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不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原因

刘邦不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721 更新时间:2024/1/1 20:16:30

刘如意刘邦最宠爱的儿子,刘邦为什么不立刘如意为太子呢?是刘邦不想还是不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刘邦还未发迹前,原配夫人是吕雉,二人可谓是患难夫妻了。当年刘邦在外四处征战,先是推翻暴秦,后又同项羽争霸,这段时期里,吕雉大部分时候并没有陪在刘邦身边,而是在刘邦的老家照顾他们刘氏一家,生活也是过得十分清贫。对于这个贤内助,刘邦是很有愧疚感的,所以在功成名就后,虽然不宠爱吕雉,但却仍奉其为后宫之首,地位不可撼动。

那刘邦最为宠爱的妃子是谁呢?就是他在南征北战中遇到的那位美人戚夫人,戚夫人凭借着刘邦的宠爱,在后宫的日子过得也是十分的滋润。但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叫做"一山不容二虎",后宫之长是吕雉,最受宠的又是戚夫人,或许在二人相对年轻的时候矛盾还不一定突出,但一旦她们都有了刘家的血脉,也就是皇子后,情况就会变得很不一样。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封建时代"母凭子贵",皇子再多,皇帝最终是只能够有一个的,吕雉和戚夫人的儿子最终也只有一个能够继承大位。在当时的后宫,吕雉一方和戚夫人一方是明里暗里互相斗争的,都想着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后来的皇帝。而这最终决定由谁来当太子的权力,当然是掌握在了刘邦的手中了。

最初,按照西汉的规矩,刘邦还是立了吕雉的儿子为太子,备受宠爱的戚夫人当然不能够接受这一事实,刘如意是她的儿子,刘邦爱屋及乌也十分喜爱刘如意,戚夫人就想着给刘邦吹"枕边风",让他废掉刘盈这个太子,改立刘如意。

吕雉见此状的当然会有所防备,但刘邦几乎夜夜在守着戚夫人,每晚都在她那里就寝,吕雉连见刘邦一面都很难,就更不用说和戚夫人一样夜夜吹"枕边风"了。为此,她用了其他的方法,那就是增强刘盈当皇帝的实力,包括其背后的势力的培养和本身的才智。为此她找到了帮助刘邦夺得天下的大谋士张良,希望他能够站在自己刘盈的一边,同时还请来了当时在西汉声名远扬的"商山四皓"辅助刘盈。

慢慢的,刘盈的羽翼渐渐丰满,对此刘邦也不是完全不知道。自己也曾在戚夫人的驱使下动过废除刘盈这个太子的想法。但吕雉毕竟和她是患难夫妻,便一直没实实在在的实行,再加上现在刘盈背后的势力明显要强于刘如意,众多的大臣都站在了刘盈的一边,出于对大局的考虑,刘邦便明确的回复了戚夫人,他说:"我也没有办法"。

那么,究竟是因为刘邦不愿意动还是真的动不了呢?

动了刘盈,那就是明确地昭示吕后这个皇后的地位可能不保了,而能够让刘邦下定决心动吕后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对戚夫人的宠爱,可仅靠这一点真的足够吗?很明显是不够的。且不论前面我们讲的吕后和刘邦是患难夫妻,就从吕后在朝中的地位来看,刘邦为了朝局的稳定,也不可能做出这种事。

刘邦宠爱戚夫人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戚夫人自身,但也不排除为了限制吕后在朝中势力的发展,以此来压制她。当然,有读者可能会疑惑,刘邦不废除刘盈就算了,明明知道在自己去世后吕后一定不会放过戚夫人和刘如意的,又为何不提前给他们母子俩准备一条活命的路呢?对于这一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刘邦低估吕雉了。

刘邦并不是完完全全的没有为戚夫人母子二人留下"护身符"的,他让大臣周昌去辅佐刘如意。周昌此人在朝中地位甚高,吕后见了他,都要以礼相让,可惜的是,周昌虽然地位高,但是没有实权,在刘邦去世后,吕后握有军权,他对戚夫人母子,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保护作用。

当然,刘邦之所以不废刘盈,最重要的还是出于对刘氏江山的保护。毕竟刘邦原是那沛县了地痞流氓,尝尽了人生百味才坐到现今这个位置的,刚刚建立了大汉江山时,自己就已是垂暮之年了,很多地方的不稳定因素还存在。戚夫人母子能够有机会触碰到权力的"汗毛",那完全就是由于刘邦自己对戚夫人的宠爱。但若要谈到江山大计时,刘邦唯一能够想到的人还是吕雉。有她在,且刘盈即位,朝中大臣才能够信服,地方诸侯才不敢轻易叛乱,再加上刘盈已有帝王之相,试问,刘邦有何理由废刘盈而立刘如意?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朱瞻基为什么早早被立为储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

    朱瞻基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朱高炽与其嫡妻张氏所生的长子。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

  • 刘邦和戚夫人的儿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刘如意(公元前205年~公元前194年),沛郡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人,汉高祖刘邦第三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戚夫人。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受封为代王。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改封为赵王。因母亲得宠,汉高祖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由于大臣与吕后反对而作罢。刘邦害怕吕后谋害刘如意,便以周昌为

  • 李世民为什么发动玄武门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权力之争,李世民虽然有很多军功,但是李建成却逐渐处于上风,李世民知道,一旦李建成登基,绝不会放过自己,因为他功高震主,所以李世民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他孤注一掷,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王败寇在此一搏,他还真的博成功了。那么李世民为何敢发动玄武门之变呢?在当时李世民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兵权被李

  • 刘邦的继位者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刘盈就是刘邦的继位者。刘盈(前210年-前188年9月26日)。西汉第二位皇帝,汉高帝刘邦嫡长子,母为汉高后吕雉。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册立为皇太子,十六岁时继承皇位。在位期间,实施仁政,减轻赋税,任用萧何和曹参为丞相,实行萧规曹随、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崇尚黄老哲学。在强势的吕太后

  • 刘邦不立刘肥为太子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

    刘肥身为刘邦的长子为什么到头来皇太子、乃至皇帝之位却没有落到刘肥头上,反而让老二刘盈捷足先登了呢?原因很简单,就五个字--嫡长子继承制。刘肥是刘邦在还未成亲时与曹氏的私生子,刘邦正经的嫡长子是他与吕后的儿子刘盈。所以刘肥虽为长子却是庶出,有嫡长子刘盈在他是没资格当太子的。但嫡长子继承制只是理论上的,

  • 刘邦的女儿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

    刘邦一共八子一女,女儿就是鲁元公主。按理说,作为开国皇帝刘邦的唯一女儿,应该被视为掌上明珠,声势炟赫。而实际上鲁元公主一直默默无闻,名气还不及自己的丈夫张敖。这可能同父亲刘邦的强势有关。而刘邦恰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断的人,所以关键时刻也会拿女儿做“牺牲”。前205年,彭城兵败时,为摆脱项羽追兵,刘邦

  • 刘邦最宠爱的皇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

    我们都知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而汉高祖刘邦虽然在西汉的开国皇帝,虽然他没有九个儿子,但是他的八个儿子却也各自有各自的特色,都是非常优秀的人。在刘邦的这八个儿子中,他最喜欢的应该就是他的儿子刘如意了。虽然其他儿子也不错,但是他好像对这个刘如意特别的钟情。而且他还多次对自己的大臣说,在他这么多儿子中,如

  • 京剧四小名旦陈永玲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四小名旦,京剧

    陈永玲(1929年-2006年2月15日),京剧旦角。海外报刊评论他是“集梅、程、尚、荀、筱绝技于一身”的“中国名旦”。原名陈志坚,祖籍山东惠民,生于青岛。他娶名伶言慧珠之妹言慧兰为妻。他的儿子陈霖苍工花脸。陈永玲2006年2月15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十八日)13时15分在北京病逝。北京学艺读书时对京

  • 京剧四小名旦宋德珠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德珠,京剧

    宋德珠(1918年12月3日一1984年7月18日),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德珠是京剧史上武旦挑班的第一人。他完整地、系统地继承了武旦行当的种种技艺,兼采前辈九阵风(阎岚秋)、朱桂芳、余玉琴、郭际湘、十阵风(张善亭)等诸家之长,集京朝派武旦、刀马旦精华之大成,练出了很多惊人绝技,创造了富于个人特色的艺术

  • 刘邦多次把儿女推下车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刘邦当年打完了彭城之战,大败,无奈之下仓皇逃窜,楚兵追得十分急,刘邦就连续三次将自己的儿子跟女儿推下车,最后都被夏侯婴给救了下来。推儿女下车这件事跟后来的“若做肉汤,请分我一碗吃”成为了刘邦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比其杀功臣还令人诟病。毕竟功臣虽然有功于刘邦,但毕竟没有血缘关系,可父亲跟子女却是最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