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光远生平,狄光远是狄仁杰次子。《唐书》里对狄光远的介绍是:光远,州司马。
狄仁杰为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少时勤学苦读,参加科举后明经及第。他为官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敢于直言,曾多次受到提拔,但忠臣良路上总会遭到奸佞的陷害。由于小人构陷和政敌的打击,狄仁杰一再被废黜。狄仁杰一生来来回回,两次拜谒丞相,在朝大权在握,不枉为官一生。
狄仁杰有三个儿子,长子狄光嗣,次子狄光远,三子狄景晖。狄仁杰死后,狄光嗣居嫡位,受朝廷重用。所获官职自然要比他的两个兄弟要大,他成了从三品的刺史。二儿子狄广元善良谦和,一直在家服侍父母,照顾家庭。
而且,一次狄仁杰落难,便是狄广元竭力营救。一次,来俊臣心血来潮,织了一些指控,诬告狄仁杰,任知古,魏元忠等七位大臣谋反。一天,狄仁杰看到了机会,乘狱卒不备,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然后用力咬破手指,在布帛上写下自己的冤情。写完后,悄悄放在棉衣里。狱卒来送饭时,把棉衣递给狱卒,说:‘天热了,请把我的棉衣交给家人,让他们去拆洗拆洗吧!狱卒点点头同意了。狄仁杰家人得到血书后,狄光远立即入宫求见武则天,陈述冤情,后狄仁杰被赦免。
狄景晖,狄仁杰小儿子,只得到一个八品司功参军职位,他非常不满。就因为他晚出生了几年,得到的就比他哥哥少那么多,这让他很生气。
狄景晖入主魏州,后,心里不平衡,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行为暴戾。在《孟子万章》中,他被描述为“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颇贪暴,为人所恶,乃毁仁杰之祠。”。狄景晖严苛暴戾,激怒了百姓,最后竟导致他的父亲祠堂被毁。
魏州百姓们苦于狄景晖的压迫,将怨恨发泄在狄仁杰身上。“子不教,父之过”,百姓对狄仁杰的敬仰和爱戴被积压在心中的怒火所掩埋。最后,人们冲进狄仁杰的祠堂砸烂了,毁坏了所有的牌位和雕像,也不再供奉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