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伯嚭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伯嚭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660 更新时间:2024/1/30 2:11:39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些人,受国君宠信,富贵得享,爵位得重。如此,本该感恩戴德,为国君解忧除难,为国家尽忠。可事实是,这些人欲壑难填,暗地里拿着敌国的好处,挖着本国的墙角,毁坏本国的根基。他们以为,国家倒了,可以在敌国继续自己的富贵,结果往往成为新君主平息民众愤怒的出气筒,富贵没有享到,性命也丢掉了,可以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

(一)诋毁伍子胥、坏吴国根基的伯嚭

伯嚭(音:pǐ

)和伍子胥一样,都是家破人亡命的楚国贵族,满怀仇恨地逃到吴国政治避难。借吴国与楚国的矛盾,辅佐吴王,攻伐楚国,以报家仇。同是逃难之人,又是老乡,常人想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异国他乡,同乡之人本该是互扶持,患难与共,共求发展。伍子胥是这么想的,他比伯嚭到楚国早,在吴王阖闾还是公子光时,便在他身上下注。公子光有野心,伍子胥便推荐了刺客专诸,经过一番谋划,专诸在鱼腹里藏剑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自立为王,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重用伍子胥,任命他为行人,辅佐自己。这时,家破人亡的伯嚭听说了伍子胥在吴国得到重用,便来投奔于他。伍子胥这个人,公正、刚直、严苛,对国家忠心,见同为楚国官宦之后的伯嚭,推荐给了吴王,吴王很快让伯嚭做了大夫。在众人的辅佐下,吴国很快强盛起来。之后,吴王任用伍子胥、孙武等人,水陆并进,使用奇兵,攻破楚国首都,鞭尸楚平王,报了灭家之仇,吴国一时称霸。

不久,吴王阖闾与越国交战中受伤死亡后,其子夫差继承其父遗志,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几年后,灭了越国。越王勾践为了生存,用财物厚馈伯嚭,使其在夫差面前进言,用吴国当了几年马夫的代价,换取不对越国灭国。之后,越王归国之后,用计然七策,又派西施实施美人计,迷惑夫差,不断损害着吴国的利益。

这时的伍子胥和伯嚭的关系也完全不同了。

伍子胥在阖闾面前得到重用,到了夫差那里就不行了。年轻人逆反心理强,不愿听长者的絮叨。伍子胥的刚直不折使其与夫差的关系渐行渐远。在对待的越国的问题上,伯嚭受了越王的贿赂,将其视为自己的钱袋子,拿人手短,自然为越国说话,让夫差施仁义,越王的臣服使得夫差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而伍子胥是主张灭越,杀掉勾践的。利益方面的矛盾,使得伍子胥和伯嚭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而在吴王面前的话语权之争,也使得伯嚭将伍子胥视为自己最大的政治敌人,当年的收留和举荐之恩,在君子面前,值得用一辈子报答;在小人的眼里,反而成了他最不愿面对的过去。或许,没有了伍子胥,他内心才能获得解脱,自己终于不用欠别人的恩情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几年,国家逐渐强大,一方面在吴王面前掩其爪牙,一方面,又将伍子胥视为灭吴的最大障碍,于是又让人有贿赂伯嚭,让其在夫差面前构陷伍子胥。吴王夫差打败越国时,北上争霸,对卧榻之旁的威胁视而不见。眼前的成功使得夫差意气圆满,自恃其能,内心中的膨胀使其不愿听任何的不同意见。尤其是打败越国之后,宠信越女西施,一次次放纵越国。

伍子胥对吴国是忠诚的,不愿意辅佐的国家为越国算计。他的刚直让他一次次劝谏,可忠言逆耳,夫差觉得厌烦,伍子胥以功劳和地位让他厌恶。伯嚭的曲意逢迎,则使他满意,成为他的宠臣。当伍子胥见吴国不可救药时,把自己的儿子托付在了齐国,这也成为伯嚭攻击他的借口。伯嚭的一次次谗言,已让夫差对伍子胥产生怀疑,这个事件,让夫差彻底放弃了自己的老臣,将伍子胥赐死,断送了自己的最忠心的臣子。

越王羽翼丰满,便露出了自己的獠牙,趁夫差参加黄池之会、后方空虚时,攻破吴国首都,俘获了留守的太子友。

几年后,越国灭亡吴国,吴王夫差自杀。伯嚭自以为在灭吴的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在越国继续自己的荣华富贵。

可越王勾践是个什么人,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连他身边的重臣都不行,扶佐他的范蠡远走江湖,文种被勒令自杀。何况收了越王财货、作用尽无的反骨仔伯嚭,吴国被灭后,伯嚭被诛杀,罪名是“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

他的所得也尽归越王所有,真是天大的讽刺。在吴为第一信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其风光,为些许财物,自掘坟墓,一切皆无,可笑之极。

(二)毁掉赵国长城的郭开

郭开,赵国的重臣,在其眼里,没有国家,只有私利。即使他从因家获益非浅。在老赵王时,由于能够趋炎附势,阿谀逢迎,郭开便受到重用。当时,廉颇在魏国避难,赵国频频和周边国家交战,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赵王便想将廉颇从魏国请回来,继续领导赵国的军队。便派使臣去魏国了解廉颇的状况,看看是否还能领兵打仗,是否有意愿回来。郭开和廉颇有私仇,暗中收买了使臣,让他在赵王面前诋毁廉颇。

使臣到了魏国,廉颇见了使臣,很高兴,吃了一斗米,十年肉,然后披盔戴甲骑马演示了一番,意思是我虽然老了,但是还有勇力为赵国奉献。使臣回到赵国,见了赵悼襄王,说,廉颇吃饭还如当年,只不过,和臣会见时,“三遗矢”。

赵王一听,信以为真,就放弃了征召廉颇的想法。

一代名将,从此在历史舞台谢幕,客死他乡。千年以后,宋代大家辛弃疾在词中写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对廉颇晚年际遇感慨,也在垂叹自己的相同命运

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的北方长城。在边境抵御匈奴时,先示弱于敌,坚壁不出,使匈奴人轻视自己,后用小利诱其深入,然后围歼,大破之。斩杀十余万人,彻底消除了北部的边患。秦王嬴政发起灭赵之战,前两次,赵王任用李牧,皆大败秦军。第三次,任用王翦伐赵。

王翦知道李牧善战,不易取胜,便使用反间计,让秦王派人到赵国以重金贿赂郭开。郭开便在赵王迁面前进谗言,说李牧和司马尚勾结秦国,准备谋反。

一向没有主见的赵王迁大惊失色,便让宗室赵葱和颜聚去聚代李牧和颜聚,忠直的李牧不愿赵国灭亡,愤而不从,战场抗命,拒不交出兵权,被赵王派人用计捕获斩杀,司马尚也被罢免,亡命天涯。三个月后,赵国首都邯郸被攻破,赵国灭亡,赵王迁被俘,郭开也投降了秦国。

一年后,郭开带人回赵地取自己保存在邯郸的财物,路上,被强人所灭。强人是赵国的亡臣或是秦国的军兵,也是一个历史之谜。

郭开年轻时,便是赵悼襄王的同伴,得两代赵王的重用之恩,不为国尽忠,以回报赵王的信任,却干着自毁靠山的勾当。在他眼里,只有黄金和财物值得付出,却不曾想,没有了国家的保护,所谓的财富只不过天上的云月,经不起一点折腾。

伯嚭、郭开,在其国,受君王看重,何其荣贵,却利令智昏,为财物而毁其国,人死财灭,是多么讽刺啊!古训:凡事太尽,事必缘尽。财物本是被人利用的,当人成为财物的附庸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后来,冯梦龙写道:呜呼!得金卖国,徒杀其身,愚哉!

标签: 伯嚭春秋

更多文章

  • 陆扆:晚唐时期宰相,有自点状元之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陆扆,唐朝

    陆扆(847-905),本名允迪,字祥文。唐朝大臣、宰相。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出生于陕州(今河南陕州),宰相陆贽族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曾祖陆澧,位终殿中侍御史。祖陆师德,任淮南观察支使。父亲陆鄯,任陕州法曹参军,因官家于陕州,遂为陕州人。人物生平陆扆(

  • 姜维和魏延相比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姜维,魏延

    还不了解:魏延和姜维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延和姜维谁更厉害?在《三国演义》里,当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国鼎立的时候,刘备的实力可以说是三人当中最小的。即便如此,刘备的身边也不乏精兵良将为他撑起整个蜀汉的天空。在诸多良将里,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五虎上将”,但其实除了他们五个

  • 历史上和珅的死与刘墉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和珅,清朝

    说到和珅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不算陌生。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清史稿·仁宗本纪》对和珅之死的记载只有寥寥二十多个字:“(嘉庆)四年己未春正月丁卯,大学士和珅有罪,丁丑,和珅赐死于狱。”正月十三宣布和珅二十宗大罪,到正月十八判处死刑,超品(比正一品还高)一等忠襄公和珅的案子,办得极其神速

  • 李自成如果善待百姓体恤前朝旧臣 李自成最后能坐稳江山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李自成

    还不知道:明朝李自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攻进北京后,如果能体恤百姓、善待旧臣,能否坐稳江山呢?李自成如果真的能体恤前朝旧臣,善待百姓,是能坐稳江山的。“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 吕光:后凉开国君主,为避免诸子争位主动传位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光,后凉

    吕光(337年~399年),字世明,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前秦著名将领。十六国时期军事家,后凉开国君主,前秦太尉吕婆楼的儿子。吕光沉稳持重,富有谋略,宽厚有度,勇力过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后赵建武四年(337年),吕光生于枋头(今

  • 历史上孙坚出身时有何异象?他的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坚,汉朝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孙武的后代。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坚生于公元155年,和曹操同岁,比刘备大6岁。曹操有家族支持,刘备有宗室出身,孙坚是真的什么都没有,完全靠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从做官到纵横天下,全凭自身实力,可惜孙坚死的太早,否则三国绝对是另一番模

  • 都是三国猛将,张辽与关羽谁的实力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关羽和张辽都是汉末三国名将,关羽在万马军中斩了颜良,解白马之围,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要迁都;张辽阵斩单于,合肥之战,威震逍遥津,差点活捉孙权,吓得江南小孩听到张辽的名字都不敢哭。他们两个都是非常厉害的猛将。关羽曾对张飞说过,张辽武艺,不在你

  • 崔胤:晚唐时期宰相,先后四度拜相,被朱温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崔胤,唐朝

    崔胤(853年~904年),清河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字垂休(《新唐书宰相表》作“字垂休”)。唐朝宰相,尚书右仆射崔从之孙,工部侍郎崔慎由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崔胤出身清河崔氏南祖乌水房。唐乾符二年(875年)进士及第,累历御史中丞。景福二年(893年),官拜宰相。与

  • 沮渠蒙逊:北凉开国国君,扩张成为河西一带最强大的势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沮渠蒙逊,北凉

    沮渠蒙逊(368年~433年),复姓沮渠,匈奴族,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君(401年~433年在位),狄地王沮渠法弘的儿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后凉龙飞二年(397年),得知伯父沮渠罗仇被后凉皇帝吕光所杀,联合诸部会葬者结盟起兵,拥戴建康太守段业担任凉州都督。天玺三年(4

  • 慕容钟:南燕宗室大臣,他为何能受到南燕皇帝的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慕容钟,南燕

    慕容钟(生卒年不详),小字道明,鲜卑族,南燕宗室大臣,献武帝慕容德堂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少时有见识又有胆量,喜怒不形于色,言论清晰。临危不乱,智勇兼备。得到南燕皇帝慕容德的器重,任司徒、大都督,封爵北地王。人物生平年少称誉慕容钟年少时有见识和度量,喜怒哀乐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