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为什么不从李亨手里夺回皇位

唐玄宗为什么不从李亨手里夺回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868 更新时间:2024/1/11 4:35:27

说起唐玄宗,很多人自然能第一时间想到他一扫高宗以来女帝干政的乱局,开创开元盛世的功勋,也能想到他与杨贵妃那辗转缠绵的爱情故事;但在他在位后期,唐朝国力盛极而衰,便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缘故,而李亨与李隆基的权力纠葛,也是由此而发。在安史之乱爆发时李亨登基,此时唐玄宗还没死,为什么后来唐玄宗没有从唐肃宗手里夺回权利呢?

安史之乱历经三代帝王——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大抵时间也就是天宝十四年(755)12月16日至广德元年(763)2月17日,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史称安史之乱,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初九,"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由于河北都是安禄山的势力范围,且唐朝境内承平日久,数十年不识兵,因此叛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守城官军要么弃城而逃,要么开城投降,不久安禄山就控制了整个河北,且挥师南下,直扑洛阳。

面对突然的造反,唐玄宗甚至不相信,直到战事危急才急诏杨国忠等商议对策。可唐廷准备仓促,又指挥不当,很快东都洛阳便陷入叛军手里。

此时朝廷内斗仍然不断,面对企图速战速决的叛军,将领封常清高仙芝选择退守潼关,坚壁清野而将叛军势力消耗,可因玄宗的猜忌和杨国忠等人诬告,玄宗下令将二人处死,是为唐军一大损失;随后玄宗起用哥舒翰派兵镇压,哥舒翰进驻潼关,坚守关口,并有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响应,本来于唐军有利,可玄宗仍然一意孤行,中了叛军的计谋,强令哥舒翰出战,结果大败,哥舒翰本人也被俘。

自此潼关陷落后,长安一片大乱,玄宗带着皇亲国戚和一干亲信仓皇出逃,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占领长安。在玄宗一干人马向西逃窜到今天陕西省兴平市郊区时,就发生了著名的马嵬坡兵变——这是一场危险的士兵哗变。

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于是就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动手,李亨犹豫不决。

此时二十余吐蕃使臣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就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这时有人用箭射击,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

杨国忠急忙逃命,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杀死,尸体被肢解,且被枭首示众,他的亲信随即也被诛杀。此时哗变已经惊动玄宗本人,他安抚士兵并命令他们散去,可是士兵不肯;高力士受命询问陈玄礼后得到的答复是——要求赐死杨贵妃,士兵才肯罢休!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牺牲了杨贵妃的唐玄宗终于安抚了士兵得以继续南下,《资治通鉴》记载:玄礼等皆呼万岁,再拜而出,于是始整部伍为行计。

禁军统领陈玄礼明确表示效忠皇帝继续南下入蜀避难,而恰巧此次军队中三分之二都是太子兵,加之《新唐书》记载:"十五载,玄宗避贼,行至马嵬,父老遮道请留太子讨贼,玄宗许之",父老乡亲请求太子平叛,父子二人分道扬镳不可避免。于是太子分兵北上,一路艰辛终于来到朔方军治所灵武。

到达灵武后的李亨调取安西和陇西数万精兵,又调回河北前线的军队,朔方大本营才稳固下来。

而后至德元年(756)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并派遣专人前往成都告知玄宗。玄宗听之大惊,但也无可奈何——此时他已经是孤家寡人,沉浸在失去杨贵妃的悲伤中,无暇顾及。

且他已经被李亨夺取了实权,新登基的唐肃宗在朔方任命了朝廷官员,军队也基本都掌控在李亨手中。

加上安史之乱的爆发,李隆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开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逐渐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更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将朝政委于李林甫和杨国忠等奸臣手中,民生日益艰难。经次叛乱,仓皇逃窜的唐玄宗再难以君临天下。

唐代宗宝应二年(763)春,历时七余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期间李隆基和李亨两代帝王相继病逝。父子二人都没能看见战争平息的那一天,李隆基必然要为自己执政晚年的荒诞负责,也要对无奈的现实妥协,成为太上皇虽是被迫,但也只能接受,何谈向新皇帝问罪呢?

标签: 唐肃宗唐玄宗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的存在红拂女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红拂女、李靖与虬髯客被世人合称为“风尘三侠”。他们的侠踪最早见于唐传奇名篇《虬髯客传》。《虬髯客传》以隋末乱世为故事背景,那时,隋炀无道,群豪并起,逐鹿天下,正是英雄人物登场的极佳舞台。三位主人公中,第一个亮相的是青年才俊李靖。故事里说,有一天,一介布衣的青年李靖前去长安拜谒隋朝权臣——司空杨素。杨

  • 唐肃宗为什么要杀建宁王李倓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肃宗,李亨,李倓

    随着兄长们相继被废杀,李亨“幸运”地登上了太子之位。虽然他循规蹈矩、尽量不犯错,但父皇却仍对他不放心,甚至专门扶植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作为他的政敌,想方设法地派人敲打他、侮辱他,让他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虽然安史之乱对于唐朝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对李亨来说,却是一个救命稻草。他利用唐玄宗逃亡西蜀的机会,在灵

  • 郜国公主为什么会被唐德宗废黜公主封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肃宗,李亨,唐朝公主,公主

    郜国公主,唐肃宗李亨之女,生母不详。初封为延光郡主,下嫁虢国夫人的儿子裴徽,生一子裴液。天宝十五载(756年),裴徽死于马嵬坡之变。后进封为延光公主,改嫁新昌公主的儿子萧升,生四子(萧位萧佩萧儒萧偲)一女萧妃。郜国公主和裴徽所生的儿子裴液迎娶唐代宗李豫的女儿晋阳公主,她和萧升所生的女儿萧妃则是唐顺宗

  • 《恰似故人归》宁悉语跟纪云禾说的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恰似故人归

    《恰似故人归》宁悉语在纪云禾梦中出现,她就是仙师喜欢的人本尊,她告诉纪云禾当年的真相,说宁若初是被仙师杀掉的,要让纪云禾告诉青羽鸾鸟,纪云禾没有弄清楚当年真相,不敢贸然告诉青羽鸾鸟,那么宁悉语说的都是真的吗?宁悉语是好是坏?宁悉语是好人,她心怀天下,热爱这人世间,死后化为风灵留存在世间,看着人世间发

  • 唐肃宗李亨第六女纪国公主李淑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肃宗,李亨,李淑,唐朝公主,公主

    李淑(733年~807年),字上玄,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肃宗李亨第六女。初封宜宁公主。乾元二年(759年),出嫁检校左散骑常侍郑沛。贞元元年(785年),以皇姑身份,晋封纪国大长公主。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去世,时年七十五岁。人物生平肃宗时期,封为宜宁公主。贞元元年(7

  • 和政公主为什么会被列入《二十四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公主,公主,李亨,唐肃宗

    和政公主(729—764年),嬴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肃宗李亨第三女,唐代宗李豫同母妹,母为章敬皇后吴氏。一岁丧母,以敏惠纯孝著称。天宝九年,册封和政县主,出嫁太子冼马柳潭。孝敬婆母,名列《二十四悌》。唐肃宗即位,册封和政公主。广德二年(764年),去世,时

  • 唐肃宗李亨十三子李侗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亨,唐肃宗

    李侗,唐肃宗李亨十三子,母张皇后,封定王。人物生平至德二载十二月,与彭、兖、泾、郓、襄、杞、召、兴、越九王同封。宝应初薨。

  • 唐肃宗的第十四个儿子李僖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亨,唐肃宗

    李僖,唐肃宗的第十四个儿子,唐代宗的最小的弟弟。后宫所生。初封淮阳王,后追赠宋王。在新旧《唐书》中,其他十三个皇子都有简略的传记,唯李僖仅列名而无传,这也许是十三个皇子都曾受封为王,而李僖出了家的缘故。《新昌县志》记载:僖禅师,肃宗第十四子。从南阳慧忠国师出家。后居逍遥山,赐田甚广,为建资福禅寺。真

  • 唐肃宗李亨十二子李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肃宗,李亨

    恭懿太子李佋,唐肃宗李亨十二子,母张皇后。至德二载始封兴王,与杞(李倕)、召(李傀)、襄(李僙)、定(李侗)四王同封。上元元年薨。佋生,后方专爱,帝最怜之。后数撼储嫡,欲以佋嗣,会薨,计塞。是夕,帝及后梦佋辞决流涕去,帝鲠怅,故册赠皇太子。

  • 唐肃宗李亨之子李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肃宗

    李侹,泾王,唐肃宗李亨第七子。人物经历天宝中,封东阳郡王,授光禄卿同正员。至德二载十二月,进封泾王。乾元三年,领陇右节度大使。兴元元年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