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会稽(今绍兴)人。有《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等作品,寄托家兴亡之感,颇有含蕴。周济的《宋四家词选》很推崇沂孙,但也有批评“。张炎有《琐窗寒》词悼沂孙,序中称“共诗清峭,其词闲雅,有姜白石意趣,今绝响矣!”可见他的作品得到词人们的重视。
周密(1232-1298),
字公谨,号草窗,济南人,流寓湖州。工诗能文。著有《齐东野语》、《癸辛染识》、《浩然斋雅谈》、《武林旧事》等书。词有《草窗词》,
一名《频洲渔笛谱》作风清丽,尽洗靡曼。可惜集中不存宋亡以后的作品,难以见到他的思想全貌。所选《绝妙好词》,辑一百三十二家的作品,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词人的作品,靠这个选本才能够流传下来。
张炎(1248-1320),
字叔夏,号玉田,临安(今杭州)人。著有《山中白云词》及《词源》。张炎作品中,多凄凉萧瑟之音。在《解连环》里用孤雁作比,自伤身世,说:“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表达出亡国后飘零和恐惧的心理状况。《高阳台西湖春感》云:“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又在《长亭怨慢有感故居》中说:“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用寒蝉残叶作比喻,不免衰飒。
但是《山中白云词》二百几十首中更多的是闲适之音,和“玉老田荒”(祝英台近中的)的迟暮之感。
因国亡后到处漂泊,谴老的悲哽和及时行乐、力自排遭的情趣,常常有所表现,看起来好像矛盾,其实照他那落魄王孙的阶级感情,有这样的表现也是很自然的。晚年以“乐笑翁”为号,就说明他在无可奈何的境遇中只能以游戏人间的态度了此残生罢了。
他的词在艺术方面以流丽清畅见长,处处可以见到他在字句修饰上用工夫,正因为这样他才取得了后代一些词人的喜爱,跟他学步;但也正因为这样,也招致了一些词学家的不满,如周济批评他“不肯换意”,“无开阔手段”,这正是张炎作品严重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