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奇简介,顺治二年(1645年)高士奇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祖上北宋"靖康之变",从汴京南迁到慈溪,顺治十八年入籍钱塘,补杭州府学生员。
康熙三年(1664年),高士奇随父亲高古生北上京城求学,因父亲不久去世,他以卖随笔为生。新年为人作春帖,自书之。
康熙八年,入太学,初见康熙帝。康熙帝很喜欢他的理学文章,并赐给他会试资格。不出半个月,高士奇二试第一,记名为翰林院供奉。高士奇自此踏上了仕途之路。
康熙十年,入国子监(1671年)。试后留在翰林院做事,奉内廷,受到康熙皇帝重视。
康熙十一年,高士奇随康熙东巡;康熙十四年(1675年),高士奇被任命为詹事府录事。康熙十六年(1677年),高士奇被授予“中书舍人”称号,入值内廷,康熙皇帝赐御书“忠孝”印玺。
康熙十五年(1676年),迁阁著书,食六品俸禄。
高士奇感皇恩浩荡,不敢稍有懈怠。他每日给皇帝讲书,解疑释惑,评论书画,康熙曾言“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康熙十九年,寻补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迁右庶子。康熙二十六年,迁詹事府少詹事。近十年来,高士奇几乎年年高升封爵,一路飙升到二品红顶子大员,担任御前护驾大臣、南宅总供奉。康熙二十八年,随康熙南巡到杭州,康熙也为高士奇的西溪山庄,赐御书“竹窗”匾。
同年9月,左都御史史郭弹劾高士奇等人任人唯亲,贪污受贿,高士奇自请归乡。康熙三十三年,又以修书之名召入京城,仍值南书房。康熙三十六年,高士奇乞归,特赐詹事府詹事。康熙于43年6月在家中去世,享年60岁。
回顾高士奇的一生,不难发现,他是在考上国子监后才进入仕途的,靠的是自身才华。他一生中屡受皇恩自然也令人羡慕。
高士奇一生都算的上幸运。因为他获得了康熙赏识。正所谓“忠孝不可兼得。”高士奇竟被康熙授予“忠孝之家”印玺。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但是即使高士奇在籍赋闲,忙于事务的康熙仍然会偶尔想念高士奇,称之为“故人”。
高士奇有高才,作品大致由三部分组成:诗集、康熙活动描述、学术著作,可谓种类丰富,令人眼花缭乱。其中的学术著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春秋左传之作,另一类是治唐诗的。《四库提要》对高士奇的学术著作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