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宋真宗三年,司马光生于光州光山,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被任命为光山县令,因此为其子起名为光。六岁时,司马池闲暇时开始教导司马光,七岁时,已能背诵《左氏春秋》,且向被人讲解这本书的主旨。他也是我们印象中砸缸救友的主人公司马光,有人好奇司马光长大后该有多大造化,其实他长大后也的确位极人臣。
天道九年(1031年),司马光十二岁时,司马光随父从东京出发,一路经过洛阳,潼关前往四川,其父担任转运使的利州,在栈道上遇到一条巨蟒。他冷静手握利剑,一头扎进蟒蛇的尾巴,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滚下了无底的栈道。
司马光的博学来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勤奋好学,学识渊博;另一方面,父亲也对他殷殷栽培。他聪明、懂事,深受父亲的喜爱。同时,每当出游或与同事和密友交谈时,司马池总是带着他。可以说司马光所结识人物均非同龄之人。当时的许多大臣和名人都非常欣赏司马光。
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20岁。他参加了科举会试,一举高中一甲,踏入士林。此时,司马池正在同州知州。
司马光正直、声誉高、私德无暇,因为的政治观点和理想而弹劾你,没有私利掺杂。这样的人很受上位欢喜。但是做事情容易坏事。
本来,司马光和王安石是好友,但是因为对政治的不同看法,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党争。那是你同意什么我就反对什么,你反对什么我就同意什么。攻击你推荐的任何人。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这段话在宋朝历史上很有趣。王安石死后,司马光掌权。为了泄愤,司马光彻底推翻了变法,开始清算新法人员。就连曾经保守的苏轼,也站出来反对司马光,认为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不能被推翻,司马光拒绝听从。当王安石还在舞台上的时候,所谓的老派对就被赶出了京城。但这些旧党可以继续在其他地方攻击新法,甚至可以忽悠神宗,说他从未打败过辽,逼他割地。反派司马光一上台,就与高滔滔同流合污,不仅瞬间废除了新法,还让民众对国家政策的剧烈动荡无所适从。而且还把忠臣蔡确章敦贬到南部黜岭,开始了无止境的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