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顺治挖多尔衮墓的原因

顺治挖多尔衮墓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12 更新时间:2023/12/8 5:44:10

多尔衮去世才两个月,顺治帝就残忍的对他实行“毁墓掘尸”。这件事是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照理说,多尔衮都已经死了,已经对顺治不构成威胁了。而且多尔衮也没有什么后人,只有一个女儿。多尔衮的后代,不可能再把持朝政了。对于顺治帝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顺水推舟,实现权力的平稳过渡。这样的话,他也可以做一个好人,避免受到世人及后世的指责。顺治为什么要冒着名声受损的危险,干出“毁墓掘尸”这样的事情呢?

有人说,顺治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多尔衮把持朝政,他挟私报复。以此来表达他心中的不满。

固然,顺治这个人,确实有些情绪化。从他后来皇帝玩不转了,一门心思崇佛就可以看出,他确实有些意气用事。但是,就算是意气用事,也用不着这样啊。这样做,给人的感觉已经不是意气用事,而是恶毒仇恨了,顺治有必要这样宣泄情绪吗?再说了,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还在呢。大家都知道,孝庄太后与多尔衮之间,关系是非常好的。多尔衮死的时候,顺治才14岁。顺治做对多尔衮毁墓掘尸的事情,应该是征求过他母亲孝庄太后意见的。如果他没有征求过孝庄的意见,孝庄当时在态度上肯定有所表示。但孝庄当时并没有任何不满的表示,这足以说明,孝庄是同意顺治这样做的。

如果孝庄也同意顺治这样做,那就不是顺治情绪化的表现了。

有人又说,多尔衮虽然已经去世,但是他的那些党羽还在。顺治对多尔衮进行毁墓掘尸的目的,是要打击多尔衮的党羽,清理多尔衮的势力。

这个目的,肯定是有的。事实上,顺治通过对多尔衮毁墓掘尸后,朝廷中确实迅速转变了风潮,大臣们开始争相揭露多尔衮擅权。连多尔衮的亲信苏克萨哈,也立马转过风向,倒向了顺治帝。而且多尔衮所掌控的正白旗和镶白旗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从上三旗降到了下五旗之中。

只不过,虽然达到了这个目的,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明显地操之过急。因为所带来的后遗症也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我觉得以上说的,都不是顺治帝对多尔衮毁墓掘尸的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看看顺治帝在对多尔衮进行毁墓掘尸后,紧接着还做了些什么。

一是顺治帝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做法,把朝廷各部独立出来,不让满清皇室插手朝廷的事务。

二是禁止各旗自行圈地等很多特权。以前都是各旗谁圈了哪块地,这地就是谁的。顺治帝严厉禁止这样做。

三是增加汉臣向皇帝奏事的权力。以前都是只有满清大臣才有权力向皇帝奏事,现在满人大臣和汉人大臣都有权力向皇帝上奏。

四是顺治帝曾在大臣中征集意见,评论历代君王中谁最优秀。所谓评论谁最优秀,实际上就是表明皇帝将学习谁的政策。当时包括陈名夏等人认为唐太宗最优秀。但是顺治帝却认为朱元璋最优秀。

那么,顺治帝所实行的这些策略,说明什么呢?

我们知道,清朝在顺治皇帝之前,一直实施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朝中的事务,由皇亲贵族共同讨论决定。从努尔哈赤时期,废黜了代善的太子之位,实行十大贝勒共同议政,到皇太极时期的四大贝勒共同执政,到多尔衮时期的两大亲王执政,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顺治帝亲政。

顺治帝可不喜欢这样,入主中原以后,顺治帝急需学习中原王朝的皇权政治,朝中大小事情,都应该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所以顺治才要学习朱元璋,才要收回诸王贝勒管理朝廷的权力,才要重用汉臣,从满清贵族的包围中,突围出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拿典型开刀。而这个典型,最好就是多尔衮。尽管多尔衮已经去世,但打击他依然是最合适,最有效果的。所以顺治就急急忙忙做了毁墓掘尸这样的事情。

不过,顺治的做法,多少有些虎头蛇尾。后期甚至因为崇佛,不理朝政,虽然把权力从诸王贝勒手中夺回来了,却又把权力交到了大臣们的手中。以至于他去世的时候,还给康熙选了四个辅政大臣。进一步落实中央集权的任务,也最终交到了康熙的手里。

标签: 顺治

更多文章

  • 皇太极登上皇位的过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位

    大清的前身后金,其大汗之位的继承,不是努尔哈赤的一言堂,需要与王公贵族、各旗旗主共同商议。努尔哈赤可以选出中意继承人,只要贵族和旗主们满意,就OK了。努尔哈赤曾明确过两个继承他汗位的儿子,一个是长子褚英,一个是次子代善。当时没有皇太极什么事儿。长子褚英,文武双全,战功赫赫。但短板是不会做人,最后天怒

  • 皇太极的嫔妃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嫔妃

    孝端文皇后,本名哲哲,她是皇太极的发妻,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与皇太极成婚,年十六岁。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因皇太极继承大汗,她封为大福晋。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任大清国皇帝,她晋升为中宫皇后,居清宁宫。顺治帝即皇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后入关居紫禁城。顺

  • 豪格输给多尔衮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多尔衮

    正所谓姜还是老的辣,虽然多尔衮比豪格还要小几岁,但毕竟是长辈,历史上一般侄子都斗不过叔叔的。比如建文帝朱允炆,还不是被四叔朱棣给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其母妃阿巴亥是乌拉部的公主,身份高贵,非比寻常。“子凭母贵”,多尔衮自幼便被努尔哈赤捧在手心中,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多尔衮

  • 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女真定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高炽,公主,真定公主,明仁宗,明朝

    真定公主,是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女,母李贤妃。于宣德四年(1429年)下嫁王谊。景泰元年(1450年)薨。

  • 孝庄没有和皇太极合葬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合葬,皇太极

    喜欢看清宫剧的人应该都知道,孝庄太后原本是皇太极的老婆,按照古代的礼制,夫妻两人死了,应该合葬在一起。但是,孝庄太后却没有和皇太极葬在一块,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说,因为孝庄年轻时曾经和皇太极弟弟多尔衮劈过腿,有过一些乱伦的事情,按照封建礼制来看,这是不合礼法、辱没祖宗的行为,因此不能把孝庄和皇太

  • 古代知府官职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官职

    知府,官名,别称太守、府尊等,明代官制正四品,清代官制从四品。唐代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代时称“知某府事”;元朝废府设路,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明代正式把官职名改为知府;清代沿袭明制,官职变化不大;辛亥革命后,撤销府一级行政区,知府遂废。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

  • 皇太极不是清太祖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太极

    为何清朝历史上两人可以称为祖,而拥有开国之功的皇太极却不能够称为“祖”。在历史上有许多的皇帝拥有“祖”号,而为清朝奋斗一生的皇太极却没有呢?皇太极作为努尔哈赤儿子,使后金成为清朝的人物,生来就在清朝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与明朝爆发过萨尔浒之战,重创了明朝。使之成为明清战争的转折点。尽管攻打北京失利,但仍

  •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满洲

    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唐初。在唐朝末年,当时有一个部族开始兴盛起来,这个部族就是契丹族,契丹族当时在北方称雄,而女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部落形态,但是因为实力无法和契丹相比,所以只能一直屈服在

  • 皇太极的皇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子

    对于皇太极,大家都应该有所耳闻,他是清朝创始人,为后来清朝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继承汗位后励精图治,大力改革,重用汉将,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并多次对明朝开战。皇太极死后不久,其儿子顺治皇帝就入主中原,统一天下,建立了大清王朝。那么皇太极有多少皇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唐睿宗李旦第六子李隆悌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睿宗,李旦

    李隆悌(692年—702年),字幼明,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李旦第六子。友善淳朴,博览群书。武周长寿二年,夭折,年仅十一岁。景云元年,追赠荆州大都督、隋王,陪葬于桥陵。多才多艺,天性乐善。率由淳朴,孝敬父母。敬奉天伦,友爱兄弟。傍综文艺,博览坟典。武周长寿二年四月八日,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