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传了几代人江山就衰落了 曹操真的不会选择继承人吗

曹操传了几代人江山就衰落了 曹操真的不会选择继承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861 更新时间:2024/1/17 3:27:31

对曹操和曹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建立曹魏,为何只传几代就迅速衰落?是曹操不会选择继承人吗?

曹操是建立曹魏的创始人,但他始终没有取代汉献帝!因为曹操懂得隐忍,他不想做的太过,只在丞相的位置上做到最后,目的是为曹魏成气候打好基础,为子孙后代铺好基石。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在这二十五个儿子当中,曹操仔细环视一周后,认为最有出息的只有四个儿子。

长子曹昂,惋惜在他抢张绣的婶婶邹氏时战死,是他一生最后悔的事情。第二位他最喜欢小儿子曹冲,曹冲自幼聪慧过人,六岁的孩子就以石称象,名冠古今,曹操大加赞赏赋予厚望。

但曹冲在十三岁时,染病不治而亡,曹操曹植为其哭泣不止,曹丕来安慰父亲曹操时,曹操道:“仓舒之死,对我来说是不幸,对你们来说却是大幸?”

说得很明确,如果曹冲不死,曹丕和曹植就没什么戏可演了。现在只有曹丕和曹植是太子的人选,曹操的二代接班人。

酒的确是个好东西,可曹植没有把握好,机会让给了曹丕。曹丕坐上皇帝六年后,英年早逝四十岁时就魂归故里。

曹操、曹丕、曹植史称建安三曹,文学成就都非常的高,如果让曹植做个文人,不是帝王恰如其分。曹植的文学成就高于曹操和曹丕,别看老曹酒后横槊赋诗,气吞山河,若论文学他不是曹植的对手!

我们来看,为什只传几代就衰落了呢?

曹丕死后长子曹睿继承了王位,曹睿公元226年-239年在位,239年病逝于皇宫,时年才36岁。接下来是魏明帝曹睿的养子曹芳继位,公元239年-254年在位。曹芳八岁即皇帝位,因控制不了政局,败给了司马懿,四十三岁愤恨而终。

曹芳死后,司马昭没有立即篡权,让曹睿的孙子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曹髦坐了皇帝,曹髦不像曹芳那样窝囊,他十分痛恨司马氏的专横跋扈,派人讨伐司马昭,没想到反被司马昭所杀,在位六年,死时二十六岁。

有句话说得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司马昭还是没有急于称帝,他推举曹奂(246年-302年),魏武帝曹操之孙登基。这位曹魏最后的皇帝260年-265年在位,只坐了五年就成了亡国之君,取代他的是司马炎。

由此来看曹魏只延续了五代,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而曹氏家族延续了五代,已经是很不错的事了,他们不是“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而是麻袋换草袋一代

说明了一个问题,从曹操创业开始,他的二代还懂得江山来之不易,一定要守住这份基业,但到了第三代或第五代,根本没有了这个概念。

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创业容易守业难,曹操的子孙后代除曹丕以外,他们没有守住这份江山的能力。

为什么呢?因为从曹睿到曹髦,不及曹操才能的三分之一,没有曹丕的二分之一。他们输在了智慧和军事上,是没有魄力的人,很难成就一片天下。

迅速衰落原因还有曹操的问题,《易经》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回看曹操的一生,杀了多少无辜的生命。建安三年(198年)冬引兵大举进攻徐州,曹操“屠彭城”坑杀男女数万口,“泗水为之不流”。随后又继续进攻,所过之处皆斩杀一空,乃至“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官渡之战时坑杀降卒,发生在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兵败之后。这次战事所坑杀的降卒前后有七万多。曹操自己给汉献帝的奏章里也承认:“凡斩首七万余级。

曹操滥杀无辜,杀业太重,受到了因果报应的定律,他的江山是夺刘家的,司马氏就夺曹家的。儿子除了早亡病故以外,就是被司马氏害死。

有句话说得好:“做人做事做七分,且留三分给自己。”但曹操把事做得太绝了,没有给别人留一线生机,太为缺德阴损了!才遭到这样的果报。所以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始终记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是曹操不会选择继承人吗?

不是这样的,按当时来看曹丕和曹植只能二选一,曹操也为此大伤脑筋。从个人能力上来说,曹丕多年随曹操征战,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文学成就颇有建树。可以说曹丕文武双全,是难得的人才!

而天下才独占八斗的曹植,也是可造之子,但曹植为人狂傲不羁,且我行我素,这令曹操大为失望。接班人终于落在了曹丕的肩上,曹操的选择是正确的,曹丕上任后,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地区的一统。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惋惜魏文帝曹丕去世的太早,不然曹魏江山不会衰落得那么快。

至于曹丕以后孙子辈的问题,曹操已经作古多年,是他左右不了的事情,曹操在接班人的选择上没有失败。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许这就是王朝更迭的周期率吧!

标签: 曹操曹魏

更多文章

  • 有哪些与徐彦若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徐彦若.唐朝

    徐彦若(?-901年),字俞之,祖籍偃师(今河南偃师)。唐朝宰相,刑部侍郎徐有功六世孙,宰相、吏部尚书徐商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徐彦若出身于东海徐氏,进士及第,历任尚书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后以户部侍郎之职拜相,又任中书侍郎。景福二年(893年),徐彦若出镇凤

  • 三国时期如果马超投降了曹操,在曹魏会是什么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马超,三国

    马超,字孟起,汉末凉州军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史料和小说中的马超完全是两个人:一个是被许褚一瞪眼睛吓得龟缩不前的逆子贰臣,一个是打得曹操割须弃袍的忠臣孝子。马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以《三国演义》为依据的人,经常会跟以《三国志》为依据的人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还弄出了“一部三国,前表吕布后

  • 山阴公主以淫乱放荡闻名于世,她究竟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山阴公主,南朝宋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动荡不安的时期,长时间的封建割据导致政权频繁更迭,战火连天的局面在这一时期已经是常态。在这一时期,社会文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与此同时权阀贵族之间的权利斗争愈发激烈,父子、手足、君臣相残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山阴公主刘楚玉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道德败坏、人伦礼制崩坏的时期出生的,她

  • 裴坦:唐僖宗时期宰相,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裴坦,唐朝

    裴坦(?-874年6月25日),字知进,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时期宰相,福建观察使裴乂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和八年,进士及第,进入宣州观察幕府,拜左拾遗、史馆修撰,出任楚州刺史。宰相令狐綯当国,授职方郎中、知制诰,历任江西观察使、华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召

  • 张骏:前凉第四位君主,秉政期间极力扩张版图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骏,前凉

    张骏(307年~346年),字公庭,凉武王张轨之孙,凉昭王张寔之子,凉成王张茂之侄,前凉第四位君主(324年~346年在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骏幼而奇伟,卓越不羁,建兴四年(316年),封霸城侯。建兴十二年(324),叔父张茂病死后,正式继位,拜凉州牧、护羌校

  • 历史上祖大寿为何会投降清朝?之后他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祖大寿,明朝

    祖大寿是明朝的一员猛将,其一直忠于明朝,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祖大寿在1642年投降清朝以后,似乎就在历史上消失了。历史上只记载了他在1656年的时候病逝。从1642年到1656年长达14年的时间里,祖大寿没有任何声音。那么,祖大寿投降清朝以后,为什么不像吴三桂、洪承畴这些人那样活

  • 刘邦死后多个儿子都被吕雉杀了 吕雉为何没有杀刘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吕雉

    对刘邦和吕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去世之后,吕雉杀了刘邦多个儿子,为何却唯独放过了刘肥呢?刘邦一共有8个儿子,其中2个做了皇帝,3个被吕后杀死或逼死。刘如意,因曾经威胁刘盈的太子之位,被吕后毒死。刘恢,因宠妃被王后(吕家女)毒死,殉情自尽。刘友,因被王后(吕家女)诬告

  • 韩信当初有刘邦和项羽平起平坐的机会 韩信为什么还屈居人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韩信,刘邦

    对汉朝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本可与刘邦、项羽平起平坐,却为何心甘情愿为刘邦效力?刘邦之所以能够在与项羽的天下争夺战中胜出,与韩信在关键时刻的支持不无关系。史上所谓的楚汉争霸,其实在当时是有三股强大的势力。除去刘邦和项羽之外,就是已经被封为齐王的韩信了。无论他倒向哪

  • 垓下之战项羽还有十万大军 项羽为什么要带着800精锐骑兵逃跑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垓下之战,项羽

    对垓下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垓下之战还有10万大军,为何项羽要逃跑?且只带800精锐骑兵?司马迁把项羽美化得“不忍直视”,所谓的“垓下之战”只是汉军对楚军的收编,因为项羽抛下大军自己跑了;所谓的“乌江自刎”也并不存在,因为项羽在东城就被干掉了。至于项羽为何扔下10万大

  • 在政治与地理方面,贾耽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贾耽,唐朝

    贾耽(730年-805年10月26日),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人。唐朝中期宰相,地理学家、政治家。是唐朝玄、肃、代、德、顺、宪宗6朝元老。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宝十年(751年),贾耽走上仕途。乾元元年(758年),贾耽出任贝州临清县县尉,转任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