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崔胤:晚唐时期宰相,先后四度拜相,被朱温所杀

崔胤:晚唐时期宰相,先后四度拜相,被朱温所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71 更新时间:2024/1/17 4:43:54

崔胤(853年~904年),清河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字垂休(《新唐书宰相表》作“字垂休”)。唐朝宰相,尚书右仆射崔从之孙,工部侍郎崔慎由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崔胤出身清河崔氏南祖乌水房。唐乾符二年(875年)进士及第,累历御史中丞。景福二年(893年),官拜宰相。与朱温相结,想要靠朱温掉除宦官。屡次被罢官,均因朱温的支持再起,先后四次官拜宰相,当时人们称他为“崔四人”。天复元年(901年),崔胤致书朱温,请求出兵迎驾,宦官韩全诲先劫昭宗到凤翔投靠李茂贞。天复三年,昭宗回到长安后,他劝朱温尽杀宦官。自任判六军十二卫事,筹谋另建禁军,引起朱温怨恨。第二年(904年),被梁王朱温(即朱全忠)杀死。

人物生平

四度入相

崔胤,字垂休,晚唐大臣,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进士及第,王重荣当时任河中节度使,辟请他为从事。后来,他进入朝廷做官,不断得到升迁。唐大顺年间,崔胤历任兵部、吏部侍郎,不久以本官加同平章事,这是崔胤第一次拜相。

唐末皇室衰微,大权旁落,宦官与朝臣南北二司互相争权。南北司都树立朋党,又各自结纳外镇的藩帅,在朝廷中相互倾轧欺凌。崔胤为人阴险狡诈,工于心计,又善于阿谀附合,外表看上去老成持重,实则内心险恶,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可谓如鱼得水。

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邠宁节度使王行瑜等起兵反叛,兵锋强劲,宰相杜让能韦昭度因此而遭诛戮。宰相崔昭纬与王行瑜相结纳,因此保住权位。他待崔胤以宗人之礼,屡屡大加推荐,崔胤因此而官运亨通。

不久,李茂贞进军长安,挟持昭宗到华州(今陕西华县)。昭宗为杜让能、韦昭度昭雪,惩处了崔昭纬,罢免了崔胤的相位,让他出任岭南东道节度诸使。这时候,朱全忠刚独霸关东,势力强大。因此崔胤秘密写信给朱全忠求援,朱全忠马上上书给昭宗陈述崔胤之功,为崔胤辩护,并要挟昭宗说,不能让崔胤离开宰辅的位置。昭宗无奈,只好收回前诏。这时崔胤已到湖南,随即被召回任同平章事,再度成为宰相。崔胤获得了汴州军阀的支援,因此大摆威权。他嫉恨徐彦若、王抟等人揭发崔昭纬的前事,害得自己也受连累,因而极力排挤他们,不久就把徐彦若排挤出朝廷。接着,他又诬陷王抟有策反危害国家之心,让朱全忠出面弹劾他。唐光化年中,贬王抟为溪州司马,赐死于蓝田驿(今陕西蓝田)。之后,他又劝皇帝诛杀宦官宋道弼、景务修等,宦官对他十分的畏惧,不胜忿恨。崔胤不久又担任度支、盐铁、户部三司使,自此,朝廷大权都归于崔胤一人,权势可谓炙手可热。崔胤先后四次拜相,时人都称他为“崔四人”。

职务被免

宰相崔胤(崔慎由之子,慎由也恨宦官的专横),内心素存铲除宦官之志。唐光化中,崔胤劝皇帝杀掉专权的宦官宋道弼、景务修,以及和宦官相表里的宰相王抟,此后,崔胤专制朝廷,势震中外。令宦官们对他十分畏惧,不胜忿恨。左神策军中尉刘季述、右神策军中尉王仲先等(都是宦官首领)密商奉太子临朝,引李茂贞等藩镇为外援。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大宦官刘季述等发动兵变,率兵闯入宫中,藉唐昭宗打猎时酒醉误杀宫女之过,宣称“主上所为如是,岂可理天下”。领兵入宫,押昭宗及皇后幽于少阳院。刘季述以银捶画地指责昭宗说:“某时某事汝不从我言,其罪一也;某时某事汝不从我言,其罪二也……”。然后将门锁上,只许从小洞里送进食物。当时正值严冬,随从的宫人衣不能御寒,号哭之声传至院外,状至凄惨。刘季述等矫诏令太子李裕即位,昭宗为太上皇,并杀昭宗所宠爱的宫女、方士、僧道多人。他本想杀掉崔胤,但因崔胤暗结强大的藩镇朱全忠而未敢动手,仅免除其职务。

昭宗复位

刘季述派使者去大梁(今河南开封),向朱全忠奉献上大唐社稷。崔胤则怂恿朱全忠乘机挥师西进,进入长安。朱全忠马上囚禁刘季述来使,以勤王为名,出兵讨伐刘季述,先派大将张存敬率军进攻河中,劫掠晋、绛二州。

朱全忠率军尚未入关,唐王廷却发生了变故。神策军大将孙德昭经常忿恨宦官任意废立侮辱天子,崔胤想策动他起事,因此派亲信石戬和他一起游玩,乘机观察,孙德昭饮酒过量以后经常哭泣。崔胤揣摸得他的情况,命石戬游说他说:“自从刘季述废立天子,天下人都瞩目此事,武夫义臣也都扼腕思愤。今日反者刘季述罪大恶极,很多人迫于刘季述的威权,不能有所作为。您若能乘机诛杀两个奸贼,迎复天子,就会功成名就,名垂青史。您如果不早作打算,恐怕别人会抢先一步。”孙德昭顿受鼓舞,连声称是。石戬就把崔胤的计划告诉孙德昭,孙德昭允诺。崔胤与他斩带盟誓。十二月的一天,孙德昭埋伏兵士诛杀刘季述,迎昭宗重登帝位。昭宗即位后论功行赏,要封崔胤为司徒,崔胤坚辞不就,以示谦虚。但他还是辅领朝政,兼领三司诸使,执掌大权。昭宗对他更为信任,召见时有时竟然不喊他的名,而只以字称呼,一时宠爱万千,无与伦比。

诛杀宦官

昭宗复位后,更加信任崔胤,军国大事尽以委任之。但指挥神策军之权,仍归于宦官韩全诲等。当时宦官极惧怕崔胤,事无大小,皆禀命而行。但崔胤认为宦官不尽除,朝廷终不得安,必欲尽诛之以绝后患。韩全诲闻之,涕泣哀求于昭宗。

昭宗令崔胤遇事要用奏疏密封,不可口奏,以免被宦官窃听。宦官又求得几位识字的美女入侍左右,暗察崔胤留疏。因而得悉崔胤尽诛宦官的密谋。韩全诲等大权,便秘密联络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以与崔胤对抗。当时李茂贞、朱温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而朱温的势力尤盛,他已屡次击败宿敌李克用而占有优势。

崔胤探知韩全诲的联络李茂贞,而且自己的密谋已经泄漏,致书朱全忠,说是奉昭宗密诏令其出兵西上迎驾。朱全忠得书,遂于天福元年(901年)十月,引兵赴京。韩全诲闻知消息,乃挟持昭宗西走凤翔依附李茂贞。朱温至长安,闻昭宗已被劫走,乃挥军西上,包围凤翔。李茂贞求救于李克用,克用南攻晋绛等州以牵制朱全忠,朱温还军河中,击败李克用,乘胜进围李克用于首阳,然后旋军西上,屡败李茂贞兵,复围凤翔。

天福二年(902年)冬,凤翔大雪,城中食尽,冻饿死者不可胜数。西川节度使王建乘机进取兴元。李茂贞自知孤城难守,乃杀韩全诲等与朱温和,奉昭宗还长安,时在天福三年正月。崔胤坚持尽杀宦官,昭宗从其议,于是朱温命军士尽杀宦官数百人(此前李茂贞在凤翔杀韩全诲等七十二人,朱全忠已杀在京老宦官九十人),出使在外监军者,令各地藩镇全部诛杀,只留职位低而幼弱者二一十人以备洒扫。

重建禁军

崔胤自思,朱温能在数千里之外遥控朝廷,无非是朱家将掌握着宿卫兵权,遂简单的将朝廷大权和禁军兵权连在一起,想到田令孜与杨复恭以阉人掌禁军,尚能控制朝廷,若以世家身份,保驾功臣和当朝宰相资格控制禁军,难道不能稳执政柄么。一个重建京师禁军的计划就此再度提出。

也正巧,汴军在鄂州和青州两地先后受挫,朱温兵员紧张,崔胤征得昭宗口头同意,向朱温写了一封长信,要旨为:“李茂贞辈近日又复故态,蠢蠢欲动。长安不可不为守御之备。关东未宁,淮南仍嚣,大帅不能全力保卫京师。京师除贵贤侄所领之外,旧六军十二卫俱皆名额空存,编制实无。朝议拟召募壮士,恢复旧额,使东讨无西顾之忧,国家有根本之固。”写好信,并将李振请至中书堂,将信给他看过,然后封好,请李振转交。为表示不存蒂芥,又特在家中举行私宴,席间,说到李振祖上也是累世名臣,两家俱为唐室砥柱,当共奖王室之类的酸话,李振敷衍而退。

这李振因从小孤贫,久滞名场,人到中年才得了个僻举县令,却是远在浙江乐清,也因时局混乱而不敢赴任,伦落在汴梁,见过了多少世间伪恶!自投靠朱温,早已丧失士大夫忠贞之气,虽然头上顶着唐廷的乌纱帽,只把朱温一个看作主儿。没有朱温,那有李振的今天。身为朱温手下第一谋臣,其事业甚至生命早就绑在朱温战车上,何容改弦更张。遂将详情报告朱温,并建议将计就计,暗令汴军武士前去应募,以座实崔胤之谋。

朱温从青州行营回到大梁,去信赞扬崔胤为国尽心,考虑周全。崔胤大喜,正式与昭宗计议此事,昭宗正求之不得,立即下勅书,在京师及三辅到处张贴露布,悬格招募。这是昭宗朝第三次召募禁军,虽然傍观者皆知朝廷比以前更衰弱,但新一批青年还是争相报名,去吃这份由国库支出的丰厚薪金。

为慎重其事,特请出前朝老将军郑元规为六军十二卫副使,具体负责召募和组训,崔胤则被明旨兼“判六军诸卫事”,开创了唐王朝由首相兼职禁军统帅的先例,圆了崔胤的美梦。

朱友伦身为“宿卫军都指挥使”,却不参与新禁军的任何事务,其属下的两万名“宿卫军”也未纳入六军十二卫序列,但却仍在原先禁军营房(宫城北面玄武门内两侧)驻扎。新兵暂时在城南地面操训。两方商洽营地换防,但朱友伦态度骄慢,并未打算退出宫城。

朱温在等待崔胤的下步举动,暂且不露声色,但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故,使政局的变化突然加快,朱友伦在酒后的消遣之时,从蹴鞠马上摔了下来。这位岁数不大但经过多次战火的将军竟然这样不经摔打,当场死亡。

得到丧讯的朱温又是暴怒。按正常情形,朱温在短期内接连死了两位堪称得力助手的亲侄,本应大悲,或者大急,但他两次都是大怒。而这次大怒更是火发无名。因为游戏中失事当然是意外的。朱温的大怒使得他凭着“大怒”这一理由将一同玩球的数十人全部处死。因为他将这一件事看成首都军事阴谋的一部份。他急急派出另一侄儿朱友谅到长安顶替朱友伦的职位。朱友谅马上加强了宫廷戒备,朱温也随后从汴梁起身,率军西进。

弹劾诛杀

长安顿时紧张起来,但风暴的中心往往平静,没有人将消息告诉昭宗和崔胤。新一年元宵刚过,百司开印,崔胤见新军建制粗备,心中高兴,进宫与昭宗一边吃酒,一边纵谈国事,倘佯着未来美景,直至起更时分,崔胤方才告退。昭宗正要进入寝宫,小宫女逞上一份函封严密的密奏,昭宗打开一看,顿时目瞪口呆,原来密奏是朱全忠弹劾崔胤的奏章。这无疑是一声政治惊雷。只见奏章写道:

“司徒兼侍中、判六军诸卫事、充盐铁转运使、判度支崔胤,身兼剧职,专权乱国,离间君臣”。一大堆官衔与八个字的罪由连在一起,便有一种震撼人的感觉,下面列了一些的事实,接着直接提出处理要求:“请陛下立即诛之,兼其党与。布告天下。”随后附列了包括郑元规在内的一串名单。这那里是奏章,简直是命令。

昭宗只觉得眼发金花,天旋地转,颓然歪倒在榻上。内人忙扶入寝宫,惊动了皇后,宫中一夜灯火通明。第二天早来,昭宗已经清醒,但只是紧闭双眼,不愿睁开,好象只要他保持沉默,一切事情就会中止,消之于无形。他明白只要同意处置了崔胤,自己将落到比在凤翔城中更糟的地步。他决心以死相拼,不按朱温之意下达诏书,看朱温下步如何行动。

昭宗并不知道朱温的奏章和他下达给朱友谅的密令是一块送到长安的。此刻朱温已经率领大军抵达河中府,将随时进入关中。官员们已经没有人敢到朝堂,只有朱友谅在宫门等待皇上的批勅。只到下午还不见宫中动静,朱友谅便直接派兵围了崔胤和郑元规等人的住宅。事情已经到了摊牌的地步。

昭宗一度产生的无论如何也不动摇的决心很快动摇了。昭宗想,汴军既然已经事先控制了崔胤住宅,那么杀害崔胤的责任就不在我了,朕是被人强迫的呀!若是坚持下去,说不定对社稷更不利呢!再说,崔胤行为的动机朕也实在难得把握哦!昭宗长吁一口气,终于在汴人准备好的勅书上签了字。

崔胤见相府中的卫士突然多了起来,而且之前对他毕恭毕敬的人突然凶狠起来,严守门庭,禁止人员出入,就知道事情来了。但他不知错在何处,因为虽然骨子里是对抗朱温的,但远没有到公开的程度,甚至也没有这方面的谋划和行动,谈不上有谁泄密。自己只是出于惧怕成为贰臣的耽忧,作一点维系朝廷继续存在下去的事而已,而且并不打算去触动朱温在关东的利益。自己对朱温的态度也是恭敬有加,有何破绽?难道是朱温能规测到我心灵深处的东西,抑或是朱温自要入朝执政,可他亲口说过他不想当曹操的呀!

崔胤无法知道外面情形,还在希望是出于某种误会,但汴兵已经成队进入相府,内中包括一些充作新兵的卧底汴人,他立刻明白自己早就输了,今天是死期到了,他突然歇斯底里的狂笑起来,笑了又淘淘大哭,不断打着自己的耳光,骂道:“卖国贼崔胤,引狼入室,卖国贼崔胤,罪该万死,卖国贼崔胤,死得好!”自六朝以来传衍不息的清河崔氏,一门数百人同时被杀,破黄巢的功臣,老将郑元规也因退而不休,欲以朽骨报国恩,也同时被杀。他的家族也成了殉葬者。

崔胤既死,人们普遍预料朱温将留在长安执政,但这局面并未出现,朱温很快离朝,而且不过问其它政事,留下的两个宰相名额的空缺也由昭宗自行定夺,连崔胤的判六军职务也任由现职宰相崔远和裴枢分任,这真使唐昭宗大感意外,昭宗以手加额:朕又过了一关。

标签: 崔胤唐朝

更多文章

  • 沮渠蒙逊:北凉开国国君,扩张成为河西一带最强大的势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沮渠蒙逊,北凉

    沮渠蒙逊(368年~433年),复姓沮渠,匈奴族,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君(401年~433年在位),狄地王沮渠法弘的儿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后凉龙飞二年(397年),得知伯父沮渠罗仇被后凉皇帝吕光所杀,联合诸部会葬者结盟起兵,拥戴建康太守段业担任凉州都督。天玺三年(4

  • 慕容钟:南燕宗室大臣,他为何能受到南燕皇帝的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慕容钟,南燕

    慕容钟(生卒年不详),小字道明,鲜卑族,南燕宗室大臣,献武帝慕容德堂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少时有见识又有胆量,喜怒不形于色,言论清晰。临危不乱,智勇兼备。得到南燕皇帝慕容德的器重,任司徒、大都督,封爵北地王。人物生平年少称誉慕容钟年少时有见识和度量,喜怒哀乐从不

  • 刘备关羽和张飞都没有学过武功 最后为何能成为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关羽,张飞

    还不知道:刘关张三兄弟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张飞和刘备没学过武功,为何能成名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临江仙》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之中,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三结义,而后便开始去闯荡事业。当时,关羽

  • 武则天真的有杀自己的女儿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唐朝,女儿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杀女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武则天到底有没有杀自己的女儿,3点理由还原历史真相。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一生的经历非常坎坷,她最终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远比一般男性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一个女人通过选入宫廷,从而获得权力,这是自古以来,女性掌权的唯

  • 历史上北魏孝文帝是怎么死的?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魏孝文帝,南北朝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王朝,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北魏孝文帝元宏(467-499),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有才干、有魄力的改革家、政治家。自太和十四年(490)祖母冯太后去世,他亲政掌权后,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积极采取有力举措推行汉化政策,带

  •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茂的?在政治军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茂,前凉

    张茂(277年~325年),字成逊,凉武王张轨之子,凉昭王张寔胞弟,前凉第三位君主(320年~324年在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兴八年(320年),兄长张寔遇害后,继任凉州牧,张茂奉东晋为正朔,西控西域诸戎,东攘汉赵刘曜。建兴十二年(324年),张茂薨逝,终年四

  • 三国众多武将中,被称为万人敌的为何只有关羽张飞二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在汉末三国时代,关羽、张飞是刘备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因为武艺高强,作战勇猛,被称为“万人敌”,曹操手下的许褚和典韦,也是勇猛过人,力大无比,是曹操手下数一数二的猛将,但是,为什么许褚和典韦都不是万人敌呢?关于称呼关羽和张飞是万

  • 历史上刘襄为何没有成为皇帝?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襄,汉朝

    齐王刘襄是刘肥的长子、刘邦的长孙,是平定吕后余党的功臣之一,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吕后去世,刘襄在得到两个兄弟刘章和刘兴居的通风报信后,立刻举兵造反,准备进京诛杀诸吕。吕禄、吕产把军队交给灌婴,让灌婴前去平定刘襄之乱。但是灌婴走到半路,就按兵不动了,还暗中与刘襄联络,虽然没有直接说投

  • 朱瞻基正值壮年却英年早逝 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朱瞻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皇帝朱瞻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正值壮年的皇帝朱瞻基,为什么会意外离世呢?背后真相是什么?(一)让我们把时间拉长到朱瞻基去世前3个月,看看发生了什么值得注意的大事件,从中能否找到朱瞻基早逝之谜的答案。朱瞻基去世的时间,是宣德十年正月初三。在他去世之前3个月

  • 吴质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质,三国

    吴质,字季重,汉末三国时代著名文学家。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曹丕是一个城府很深、刻薄寡恩、心狠手辣,非常善于掩饰自己的政治家,按理说这种人很难有什么朋友的。但有句俗话说得好,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曹丕也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吴质。在《三国演义》里吴质的存在感不强,所以可能有的人看到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