在玄宗面前多次弹劾安禄山有意谋反,建议皇上瞎找叫安禄山回朝试探一下安禄山是否有谋逆之心,还坦言安禄山定不敢回朝。坦白说,安禄山也算得上是人才,李林浦在任时,尚有一丝忌惮之心。现在杨国忠这种小人当权,玩弄朝政他心里是一百个不服,不愿意为这种朝廷效命,想要推翻这民不聊生的气数已尽的大唐王朝,他明知这次叫他回朝是杨国忠的诡计,但谋士劝他一定要回朝。

安禄山这次回朝虽然玄宗还是相信他没有谋反之心并让他回去继续镇守边关,但他已经知道宰相杨国忠想致自己于死地,一离开长安城,安禄山就马不停蹄日行几百里,几日后便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河北,然后开始联系知平卢军事史思明,一同举兵谋反,至此“安史之乱”爆发。由于玄宗对安禄山毫无防备,安禄山又懂得笼络军心,一时间,部队士兵只知道有安禄山,不知有朝廷。军队心齐,安禄山带领的军队朝长安杀去,战无不胜,很快就攻陷洛阳,兵临潼关,直逼长安。

大将封常清高仙芝丢失洛阳后带兵死守潼关城,一时间阻止了叛军的进攻。丢失洛阳,玄宗本来就有火无处发,杨国忠有进谗言说封常清、高仙芝在军中克扣军粮,玄宗一怒之下就杀了镇守潼关的封常清、高仙芝两员大将。后采取杨国忠建议任命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20万,镇守潼关。哥舒翰在京养病时,时有与宰相杨国忠饮酒,与杨有一定的交情,但其也是一代名将,上任后,加强防御,不断扩充军队,守住了安禄山次子安庆绪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安庆绪带兵久久攻不下潼关,而此时安禄山已经迫不及待在洛阳称帝。很明显,战局持续越久,对唐朝越有利,哥舒翰的部队也在不断强壮,此时死守潼关是最佳策略。

一时间杨国忠声名远扬,玄宗颇为信任,然而,没有想象到的是,杨国忠担心哥舒翰声望超过自己,而且哥舒翰兵强马壮如果调转枪头,攻击长安,自己的下场将会非常惨,因此他怂恿朝臣向玄宗进言,叫哥舒翰与安庆绪决战,并派人去潼关督战,哥舒翰没有办法,只得出战,结果战败而归,战死沙场,至此潼关城破,叛军向长安进军。玄宗闻此讯惊慌失措,杨国忠出主意让其西出入蜀躲避叛军,玄宗立马同意逃离长安。很快长安沦陷。

玄宗往西出逃的日子也不顺利,安史大军日渐逼近,乙未日黎明,皇帝带着贵妃等一群人从延秋门出逃后行到马嵬坡,六军将士终于忍无可忍,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等人后认为杨玉环才是此次判断的罪魁祸首,后高力士等人缢杀杨贵妃,旋即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即位,尊玄宗李隆基为太上皇。李亨留下指挥从其他地方赶来的大唐军队与叛军作战,而玄宗历经43天的颠簸后到达成都。李亨领兵有方,有勇有谋,立誓要收回两京(长安和洛阳)。

很快,长安被收回,叛军被打的节节败退,安庆绪退守洛阳并在洛阳杀害了安禄山自己称帝,玄宗也很快从成都回到长安。由于收到皇后和宦官的挑拨,李亨与玄宗的隔阂越来越深,玄宗被安排至一处偏远的宫殿,孤苦伶仃,晚年生活相当凄凉,至此玄宗时代落幕。

标签: 唐玄宗唐朝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对太平公主十分宠爱 武则天为何不让她作为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则天,太平公主

    还不知道:武则天和太平公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那么宠爱太平公主,为什么不立她为继?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她临朝称制,改国号为“周”,正式站立在人前,接受朝臣的朝拜,接受朝臣山呼“万岁”。武则天是个很厉害的女人,在封建社会男权至上、男子为天的情况下,她

  • 裴贽:唐朝末年宰相,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裴贽,唐朝

    裴贽(?—905),字敬臣,绛州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末年宰相,虔州刺史裴稷的儿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唐咸通十三年(872),进士及第,历任秘书郎、主客员外郎、司勋员外郎、义成军掌书记、右补阙、御史中丞。唐昭宗继位,历任礼、刑二部尚书,拜中书侍

  • 曹操传了几代人江山就衰落了 曹操真的不会选择继承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曹魏

    对曹操和曹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建立曹魏,为何只传几代就迅速衰落?是曹操不会选择继承人吗?曹操是建立曹魏的创始人,但他始终没有取代汉献帝!因为曹操懂得隐忍,他不想做的太过,只在丞相的位置上做到最后,目的是为曹魏成气候打好基础,为子孙后代铺好基石。据《三国志》记载,曹

  • 有哪些与徐彦若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徐彦若.唐朝

    徐彦若(?-901年),字俞之,祖籍偃师(今河南偃师)。唐朝宰相,刑部侍郎徐有功六世孙,宰相、吏部尚书徐商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徐彦若出身于东海徐氏,进士及第,历任尚书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后以户部侍郎之职拜相,又任中书侍郎。景福二年(893年),徐彦若出镇凤

  • 三国时期如果马超投降了曹操,在曹魏会是什么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马超,三国

    马超,字孟起,汉末凉州军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史料和小说中的马超完全是两个人:一个是被许褚一瞪眼睛吓得龟缩不前的逆子贰臣,一个是打得曹操割须弃袍的忠臣孝子。马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以《三国演义》为依据的人,经常会跟以《三国志》为依据的人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还弄出了“一部三国,前表吕布后

  • 山阴公主以淫乱放荡闻名于世,她究竟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山阴公主,南朝宋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动荡不安的时期,长时间的封建割据导致政权频繁更迭,战火连天的局面在这一时期已经是常态。在这一时期,社会文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与此同时权阀贵族之间的权利斗争愈发激烈,父子、手足、君臣相残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山阴公主刘楚玉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道德败坏、人伦礼制崩坏的时期出生的,她

  • 裴坦:唐僖宗时期宰相,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裴坦,唐朝

    裴坦(?-874年6月25日),字知进,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时期宰相,福建观察使裴乂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和八年,进士及第,进入宣州观察幕府,拜左拾遗、史馆修撰,出任楚州刺史。宰相令狐綯当国,授职方郎中、知制诰,历任江西观察使、华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召

  • 张骏:前凉第四位君主,秉政期间极力扩张版图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骏,前凉

    张骏(307年~346年),字公庭,凉武王张轨之孙,凉昭王张寔之子,凉成王张茂之侄,前凉第四位君主(324年~346年在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骏幼而奇伟,卓越不羁,建兴四年(316年),封霸城侯。建兴十二年(324),叔父张茂病死后,正式继位,拜凉州牧、护羌校

  • 历史上祖大寿为何会投降清朝?之后他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祖大寿,明朝

    祖大寿是明朝的一员猛将,其一直忠于明朝,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祖大寿在1642年投降清朝以后,似乎就在历史上消失了。历史上只记载了他在1656年的时候病逝。从1642年到1656年长达14年的时间里,祖大寿没有任何声音。那么,祖大寿投降清朝以后,为什么不像吴三桂、洪承畴这些人那样活

  • 刘邦死后多个儿子都被吕雉杀了 吕雉为何没有杀刘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吕雉

    对刘邦和吕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去世之后,吕雉杀了刘邦多个儿子,为何却唯独放过了刘肥呢?刘邦一共有8个儿子,其中2个做了皇帝,3个被吕后杀死或逼死。刘如意,因曾经威胁刘盈的太子之位,被吕后毒死。刘恢,因宠妃被王后(吕家女)毒死,殉情自尽。刘友,因被王后(吕家女)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