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许褚死后他的儿子许仪是什么结局?钟会为何杀他?

许褚死后他的儿子许仪是什么结局?钟会为何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814 更新时间:2024/2/17 14:05:44

许褚,号称“虎痴”,在典韦被杀之后,许褚成为曹操最为倚重的得力护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许褚保护曹操数次在危难中脱险,立下大功,深受曹操的器重和喜爱。许褚曾提拔了手下很多人,这些人中,跟着许褚混,后来被封侯的有数十人之多。

然而,许褚死后,许褚的儿子许仪钟会下令斩首的时候,却没人出来求情,这是为什么呢?许褚为何死后没能保住自己的儿子?

先说许褚的儿子被杀的经过。

许褚的儿子叫许仪,钟会率十几万大军伐蜀的时候,让许仪当先锋,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钟会亲率主力大军在后面,当钟会走到一座桥上时,战马突然陷入桥内,钟会因此大怒,下令将先锋许仪斩首示众。

《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会统十馀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於是斩仪。仪者,许褚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诸军闻之,莫不震竦。

斩杀许仪的时候,居然无人敢求情,这是怎么回事呢?

钟会此人,为人刚愎自用,许褚立下那么多大功,但钟会丝毫不顾情面,因为马陷桥面这一点小事,就执意下令斩杀许仪,可以说是非常绝情的。

钟会这么做,一是为了立威,钟会作为十几万大军的主帅,当时还很年轻,很多人可能会不服,看不起钟会,因此,钟会杀许仪很有可能是为了给自己立威。

二是执法严明,当时,伐蜀是一件大事,作为重要的军事行动,钟会必须要严明军纪,有功则赏,有过必罚,否则,打胜仗是无法保障的。

再说许褚的情况和问题。

潼关之战,如果没有许褚,曹操说不定就死好几回了,马超数万兵马杀来,箭如雨下,是许褚举着马鞍为曹操挡箭,撑船保护曹操脱险。

《三国志

许褚传》记载: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

马超和曹操会面,想突袭活捉曹操,因为许褚在旁边瞪着马超,马超不敢下手。

《三国志马超传》记载: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

因此,许褚的功劳,非常大。

许褚作为曹魏政权的坚定支持者,许褚本身有功,也提拔了很多人,但也得罪了很多人。

许褚提拔过很多人,在正史中有明确记载。被许褚提拔过的人,后来被封侯的很多,对这些人来说,许褚对他们是有恩的。

《三国志许褚传》记载: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馀人,皆剑客也。

而对许褚来说,虽然他提拔过很多人,被提拔的人都被封了侯,但是,这些人有的忘恩负义,有的见风使舵,有的畏惧司马氏的权势,因为,钟会就是司马氏的人。

另一方面,许褚也得罪了很多人,比如,当时的曹氏宗族大将曹仁,就被许褚得罪了。曹仁从荆州回来,拜见曹操,曹操当时还没起来,曹操在殿外想拉许褚聊聊,被许褚直接拒绝了,许褚不给曹仁面子,相当于打脸,当然得罪曹仁了。

《三国志

许褚传》记载: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曹仁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於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籓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闻,愈爱待之,迁中坚将军。

许褚忠于曹操,忠于君主,这是对的,但是,连曹仁这样的宗族大将都能得罪,不放在眼里,何况其他人呢?

而这些,也间接造成了许仪被杀时,无人出来求情的局面。许褚忠于曹魏政权,但是,没想到儿子却这么死了,实在令人感慨不已。

标签: 许仪三国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是如何平定江南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文忠,明朝

    历史上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那么他是如何平定江南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苗兵在金华发动叛变,杀害了胡大海。朱文忠派遣将领将苗兵的将领打走,并亲自安抚其部众。处州苗军也发动叛乱,杀害耿再成。朱文忠派遣将领驻屯缙云,谋取处州。朱

  • 朱元璋如果直接传位给朱棣 明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明朝,朱元璋

    对朱元璋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朱元璋直接把皇位传给有能力的四子朱棣,明朝会更强大吗?历史有很多遗憾,比如有人纠结为啥朱元璋明明有个文武双全的儿子朱棣,却非要把皇位传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在其他文章中我们分析了其原因主要是明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因为太子朱标突然去世之

  • 李自成和张献忠本是兄弟,后面又为何会反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明朝

    李自成,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人称闯王、李闯。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闯王高迎祥的部下,两个人曾一起为高迎祥效力,可以说,是一个战壕里的生死兄弟,但是,李自成和张献忠后来,互有杀死对方的私心。有一次,李自成兵败,投奔张献忠,张献忠想杀李自成,李自成感觉不妙,逃走了,

  • 历史上曹参担任宰相时,都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参,汉朝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但是围绕在曹参身边的,有非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些事情,一般人看起来可能顺理成章。不过如果仔细读,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不可思议。那么,有哪些不可思议,怎么来理解这些不可思议呢?不可思

  • 吕他:后凉太祖吕光之弟,兵败后向后秦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他,十六国

    吕他(?-403年),略阳(今甘肃天水)氐族人,后凉武懿帝吕光的弟弟。吕光建凉后封他为巴西公,401年投降后秦。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后凉麟嘉元年(389年),吕光派遣左将军吕他和武贲中郎将吕纂征讨北虏匹勤,在三岩山取得大胜。后凉咸宁三年(401年)二月,吕超

  • 嘉庆时期清朝国力就开始下降了 嘉庆为何扭转不了局势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嘉庆

    还不知道:嘉庆和清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嘉庆帝为何不能扭转清朝衰落的局势?从1644年入关到1796年白莲教起义爆发,清朝已经稳定发展了150年。然而,到了嘉庆时期,清朝的国力就不断下降了。嘉庆帝也想通过励精图治来改变这种江河日下的局面,但是无奈水平有限,最终无法改变

  • 伯嚭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伯嚭,春秋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些人,受国君宠信,富贵得享,爵位得重。如此,本该感恩戴德,为国君解忧除难,为国家尽忠。可事实是,这些人欲壑难填,暗地里拿着敌国的好处,挖着本国的墙角,毁坏本国的根基。他们以为,国家倒了,可以在敌国继续自己的富贵,结果往往

  • 陆扆:晚唐时期宰相,有自点状元之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陆扆,唐朝

    陆扆(847-905),本名允迪,字祥文。唐朝大臣、宰相。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出生于陕州(今河南陕州),宰相陆贽族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曾祖陆澧,位终殿中侍御史。祖陆师德,任淮南观察支使。父亲陆鄯,任陕州法曹参军,因官家于陕州,遂为陕州人。人物生平陆扆(

  • 姜维和魏延相比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姜维,魏延

    还不了解:魏延和姜维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延和姜维谁更厉害?在《三国演义》里,当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国鼎立的时候,刘备的实力可以说是三人当中最小的。即便如此,刘备的身边也不乏精兵良将为他撑起整个蜀汉的天空。在诸多良将里,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五虎上将”,但其实除了他们五个

  • 历史上和珅的死与刘墉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和珅,清朝

    说到和珅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不算陌生。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清史稿·仁宗本纪》对和珅之死的记载只有寥寥二十多个字:“(嘉庆)四年己未春正月丁卯,大学士和珅有罪,丁丑,和珅赐死于狱。”正月十三宣布和珅二十宗大罪,到正月十八判处死刑,超品(比正一品还高)一等忠襄公和珅的案子,办得极其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