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尔衮发布剃发令的原因

多尔衮发布剃发令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12 更新时间:2024/1/11 0:06:31

多尔衮之所以颁布剃发令,是被一个小人挑唆的结果。这个小人,叫作孙之獬。孙之獬,山东淄川县(今属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人。此人是天年间进士,进入朝廷后,立刻拜了魏忠贤的码头,成了阉党成员。崇祯登基后,清除阉党,就把孙之獬轰出了朝廷,永世不再录用。结果,明朝不录用孙之獬,孙之獬却拜了清朝的码头,重新当官。

当时,大清入关后,孙之獬立刻投降清朝,清朝封了他一个礼部侍郎的官职。为了让清朝重视自己,孙之獬走了一个奇招,他主动剃发,以表忠心。有一天,孙之獬剃了一个金钱马尾辫,穿着一身满服,就这样上朝了,他希望博得一个满堂彩,得到多尔衮的注意。然而,可惜的是,孙之獬打错了如意算盘。满堂彩,是没有的;满堂倒喝彩,倒是不缺。

原来,当时汉官还可以穿着明朝装束上殿。结果,汉官看见这么一个背叛祖先的家伙后,全都愤怒不止,把孙之獬打了出去,轰到满官阵营。而满洲人也不接受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家伙,他们也对孙之獬拳脚相加,把他轰走了。孙之獬成为朝廷的一个笑柄,恼羞成怒的孙之獬索性上奏朝廷,要求在全国内剃发,让所有汉人跟自己一个样子。

当然,这种报私仇的话,孙之獬是不能说的。他上奏的话,可是非常有“道理”的——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就是这几句话,打动了多尔衮。对呀,我征服了汉民族,却保留了汉民族的发饰,甚至最终融入了汉民族中。那么,我到底是征服了中国?还是中国征服了我?

于是,多尔衮颁布了剃发令。他要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成为中国的统治者。那么,历史的真相,真是这样吗?也对,也不对。诚然,孙之獬的这番话,确实说到了多尔衮的心坎里。然而,没有这番话,多尔衮也会让中原百姓剃头。

毕竟,多尔衮一直想让汉人剃发,跟父亲努尔哈赤、兄长皇太极一样,多尔衮从没有改过初衷,他就是要汉人剃发、易服,跟自己“一模一样”。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多尔衮进入北京城后,就颁布了剃发令,要求北京城内所有居民“剃发迎降”。多尔衮还三令五申,要北京城内的官吏军民“皆著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还下令“三日内官民尽剃”。结果,多尔衮颁布了这条政策后,汉族人民严重抵制,京城官员、士大夫、百姓们“纷纷南下”。一时间,大清民心尽失,各地叛乱不断。

最终,在汉族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多尔衮被迫让步。多尔衮昭告天下,说我之所以让你们剃头,是为了“以别顺逆”。如今,你们都反对剃头,那就取消这个命令吧。从此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不再强迫你们剃发了。然而,事实证明,多尔衮颁布的这个命令,只是形势所迫,并非出自他的本心。这个人骨子里还是要汉人剃头发的,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地统治大家。

而这个孙之獬,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罢了。没有他,多尔衮也会颁布剃发令,让大家剃头。至此,下定决心后,多尔衮以“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为名,强行让百姓剃头。他认为:“若不画一,终属二心,不几同异国之人乎?”为了不剃头,南方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大规模的起义。这些起义中,最著名的就是那“江阴八十一日”和“嘉定三屠”。

标签: 多尔衮

更多文章

  • 孝庄没有阻难多尔衮死后被挖坟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孝庄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朝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7岁就随皇太极出征打仗,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战功。不过,这位杰出的军事家,一生活得并不长,年仅39岁就薨天了。且更为悲壮的是,死后2个月,还被顺治帝命人将尸骨挖了出来,暴尸示众!活了39年,一向高傲自满的多尔衮,或许从未想到,自己死后还

  • 崇祯拒绝皇太极议和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

    1642年,内忧外患,明朝局势岌岌可危。此时满清提出议和,而崇祯听到虽有怀疑,但是机不可失,依然让兵部尚书陈新甲派出使者去与满清谈判。满清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皇太极也亲自迎接使团,大家一定很奇怪,明明满清追着大明打,为什么要对大明这么客气?皇太极提出和崇祯议和,条件也不是很过分,为何崇祯拒绝了呢?皇

  • 多尔衮没能继承皇位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位

    清朝的皇帝继承制度很特别,早期、中期和晚期都不同。早朝不是由皇帝生前在皇子中指定,而是议政王会议议决,这种制度鼓励了诸王积极进取,但内部矛盾也随之激烈。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极去世,矛盾更为尖锐,形成多尔衮和豪格对立的两派,他们互不相让,大有兵戎相见之势。多尔衮文武双全,精明强干,位居群臣之首,威高权

  • 顺治挖多尔衮墓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顺治

    多尔衮去世才两个月,顺治帝就残忍的对他实行“毁墓掘尸”。这件事是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照理说,多尔衮都已经死了,已经对顺治不构成威胁了。而且多尔衮也没有什么后人,只有一个女儿。多尔衮的后代,不可能再把持朝政了。对于顺治帝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顺水推舟,实现权力的平稳过渡。这样的话,他也可以做一个好人,避

  • 皇太极登上皇位的过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位

    大清的前身后金,其大汗之位的继承,不是努尔哈赤的一言堂,需要与王公贵族、各旗旗主共同商议。努尔哈赤可以选出中意继承人,只要贵族和旗主们满意,就OK了。努尔哈赤曾明确过两个继承他汗位的儿子,一个是长子褚英,一个是次子代善。当时没有皇太极什么事儿。长子褚英,文武双全,战功赫赫。但短板是不会做人,最后天怒

  • 皇太极的嫔妃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嫔妃

    孝端文皇后,本名哲哲,她是皇太极的发妻,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与皇太极成婚,年十六岁。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因皇太极继承大汗,她封为大福晋。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任大清国皇帝,她晋升为中宫皇后,居清宁宫。顺治帝即皇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后入关居紫禁城。顺

  • 豪格输给多尔衮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多尔衮

    正所谓姜还是老的辣,虽然多尔衮比豪格还要小几岁,但毕竟是长辈,历史上一般侄子都斗不过叔叔的。比如建文帝朱允炆,还不是被四叔朱棣给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其母妃阿巴亥是乌拉部的公主,身份高贵,非比寻常。“子凭母贵”,多尔衮自幼便被努尔哈赤捧在手心中,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多尔衮

  • 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女真定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高炽,公主,真定公主,明仁宗,明朝

    真定公主,是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女,母李贤妃。于宣德四年(1429年)下嫁王谊。景泰元年(1450年)薨。

  • 孝庄没有和皇太极合葬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合葬,皇太极

    喜欢看清宫剧的人应该都知道,孝庄太后原本是皇太极的老婆,按照古代的礼制,夫妻两人死了,应该合葬在一起。但是,孝庄太后却没有和皇太极葬在一块,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说,因为孝庄年轻时曾经和皇太极弟弟多尔衮劈过腿,有过一些乱伦的事情,按照封建礼制来看,这是不合礼法、辱没祖宗的行为,因此不能把孝庄和皇太

  • 古代知府官职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官职

    知府,官名,别称太守、府尊等,明代官制正四品,清代官制从四品。唐代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代时称“知某府事”;元朝废府设路,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明代正式把官职名改为知府;清代沿袭明制,官职变化不大;辛亥革命后,撤销府一级行政区,知府遂废。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