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申不害有哪些成就?他以术著称

申不害有哪些成就?他以术著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532 更新时间:2024/1/18 19:32:52

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亦称申子,郑国京邑(今荥阳东南京襄城)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战国时期法家重要创始人物之一、思想家。以“术”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卒于韩都(今新郑)。

主要成就

申不害也是早期的法家。法家中有三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

学术基础

申不害的学术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的影响,但他的直接来源是老子还是慎到,不得而知。但他的哲学思想与慎到有极相似之处,他们都遵循老子的大统一哲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申不害认为,自然运行是有规律的,也是不可抗拒的。他认为宇宙间的本质是“静”,其运动规律是“常”。他要求对待一切事情应以“静”为原则,以“因”为方法,“因”指“因循”,“随顺”。“贵因”指“随事而定之”,“贵静”的表现就是“无为”。申不害把这些原则用于人事,构成他的社会哲学思想。“无为”主张的渊源即《老子》的“绝圣弃智”,申不害的“无为”,要求的是君主去除个人作为的“无为”,以便听取臣下的意见。但是,申不害仅仅把这种“静因无为”的哲学思想用于“权术”之中。

为了完善这种方法,他进一步发挥《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要求君主“示弱”,决不是指君主无所作为,只是君主决策前的一种姿态。在关键时刻,申子要求君主独揽一切,决断一切。申不害的哲学思想,是君主哲学,是政治哲学。这种哲学由道家的“天道无为”演化发展来,是他的法家“权术”思想的基础。

法家术治

申不害主“术”,但他所说的“术”,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使用的,而“法”又是用来巩固君主统治权的。因此他并不是不讲“法”与“势”的。

关于君主的权势,申不害认识得很清楚。在战国诸侯争霸的情形下,君主专制是最能集中全国力量的政权形式,也是争霸和自卫的最佳组织形式。他说:“君之所以尊者,令也,令之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之。”令是权力的表现,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势”能。“权势”是君主的本钱。

申不害提出“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秤轻重。”为了说明“法”,他提出“正名责实”的理论。“正名”主张,首先由孔子提出。申不害吸收了这个主张,是名分等级,不得错乱。与孔子“正名”不同之处在于包括责任、分工的内涵。申子“正名”的意义在于确定了“主处其大,臣处其细”的大原则,而且把这个原则具体化,即把名分按实际情况规定下来,然后进行任命,听取意见,检查监督。

申不害的“名”,主要是政治概念,他的“名”是法的等值概念,是为人君制定的工具。所谓实,也就是君主给臣下规定的责任和职权,是臣下遵从君主的规范。申不害本来是劝戒君主发号施令要慎之又慎的,但其效果是加强了君主的个人专制。申不害找不到如何提高君主权威,而又能制约君主的方法,这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

“术”是君主的专有物,是驾驭驱使臣下的方法。“法”是公开的,是臣民的行动准则,而术却是隐藏在君主心中,专门对付大臣的。申不害说,“君如身,臣如手”,君主仍要对付大臣是由复杂的社会斗争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臣下弑君,酿成习气。现实告诉申不害,人君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民众或敌国;而是来自大臣。他一再告诫君主,对君臣关系要有清醒的认识,就是不相信所有的大臣。

“操杀生之柄”,要求君主掌握生杀大权,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权中的独裁地位,要求臣下绝对服从君主,即“尊君卑臣”。君主要独断,要把生杀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能大权旁落。具体工作可以交给臣下,国君不必事必躬亲。

“课群臣之能”,则是对群臣进行监督、考查、防范。国君任命了臣下,理所当然地要求臣下忠于职守、严格遵守法令,并要防止臣下篡权夺位。这是保证行政工作效率和国治民安的重要手段。以上主要是“阳术”。

但只有“阳术”还不够,还必须有“阴术”。因为做国君是天下之大利,人人都想取而代之。“天子轮流做,今日到我家。”这是从古至今的一句口头惮。君主要集权,某些权臣、重臣也会想揽权、篡权。因此,在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之后,防止某些权臣专权、揽权,甚至进行篡权活动就成为当时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这就要求国君善于控制臣下,及时发现臣下的毛病和阴谋。为此,君主就需要设一些耳目,及时了解、掌握臣下的情况,后来就发展到搞特务活动。

申不害主张君主“无为”,但大臣必须有能力,而且要有为。他主张任命官吏必须名实相副,即根据官吏地职务要求(名),看一个人有没有能力胜任(实),然后才能授官。而不是根据出身血统、也不是根据与君主个人关系的远近授官。要求管经济要会管经济,管司法的要管好司法,管军事的要会用兵打仗,管行政的则要懂行政、用人,任何人都不能滥竽充数。这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否定。

标签: 申不害韩国

更多文章

  • 关羽汉寿亭侯的封号有什么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寿亭侯,关羽

    众所周知关羽因斩颜良诛文丑,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汉献帝封其为“汉寿亭侯”,那么“汉寿亭侯”的封号有什么深意?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然而就是这个“汉寿亭侯”的爵位却被许多人误解为大汉的寿亭侯直至今日。事实上关羽的爵位并不应解读为大汉的寿亭侯,而应是汉寿亭的亭侯之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就

  • 关羽身长九尺换做现在是三米 关羽真的有那么高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三国

    还不了解:关羽身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身长九尺,现在相当于多高?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描写是“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其丹凤眼和卧蚕眉乃世间罕见,凤眼生威,卧蚕似雾,英气逼人,霸气十足。”外貌描写中最先提

  • 关羽失荆州,真的只是因为大意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羽,失荆州

    关羽失荆州,真的只是因为“大意”吗?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当时环境下政治时事等多方面的因素才导致的这一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第一个理由是,在襄樊之战中,关羽给了东吴夺取荆州的机会。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带领军队西征,他留下诸葛亮和关羽在荆州镇守。建安十九年(214),刘备进攻雒城

  • 王彦章简介:五代时期后梁名将,时在军中号称王铁枪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彦章,五代

    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温,唐帝赐名全忠,受禅前夕改名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

  • 韩侂胄简介:南宋权相,曾力主开禧北伐却功亏一篑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侂胄,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杨延昭简介:北宋名将,被宋真宗称赞治兵护塞有父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延昭,北宋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杨延昭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杨延昭

  • 韩琦简介:北宋时期政治家,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琦,北宋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韩琦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

  • 狄青简介:北宋时期名将,因面有刺字而人称面涅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狄青,北宋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狄青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人。北宋时期名将。狄青出身寒门

  • 古代后宫贵人升为嫔,可以享受哪些特权?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清朝

    古代后宫贵人升为“嫔”,可以享受哪些特权?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近几年来,清宫剧非常受欢迎!比如《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等,都引起热烈的讨论;与其他类型的古装剧不同,宫廷题材的影视剧着重描写后宫女子的一生,或明争暗斗、或爱恨情仇,都让观众们大呼过瘾!不过,有时后宫女子的称呼

  • 晋献公:晋国第19任君主,曾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晋献公,晋国

    晋献公,姬姓晋氏,名诡诸,晋国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第19任君主,在位共26年。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子孙,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国、霍国、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