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嘉庆时期清朝国力就开始下降了 嘉庆为何扭转不了局势

嘉庆时期清朝国力就开始下降了 嘉庆为何扭转不了局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713 更新时间:2024/2/2 21:53:00

还不知道:嘉庆和清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嘉庆帝为何不能扭转清朝衰落的局势?

从1644年入关到1796年白莲教起义爆发,清朝已经稳定发展了150年。然而,到了嘉庆时期,清朝的国力就不断下降了。嘉庆帝也想通过励精图治来改变这种江河日下的局面,但是无奈水平有限,最终无法改变大趋势。

清朝的衰落和大部分朝代如出一辙,都是从土地问题开始的。经过前期的开垦,全国的土地面积达到了10亿亩,位居古代第一。清朝前期大力鼓励开垦,推广农耕技术,修建水利工程,推广高产农作物,使得清朝的亩产量达到310斤,也是古代第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长期稳定,清朝的人口也迅速增长。在康熙年间,全国人口达到了1.5亿,到乾隆末期上升到了3.1亿。人口增长导致人均土地面积下降,在康熙年间,人均耕地面积超过7亩,然而在1812年就只有2亩多了。加上土地兼并越演越烈,于是大量的农民破产,社会矛盾尖锐起来。

在乾隆末期,已经出现了农民起义,例如山东的王伦起义,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白莲教起义于嘉庆元年(1796年)爆发,到1804年才结束。清朝镇压白莲教起义前后花了2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5年的财政收入。这导致清朝的财政显得更加恶化。

康熙南巡图

黄河也被嘉庆不太友好。自从康熙治理黄河由来,黄河已经安定了70年。然而,黄河的泥沙是古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到乾隆末年,黄河河道再次淤积,黄河又开始泛滥了。1796年六月,黄河就出现了决口现象,嘉庆帝非常重视这个问题,赶紧下令地方治理黄河。

然而,由于财政不足、地方腐败严重,嘉庆朝已经无法解决黄河问题,该时期的大决口就多达16次。黄河泛滥地区不仅不能收取赋税,还要大规模赈灾,进一步加重社会矛盾和财政负担。

每一次治理黄河,动辄花费几千万两白银,几乎是一年的财政收入。另外,清朝每年还要拿出1700万两左右作为军费,这是最大的一笔常规开支。这导致清朝的国库日益亏空。1790年,国库存银达8000万两,到1796年下降为5658万两,到1814年就只有1240万两了。

嘉庆帝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带头搞起了节俭。亲政之初,他就禁止地方向中央进贡,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他减少了出巡活动,每次出巡都力求节省。他禁止修建行宫,盛京将军曾奏休整破旧的盛京夏园行宫,他以“满洲俗,遇巡幸行围驻跸之处,向俱携带毡庐帐房,随时及立彳厅营,从无盖行宫之事,所以习劳勋而崇淳朴也”将之拒绝。朝鲜使团对嘉庆帝的评价是“大抵以勤俭见称观于穷殿之多朴陋,可谓俭矣”。

然而,光是节流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和财政危机的。因此,嘉庆朝,农民起义依然还在陆续爆发。一个时代要走向衰落,那是基本无法挽救的。

乾隆前期,励精图治,狠抓吏治,因而社会风气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到乾隆后期,政策松弛,贪图享乐之风盛行,吏治就败坏起来了。乾隆时期最有名的贪官莫过于和珅。他利用乾隆帝的赏识重用,专断独行,狐假虎威,他的关系网遍布全国,甚至将军事、财政、行政大权集于一身。

嘉庆帝早就对和珅不满,他在太子期间就《唐代宗论》,以唐朝宦官李辅国来隐射和珅。乾隆去世后,为了改变朝政风气,他宣布了和珅的20条罪状,将之抄家处死。通过抄家和珅,嘉庆帝得到了2000万两白银,可以解决镇压白莲教的燃眉之急。

和珅

随后,嘉庆帝也试图大力整顿全国吏治,查获了一系列的大案。贪污腐败是财政亏空的一大原因。嘉靖早期还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到1814年,江苏亏空案揭发,发现江苏亏缺了318万两。随后,各省的亏欠案陆续爆料出,仅山东一省就亏欠670万两。嘉靖帝只能将当地贪官抄家,以弥补其亏欠。

嘉庆帝的系列措施只能解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他在打击贪污腐败上,远远没有雍正帝那样做得彻底。例如打击和珅一党,只是将和珅等几个重要的人物拿下,没有追根问底,不想牵连太多。因此,嘉庆帝并未能扭转江河日下的吏治情况。

同时,嘉庆帝也鼓励直言,提拔了一些正直的官员。他亲政不久,就为两位在乾隆时期因为直言而被治罪的官员平反。在制度上,他规定地方衙门、带兵大臣的信件都可以直接送达御前,并扩大了密折制度的使用范围。通过这些措施,嘉庆朝的风气得到了一定的改观。

然而,嘉庆高坐朝堂之上,他如何知道地方官员所奏是真是假呢?于是一些事情就只能按照自己的主观去判断了。不久之后,他就认为这些奏章“累牍连篇,率多摭捡浮词,毛举细故,其中荒唐可笑”。他告诫大臣“不得以琐事空言,逞臆渎听。”此后,他又将一些上奏的官员罢斥,认为他们都是沽名钓誉,为己之私利。不管他们上奏是否对错,嘉庆都不应该处置他们,因为这样就导致官员不敢直说,导致“直言纳谏”成为了一个摆设。

洪亮吉

嘉庆四年,洪亮吉给嘉庆帝上奏一封信件,对乾隆朝以来的许多问题明确指了出来,而且说得有理有据。然而嘉庆帝却认为洪亮吉胡说八道,于是将他发配到伊犁。后来嘉庆意识到自己错了,也只是将洪亮吉放回原籍,而不再录用。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直言劝谏了。嘉庆帝自己也说“言事者日见其少,即有言者,皆论官吏常事,而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则绝无言及”。

可见,嘉庆帝在政治上还是缺乏魄力,他没有康熙帝的胸怀,也没有雍正帝的雷厉风行,更没有乾隆的能力,因此,他想做一位仁君,但是最终只能成为一位庸君。一位庸君,能够守卫先帝的基业已经不易,如何能够扭转清代中衰的趋势呢?

标签: 清朝嘉庆

更多文章

  • 伯嚭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伯嚭,春秋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些人,受国君宠信,富贵得享,爵位得重。如此,本该感恩戴德,为国君解忧除难,为国家尽忠。可事实是,这些人欲壑难填,暗地里拿着敌国的好处,挖着本国的墙角,毁坏本国的根基。他们以为,国家倒了,可以在敌国继续自己的富贵,结果往往

  • 陆扆:晚唐时期宰相,有自点状元之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陆扆,唐朝

    陆扆(847-905),本名允迪,字祥文。唐朝大臣、宰相。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出生于陕州(今河南陕州),宰相陆贽族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曾祖陆澧,位终殿中侍御史。祖陆师德,任淮南观察支使。父亲陆鄯,任陕州法曹参军,因官家于陕州,遂为陕州人。人物生平陆扆(

  • 姜维和魏延相比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姜维,魏延

    还不了解:魏延和姜维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延和姜维谁更厉害?在《三国演义》里,当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国鼎立的时候,刘备的实力可以说是三人当中最小的。即便如此,刘备的身边也不乏精兵良将为他撑起整个蜀汉的天空。在诸多良将里,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五虎上将”,但其实除了他们五个

  • 历史上和珅的死与刘墉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和珅,清朝

    说到和珅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不算陌生。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清史稿·仁宗本纪》对和珅之死的记载只有寥寥二十多个字:“(嘉庆)四年己未春正月丁卯,大学士和珅有罪,丁丑,和珅赐死于狱。”正月十三宣布和珅二十宗大罪,到正月十八判处死刑,超品(比正一品还高)一等忠襄公和珅的案子,办得极其神速

  • 李自成如果善待百姓体恤前朝旧臣 李自成最后能坐稳江山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李自成

    还不知道:明朝李自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攻进北京后,如果能体恤百姓、善待旧臣,能否坐稳江山呢?李自成如果真的能体恤前朝旧臣,善待百姓,是能坐稳江山的。“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 吕光:后凉开国君主,为避免诸子争位主动传位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光,后凉

    吕光(337年~399年),字世明,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前秦著名将领。十六国时期军事家,后凉开国君主,前秦太尉吕婆楼的儿子。吕光沉稳持重,富有谋略,宽厚有度,勇力过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后赵建武四年(337年),吕光生于枋头(今

  • 历史上孙坚出身时有何异象?他的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坚,汉朝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孙武的后代。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坚生于公元155年,和曹操同岁,比刘备大6岁。曹操有家族支持,刘备有宗室出身,孙坚是真的什么都没有,完全靠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从做官到纵横天下,全凭自身实力,可惜孙坚死的太早,否则三国绝对是另一番模

  • 都是三国猛将,张辽与关羽谁的实力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关羽和张辽都是汉末三国名将,关羽在万马军中斩了颜良,解白马之围,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要迁都;张辽阵斩单于,合肥之战,威震逍遥津,差点活捉孙权,吓得江南小孩听到张辽的名字都不敢哭。他们两个都是非常厉害的猛将。关羽曾对张飞说过,张辽武艺,不在你

  • 崔胤:晚唐时期宰相,先后四度拜相,被朱温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崔胤,唐朝

    崔胤(853年~904年),清河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字垂休(《新唐书宰相表》作“字垂休”)。唐朝宰相,尚书右仆射崔从之孙,工部侍郎崔慎由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崔胤出身清河崔氏南祖乌水房。唐乾符二年(875年)进士及第,累历御史中丞。景福二年(893年),官拜宰相。与

  • 沮渠蒙逊:北凉开国国君,扩张成为河西一带最强大的势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沮渠蒙逊,北凉

    沮渠蒙逊(368年~433年),复姓沮渠,匈奴族,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君(401年~433年在位),狄地王沮渠法弘的儿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后凉龙飞二年(397年),得知伯父沮渠罗仇被后凉皇帝吕光所杀,联合诸部会葬者结盟起兵,拥戴建康太守段业担任凉州都督。天玺三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