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叫蛐蛐天子的朱瞻基,究竟是个怎样的帝王?

被叫蛐蛐天子的朱瞻基,究竟是个怎样的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66 更新时间:2024/1/25 7:18:58

被叫“蛐蛐天子”的朱瞻基,究竟是个怎样的帝王?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明宣宗朱瞻基——人称蛐蛐皇帝,却是一代英主!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的二月初九,燕王府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明仁宗朱高炽与嫡妻张氏所生的嫡长子,取名朱瞻基。

那时候周围人还不知道他的降生会对大明王朝产生怎样的影响。

01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瞻基的出身,后世传说便具有传奇的色彩。

1339年,还在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个梦,梦里自己的老爸,也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他对朱棣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并且将自己的大圭交给了朱棣。

朱棣惊醒后觉得非常诧异,按照这个梦的意思他觉得是朱元璋托梦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

只有这样,似乎明王朝才能够永远传承兴盛。

正巧这个时候下人来禀报,他的长孙降生了。

于是,朱棣更加肯定了争夺皇位的想法,认为自己是顺天命。

所以,这也为他以后发动”靖难之变“埋下了伏笔。

总所周知,历史上皇位的继承,都是因为自己的父亲身居皇位,才有可能轮到自己成为下一任皇帝。

不过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却不是这样。

他成为皇帝的原因可以说是非常奇葩,属于蝎子拉屎独一份。

在朱棣成为皇帝后,非常欣赏自己的次子朱高煦

主要是因为,此人在靖难之役中能征善战,还救朱棣于水火之中。

《明史》当中记载:“汉王高煦,成祖第二子,性凶悍。靖难时屡有战功,江上之急,庶人战尤力。”足以说明他立下的功劳。

虽然他心中属意的太子人选是朱高煦。

可是朱高煦虽然英勇善战,在战场上表现优越,但是在文化方面的表现却不如朱高炽。

同时,加上朱高炽是嫡长子,表现出仁厚心善,自身也没有犯错,所以很多大臣还是支持立长子。

这一时间,朱棣可陷入了为难当中。

此时,大学士解缙对朱棣说了三个字“好圣孙”。

这一下,让朱棣下定了决心,言下之意便是儿子继承者选择困难,那么可以按照合适的孙子来选择继承者。

因此,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便继承了大统。

可以说他的皇位,很大程度上是沾了自己儿子的光呀!

02继承皇位,励精图治

在历史上,”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仅八个月便去世了。

因此,作为嫡子的朱瞻基便顺利继位,成为下一任的皇帝,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明宣宗。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当中就讲述了他的故事。

相信各位看过剧的小伙伴们想必都印象深刻,剧里的明宣宗是一个聪明洒脱的形象。

而历史上的朱瞻基可是一位难得的明君。

在他初即位时期,就表现出卓越的才能。

但是,新君即位往往会伴随着一些麻烦事。

这不,朱瞻基的二叔朱高煦就开始玩起幺蛾子了。

他本就不满当年太子之位的归属。

于是在,在仁宗病逝后,就趁此机会起兵,妄图复制父亲朱棣当年夺取侄子皇位的经历。

然而,他忽视了一点,朱瞻基可不是当年的“朱允炆”,他自己也不是那个雄才伟略的朱棣。

要知道,朱瞻基从小便被众多大臣培养,而且时常受“朱棣传教”,可以说是有能力善谋略。

由此可见,朱高煦的反叛自然是宣告失败,并且他的结局可以说是非常悲惨。

最终,朱高煦被朱瞻基放在瓦罐中烤死,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朱瞻基作为明朝的第五个皇帝,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功绩。。

在军事上,他英勇善战,为了保国境安全,时常亲自上阵杀敌。

对待人民实行善政,缝灾害年间就减免赋税。

因此,明朝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在史上称为“仁宣之治”。

在《明史·宣宗本纪》记载到:“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庶几三代之风焉”。

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的统治时期,明朝出现了如同汉朝文景之治时的景象,并且把朱瞻基的功绩与文景之治相提并论。

最有趣的是,他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这让他成为后世带有独特标签的皇帝。

03蛐蛐皇帝,爱好独特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蒲松龄有一篇文章叫做《促织》。

这篇文章其实描写的就是以朱瞻基为原型的蛐蛐皇帝。

在书中记录到皇帝喜欢斗蛐蛐,便每年派人到民间搜集蛐蛐,而皇帝的喜号也在民间引起了广泛的效仿,甚至还导致了民间蟋蟀的价格直线上升。

因此,为搜求名贵稀有品种,他更是不惜一掷千金从民间搜集质量好的蛐蛐来玩耍。

这就让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他玩物丧志,为了蛐蛐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

而有人则认为,任何人都有爱好,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喜好而荒废朝政,并且明朝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场面。

其实,他的爱好不至于此,可以说他是一个全能的人,在马球、狩猎以及绘画等等都有所涉猎。

他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爱好广泛而又不误国,这才是他大智慧的一面”。

04英年早逝,猜测诸多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朱瞻基的在位时间很短。

在他三十六岁,也就是在位十年之后就撒手人寰了。

本来正值壮年,却英年早逝,这就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想。

有人认为他是因为过度劳累。

毕竟他创造出了明朝一盛世的局面,由此可见他一定是付出了不少的精力。

而另一种说法,是他喜爱吃丹药的原因。

总所周知,古代的皇帝在到了一定的年纪后,似乎都痴迷于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妄想吃丹药获得延年益寿。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都知道丹药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这些东西可以说是一种潜在的毒药。

还有最后一种说法是,他家族遗传的原因。

毕竟他的父亲“明仁宗”也才活了47岁。

最重要的是,他的两个儿子也都是30多岁去世的。

这样看下来,这个方法似乎更可靠一些。

至今,真正的原因已无从考证,只是他的死注定是一个遗憾。

如果,他在位的时间更长,可能会直接带着明朝走向顶峰。

只可惜他的儿孙们没有他的能力,而明朝也日渐没落了!

更多精彩内容,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有故事的白公子”

标签: 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乾隆70岁时还为试婚宫女写了一首诗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清朝

    乾隆70岁时还为“试婚”宫女写了一首诗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受到乾隆宠幸的妃嫔其实还有很多,不过为了避免后世觉得自己“好色”,于是乾隆便着人消去了那些不太重要的妃嫔记载。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以及淑嘉皇贵妃。仅有20个字,但写出了自己对哲悯皇贵妃的怀念。事实上

  • 历史上的骨琵琶是怎么诞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南北朝

    历史上的“骨琵琶”是怎么诞生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代的王朝可因君主的英明而兴盛,亦可因君主的荒唐而灭亡。我国历史上不乏明君,但是昏君也不少。有的人平稳地度过了一生,可以说是无功无过。但是有的人确实十分的荒唐甚至是残暴,对于这样的皇帝,他身边的人才是更害怕的。可能上一秒在天堂,下一秒

  • 北宋五鬼之首的王钦若为何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北宋

    北宋“五鬼”之首的王钦若为何受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宋仁宗评价王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贤相王曾说“王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时谓之“五鬼”。奸邪险伪,诚如圣谕。”王钦若则是“五鬼”之首。他靠抢名臣毋宾古之功,受到真宗皇帝的器重,一举跨入朝廷核心机构。他善诡辩

  • 北宋圣相李沆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宋朝

    北宋“圣相”李沆最后是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沆(947年-1004年),字太初,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980年,李沆登进士第,先后任职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礼部侍郎、太子宾客,辅导太子宋真宗赵恒。997年,宋真宗赵恒即位,李沆任职户部侍郎、参知政事。1

  • 司马朗:司马八达之一,晋宣帝司马懿的兄长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朗,东汉

    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达,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晋宣帝司马懿的兄弟。司马朗年少时就表现得很有见识,汉末动乱之际,受父命带领家属逃离董卓,又迁往黎阳,成功躲避战乱。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

  • 和珅年轻时期也是反贪先锋 屠龙少年是怎么成为恶龙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和珅

    还不了解:清代和珅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轻时的“反贪先锋”和珅,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了一代巨贪?说起和珅,想到的自然是巨贪、权臣和奸臣。那么和珅到底有多能贪呢?诸多资料显示,和珅财富最多的时候,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史上第一家跨国公司创办者、金融之父梅耶·罗斯海尔德,

  • 用八个字概括白起究竟有多强,那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白起,秦国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他是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华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出现过许多闻名天下的领军统帅。比如汉朝的卫青、唐朝的李靖、明朝的徐达都是名传后世的将领,但是和战国时期的白起相比,总

  • 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国姓是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明朝

    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国姓是“郑”?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郑和是赐姓,不是赐国姓。郑成功是赐国姓,但不是郑成功。有点绕,没看懂?没关系,咱们慢慢说。郑和原名大概是马三保。因为他早期经历不详,是作为战俘被没入宫中服役的,所以连“本姓马”也不是那么可靠。后来得到朱棣的宠幸,并且立下大功,被

  • 褚英:努尔哈赤的嫡长子,因得罪开国五大臣而失去权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褚英,清朝

    爱新觉罗·褚英,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人,满族。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嫡长子,母为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生活万历八年(1580年)褚英出生,[4]这年努尔哈赤21岁,努尔哈赤起兵时,褚英只有4岁。由于母亲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

  •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出自何时?石碏为何要杀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石碏,春秋

    成语的绝大部分是从古代传承并沿用下来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大义灭亲”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如北宋时期很有名气的大青天包拯就是这样的人,在面对自己的侄子犯罪之后,一点情面都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