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的亭长官职介绍

刘邦的亭长官职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50 更新时间:2023/12/27 0:23:18

有历史记载的亭长,恐怕也就只有刘邦一人。刘邦这个亭长是干什么的?究竟是多大的官呢?历史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人说,刘邦的亭长相当于乡长,也有的说,刘邦的亭长相当于派出所所长。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说法似乎都不对。

古书上关于“亭长”的描述,也是支离破碎的。比如,秦朝留下来的简牍上,有“市南街亭”这样的句子。也就是说,到南街亭去卖东西。南街亭显然就是一个亭,这个亭大概也就是一条南街那么大。

蔡质的《汉仪》上记载说,洛阳有二十四条街,每条街有一亭;同时有十座城门,每门有一亭。从这里来看,“亭”不大可能是一个乡。古代的城市都很小,一座城市里,不可能有那么多乡。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有记载,当时是“十里一亭”。关于这里的“里”,是存在疑惑的。有的说,“里”是行政单位,有的说“里”是距离单位。近代学者们普遍认为,这里的“里”是距离单位。如果“里”是距离单位的话,其实是比较小的,不太可能有一个乡的规模。

那么,亭长究竟是多大的官,其职责是干什么的呢?看来,我们还得从刘邦的经历中来寻找答案。

刘邦在当亭长期间,曾获邀参加县长为吕太公举行的欢迎宴会。有人说,宴请的时候,萧何是根据宾客们随礼的大小,决定宾客们的席位。不过,这个话并不对,因为这样安排,似乎并不符合一般安排宾客坐席位的习惯。一般安排宾客的习惯,是按照职位的大小,或者是爵位的贵贱来决定的。

所以,我认为萧何当时安排宾客的席位,应该也是按照这个。只不过,除了照顾贵宾以外,对于那些随礼比较多的,也特别安排到堂上的席位去坐。《史记》上是这样记载的: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这显然是对那些没有资格坐堂上的人,一种特别的考虑。

可以看出,刘邦的职位(他当然没有爵位)是很低的,没有资格坐在堂上。这个职位甚至比萧何、曹参等人都低,萧何一个主吏,相当于一个科级干部,和乡长差不多。因此,可以看出,刘邦的官职是还没有乡长大的。

正因为刘邦的职位低,没有资格坐堂上,因此,他才随口说一句“贺钱万”,也才拥有了坐到堂上的资格。后来,刘邦负责押解徒众去骊山。“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这里的“徒”,指的就是刑徒。根据这一点,有人认为,刘邦应该是管治安警卫及司法方面的官职,也就是说,他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长。

不过,这种判断似乎并没有道理。虽然刘邦是在押解犯人,但也并不能就认为刘邦只干押送犯人的工作。他可能还有其它工作,只不过这里没有展示出来而已。再说了,当时秦朝法律又多又严厉。因此,就算是干其它工作的人,主要职责可能也变成了与派出所所长差不多了。

而且,不仅仅是秦朝,其它朝代的地方官员,可能主要职责也就是维护地方安定,地方行政官员与司法官员,本身就是合二为一的。就算是县太爷,他的职责,常常也是管案子。

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刘邦应该不是派出所所长,更可能是一个村长。如果在城市里,就是一个社区主任。

我们还可以找到证明。汉朝的列侯中,等级分别是县侯、乡侯、亭侯。侯爵既然有这样的等级,肯定是从县长(县令)、乡长、亭长得到示,对应起来的。由此可见,亭长应该就是一个村长。

如果刘邦的官职真的就是一个村长的话,这样的官职也实在太小了。难怪刘邦当起来特别没劲。他在押送的时候,看见那么多“刑徒”逃掉了,因此干脆把他们给放了,也相当于刘邦丢了这个官。

幸亏后来遇上了天下大乱,否则的话,历史上的这样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可能就这样埋没了一生了。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刘邦少子刘长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刘长

    刘长(前198年—前174年),沛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人,汉高祖刘邦少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母赵姬。西汉初年诸侯王。力能扛鼎。于前196年被封淮南王。文帝时,骄纵跋扈,常与帝同车出猎;在封地不用汉法,自作法令。前174年,与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事泄被拘。朝臣议以死罪,文帝赦之

  • 朱瞻基是怎么对待自己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朱瞻基,对自己的两位叔叔可谓是仁至义尽。能给的,该给的,朱瞻基都给了,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是要什么有什么,除了皇位,朱瞻基几乎是事事听从,即使到最后,汉王朱高煦都起兵造反了,朱瞻基也依旧是不想杀他,选择宽恕。可以说,在朱瞻基的心里,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就是自己的亲叔叔,是自己在这世上仅存的几位至

  • 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阴妃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妃嫔,唐太宗,唐朝

    阴妃,阴氏德妃,武威郡姑臧人也。唐太宗李世民四妃之一,隋朝长安留守阴世师之女,属武威郡阴氏。 大业十三年,其父阴世师阻止李渊攻破长安,阴世师杀李渊子李智云、挖李家祖坟。李渊破长安之后抄其家,家眷没入掖庭。阴氏颇有姿色,有宠于秦王李世民,生下皇五子李佑,封为德妃。贞观十七年,李佑谋反伏诛后,受到株连,

  • 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李恪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李恪,李世民,唐太宗

    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母为隋炀帝之女杨妃。 英武果敢,深得宠爱。武德三年,册封长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改封汉中郡王。贞观元年,晋封汉王。贞观二年,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贞观十一年,封吴王,授安州都督。永徽元年,拜司空,授梁州都督。永徽二年,加授太子太师、安州都督。永徽四年,牵连房遗爱谋

  • 朱棣为什么立13岁的朱瞻基为皇太孙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

    朱元璋,开创明朝后就“大开杀戒”,他晚年几乎将所有的开国功臣都屠杀殆尽,他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整顿前朝、治理贪官;另一方面,他在为孙子铺路,太子朱标去世后,他就决定将江山传给孙子,孙子年轻,也不惧威严,自然震慑不了前朝功高震主的百官。朱元璋如此费心,但孙子的皇位还是没有坐稳,抢他皇位的不是旁人,就是

  • 唐太宗李世民韦贵妃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韦珪,李世民,唐太宗,唐朝

    韦珪(597-665年),字泽,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太宗李世民嫔妃,隋朝开府仪同三司韦圆成之女。姿容端丽,仪态万方。隋朝时期,初嫁民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生下定襄县主。武德四年,再嫁唐太宗李世民,生下皇十纪王李慎、皇十二女临川公主。贞观元年,册立为贵妃,位列四妃之首。永徽元年,册封纪国太

  • 朱瞻基为什么要杀自己的老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戴纶,朱瞻基

    朱棣对皇太子朱高炽一直不满意,但认为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朱瞻基,希望以后这个孙子能成为一个好皇帝,所以特别注意朱瞻基的教育,给他找了好几个老师。后来朱瞻基做了皇帝,就是明宣宗,以前他身边的许多人包括老师,都得到了重用。但凡事都有特例,也有两位老师倒了大霉。一位名叫戴纶,山东高密人,做过礼科的给事中,后

  • 朱瞻基为什么让太监读书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宣宗朱瞻基是明朝贤明的君主之一,与他的父亲仁宗共同开创了举世闻名的仁宣之治。明帝国也在他们父子的手中走向顶峰,很多人说物极必反,多少有些唯心主义,但事实往往就是这样。英明的朱瞻基发布了很多命令,其中一条就是教授宦官学习知识,正是这一政策,让之后的明帝国蒙受巨大损失。宰相的废除是皇帝下的命令,内阁是皇

  • 朱棣收复的越南为什么朱瞻基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越南,古称“安南”,自秦朝以来一直属于中国的藩国,与中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在《皇明祖训》中把越南列入15个不准征讨的国家名单内。在朱元璋看来,越南“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征讨越南,完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折本生意。朱元璋万万没有料到,

  • 朱瞻基为什么废了胡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明宣宗名朱瞻基,是明朝朱棣的孙子,他驾崩时只有三十八岁,也算是英年早逝。而明宣宗的皇后有两个。明宣宗第一任皇后是恭让章皇后,名叫胡善祥,出生年月不详,去世于1443年,在当时的济宁出生,是明宣宗的原配,也是他的第一个皇后,恭让章皇后一生无子,只有顺德和永清两位公主,这也成了明宣宗废后的理由。恭让章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