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豪格输给多尔衮的原因

豪格输给多尔衮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42 更新时间:2024/1/2 7:10:49

正所谓姜还是老的辣,虽然多尔衮比豪格还要小几岁,但毕竟是长辈,历史上一般侄子都斗不过叔叔的。比如建文帝朱允炆,还不是被四叔朱棣给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其母妃阿巴亥是乌拉部的公主,身份高贵,非比寻常。“子凭母贵”,多尔衮自幼便被努尔哈赤捧在手心中,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多尔衮聪明绝顶、思维灵活,四岁辩善恶、六岁学兵法,深受努尔哈赤的喜爱,努尔哈赤为了培养多尔衮的政治思维,在多尔衮年仅八岁的时候,便立其为和硕额真,给予多尔衮参与政事的权力。

这个和硕额真来头可不小,当时一共就八个人,分别是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多尔衮。也就是所谓的八大贝勒。

自幼便在杀机暗藏的政治圈中摸爬滚打的多尔衮,练就出了冷静的头脑,与冷酷的心灵。特别是努尔哈赤驾崩后,多尔衮母妃阿巴亥被逼殉葬,多尔衮洞悉了权力之下得亲情淡漠,自此变得成熟异常。

多尔衮的武艺出众,能征善战。十七岁便跟随皇太极出征的多尔衮在战场之上立下了卓越的战功,从以少胜多击败明军,到一年之内击破大明三十六座主城、俘虏十数万明军,多尔衮一步一步的将自己的才华与野心推向了权力的巅峰。

手握正白、镶白两旗的多尔衮,在军中的威信极高,连大权在握的皇太极也不得不通过高官厚禄稳住多尔衮。

大清建国后,年仅二十六岁的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任吏部尚书一职,文武百官的升迁降职都要经过多尔衮的审批,此时的多尔衮可谓权倾朝野。随着多尔衮在朝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随之膨胀起来。于是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便成为了多尔衮的上位之路的绊脚石。

豪格生性阴沉、手段狠辣、浑身是胆,曾率领清军剿灭察哈尔部、夜袭松山、围剿明军、横扫香河、强攻塔山。虽然豪格的战功不如多尔衮卓著,但依旧不容小视。

作为皇太极的长子,虽然不是嫡子,但其颇受皇太极器重。皇太极称帝之时,豪格也被封为和硕肃亲王,和多尔衮代善等叔伯乃是平级。而且凭借其地位军功,其在朝中积累了不少的人脉,皇太极死后朝中支持豪格继位的宗族势力大有人在,比如说皇太极掌管的两黄旗,因为豪格皇子身份,是偏向于推举豪格称帝的。

在两黄旗面前,多尔衮和弟弟掌管的两白旗,便没有了优势,毕竟豪格还有自己的正蓝旗,镶蓝旗的济尔哈朗也是比较偏向于豪格。如此一来,多尔衮的支持者和豪格的支持者,便在朝中形成了两个势如水火的派系。

多尔衮与豪格之间的对峙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两个人相互忌惮,相互憎恨,但大清国需要一个皇帝来稳定日渐分裂的政局。多尔衮见军力不占优势,便建议推举年仅六岁的九阿哥福临登基。

这一招对于豪格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福临虽然年幼,但其母亲是庄妃,五大妃之一,背后站的是科尔沁蒙古。当时五大妃里面除了庄妃以外,还有两位出自科尔沁,分别是哲哲与皇太极最爱的海兰珠。

所以,子凭母贵,单论出身,豪格并不占优,两黄旗也没有反对的理由。与此同时,多尔衮还推举掌管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和自己一同辅政。这样一来,豪格就只剩下自己一个正蓝旗了,根部无力对抗多尔衮。于是豪格只得接受这一结果。

这一次皇位之争本该是豪格最大的机会,但终究是错过了。再往后,豪格便开始被多尔衮温水煮青蛙,一步一步的推向深渊。

顺治登基之后,多尔衮被推举为“摄政王”,大清朝的军政大权几乎全部由多尔衮掌握,而豪格则被多尔衮以出言不逊,恶意重伤长辈的理由削了爵位。当然,后来虽然又被恢复了,但其操纵全,都在多尔衮手里。

当然,这些都只是面子问题,豪格手握重兵,党羽众多才是多尔衮的心病,所以他一直在找机会剪除豪格的势力。

顺治三年,大权在握的多尔衮下令派遣豪格率军出征,扫灭盘踞在四川的前明余党张献忠。这其实是调虎离山之计,虽然豪格在前线捷报频传,立下大功。在豪格出征期间,多尔衮施行铁腕政策,大肆排除政敌,豪格的党羽死的死,亡的亡,倒戈的倒戈。待豪格凯旋而归时,他在朝中的势力早已经被多尔衮瓦解,曾经与多尔衮分庭抗礼的豪格瞬间变成了光杆司令。

如此一来,豪格就好比是被拔掉了牙齿的老虎,再无与多尔衮相争的实力,一切都得看多尔衮眼色了。多尔衮可不是什么仁慈之辈,对于这种难得的机会自然是要赶尽杀绝。

顺治五年,多尔衮污蔑豪格包庇部下慌冒战功,将豪格关进了天牢。两个月后,豪格突然在牢中暴毙,随着豪格的死亡,这场充满了阴谋的政治斗争,以多尔衮的胜出宣布结束。

标签: 多尔衮

更多文章

  • 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女真定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高炽,公主,真定公主,明仁宗,明朝

    真定公主,是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女,母李贤妃。于宣德四年(1429年)下嫁王谊。景泰元年(1450年)薨。

  • 孝庄没有和皇太极合葬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合葬,皇太极

    喜欢看清宫剧的人应该都知道,孝庄太后原本是皇太极的老婆,按照古代的礼制,夫妻两人死了,应该合葬在一起。但是,孝庄太后却没有和皇太极葬在一块,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说,因为孝庄年轻时曾经和皇太极弟弟多尔衮劈过腿,有过一些乱伦的事情,按照封建礼制来看,这是不合礼法、辱没祖宗的行为,因此不能把孝庄和皇太

  • 古代知府官职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官职

    知府,官名,别称太守、府尊等,明代官制正四品,清代官制从四品。唐代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代时称“知某府事”;元朝废府设路,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明代正式把官职名改为知府;清代沿袭明制,官职变化不大;辛亥革命后,撤销府一级行政区,知府遂废。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

  • 皇太极不是清太祖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太极

    为何清朝历史上两人可以称为祖,而拥有开国之功的皇太极却不能够称为“祖”。在历史上有许多的皇帝拥有“祖”号,而为清朝奋斗一生的皇太极却没有呢?皇太极作为努尔哈赤儿子,使后金成为清朝的人物,生来就在清朝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与明朝爆发过萨尔浒之战,重创了明朝。使之成为明清战争的转折点。尽管攻打北京失利,但仍

  •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满洲

    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唐初。在唐朝末年,当时有一个部族开始兴盛起来,这个部族就是契丹族,契丹族当时在北方称雄,而女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部落形态,但是因为实力无法和契丹相比,所以只能一直屈服在

  • 皇太极的皇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子

    对于皇太极,大家都应该有所耳闻,他是清朝创始人,为后来清朝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继承汗位后励精图治,大力改革,重用汉将,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并多次对明朝开战。皇太极死后不久,其儿子顺治皇帝就入主中原,统一天下,建立了大清王朝。那么皇太极有多少皇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唐睿宗李旦第六子李隆悌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睿宗,李旦

    李隆悌(692年—702年),字幼明,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李旦第六子。友善淳朴,博览群书。武周长寿二年,夭折,年仅十一岁。景云元年,追赠荆州大都督、隋王,陪葬于桥陵。多才多艺,天性乐善。率由淳朴,孝敬父母。敬奉天伦,友爱兄弟。傍综文艺,博览坟典。武周长寿二年四月八日,薨

  • 唐朝惠宣太子李业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睿宗,李隆业,李业,李旦

    李业(?—735年),本名李隆业,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睿宗李旦第五子,母为王德妃。唐睿宗李旦第一次当皇帝时,他于垂拱三年(687年)受封赵王、武周时期,他于长寿二年(693年)改封为中山郡王。长安初年官居都水使者。景龙二年(708年),兼陈州别驾。后任银青光禄大夫、太仆少卿,仍兼陈州别驾。

  • 唐睿宗李旦第二子李捴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捴,唐睿宗,李旦

    李捴(683年-724年12月15日),本名李成义,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李旦第二子,母为柳宫人。性格弘裕,仪貌环伟。垂拱三年(687年),册封恒王。武周时期,降封衡阳郡王,授尚衣奉御。神龙元年(705年),授司农少卿、银青光禄大夫。景云年间,授检校右卫大将军、殿中监,进

  • 唐睿宗之子李隆范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睿宗,李旦

    李隆范是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被封为岐王,本名李隆范,后为避李隆基的名讳改为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在开元十四年四月十九日去世。李范(686-726年),唐朝皇子,本名李隆范,唐睿宗第四子。其父第一次当皇帝时,封郑王,改封卫王,唐睿宗让位给母亲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