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窦太后喜欢梁王的原因

窦太后喜欢梁王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412 更新时间:2023/12/21 12:57:03

窦太后是汉景帝的生母,而梁王刘武则是汉景帝的弟弟、窦太后的小儿子。虽然小儿子梁王往往会得宠一些,但是也有个度,窦太后因为宠爱梁王刘武而希望他能继承皇位,这就不正常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窦太后如此偏爱梁王刘武,必然是事出有因。

渴望亲情的窦太后

窦太后本名窦漪房,人称窦姬,出身于平民家庭,因为家世干净,在吕后掌权时期被选入宫中做宫女。她从一开始,就是个没有多少心机,只是渴望亲情、关爱的普通女子罢了。一般来说,这些东西在普通人家是很容易得到的。然而天意弄人,让她的这点渴望也变成了奢望。

有一次,吕后特意挑选了一批宫女,打算将他们赐给诸侯王。窦太后是清河郡人,因为诸侯国中赵国离清河郡最近,于是希望前往赵国,这样可以抽空回家探望一下家人。为此,她还特意找管事太监疏通关系、上下打点,拜托对方将自己分到赵国去。

不知道是窦姬打点少了,还是找管事太监的人太多他记混了,总之窦姬最终并未被分到赵国,而是阴差阳错之下被分到了代国。窦姬虽然心有怨言,但是也无可奈何,毕竟诏令已下,她只是小小一个宫女,没资格反对,只能默默服从安排。然而,正是这个意外,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窦姬到达代国后,得到了代王刘恒的宠爱,其地位在代王后宫中,仅次于代王妃。要知道,代王妃可是吕后家的女子,有吕后撑腰,身份超然,自然不是平民出身的窦姬可比的。由此可以看出,代王刘恒有多么喜欢窦姬了。

吕后去世后,刘恒被朝臣和宗室推举出来继承皇位,便是汉文帝,当时,代王妃已经去世,导致皇后之位空缺。因为汉文帝宠爱窦姬,便立其儿子刘为太子,窦姬则被封为皇后,是为窦皇后。

由于窦皇后的父母早亡,太后薄姬特意下旨,追封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则为安成夫人。同时厚葬二人,其陵园规格与薄太后父亲的灵文园完全一样。由此可以看出,窦皇后在婆家很得宠,不仅汉文帝很疼爱她,就连薄太后也对这个儿媳妇很满意,这才能是恩宠惠及家人。

窦皇后对于此时的生活非常满意,但是仍然有一点很遗憾,那就是她好不容易富贵了,但是家人却都不在了。不久之后,此事竟然就出现了转机。有官员来报,称宫外有一少年自称是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窦皇后恰好思念家人,不管这人是真是假,她都要见一见。

二人见面后,窦皇后却认不得眼前的青年了。毕竟她被送进宫的时候,弟弟尚且年幼,过了十几年,当初的少年早已长变了样。都说女大十八变,其实男孩子长大了也一样变化很大的。因此,窦皇后也无法确定,眼前的青年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弟弟。

为了进一步确认对方的身份,窦皇后询问了青年许多往事,对方都对答如流。当谈到姐弟二人分别之时,生离死别的场景,二人抱头痛哭。至此,窦皇后已经确定,眼前的这个青年便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

窦皇后从窦广国口中得知,他这些年过得非常惨,被人卖到炭场整日烧制木炭。后来,炭场发生了泥石流,其他工人都不幸遇难,窦广国因为运气好才躲过一劫,后来便跟随炭场主一起来到长安。

恰好当时朝廷刚刚册封皇后,他听说皇后是他老家人,而且也姓窦,他估计皇后便是自己小时候被送入宫的姐姐。其实窦广国也是来碰碰运气的,没想到皇后真的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姐。

窦皇后为了补偿自己的弟弟,于是赐予窦广国很多田地和房子,恩宠无以复加,汉文帝登基之初,朝中大臣尽是开国功臣和刘姓宗室,他这个外来的皇帝没有什么心腹,于是他大肆提拔代国旧臣。但是即使如此,人手也不够用,于是他有意让窦广国担任丞相一职。

然而此时的窦皇后对权力毫无欲望,她就想多陪陪家人、相夫教子,好好享受下天伦之乐,因此她拒绝了汉文帝的建议。加上窦广国本人也严词拒绝,不想被人认为是外戚干政,汉文帝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所有人都以为窦太后的一生,会在这平平淡淡中度过。岂料,她后来生了一场大病,使得她的人生发生了转折。

在太医们的不懈努力下,窦皇后总算挺了过来,然而这病却留下了后遗症,使得她双目失明。一个弱女子,遇到这种事,需要更多的关爱,然而汉文帝是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起初他还经常来探望窦皇后,这时间一长,他对窦皇后越来越冷淡。时间一久汉文帝便开始宠信慎夫人和尹姬。

尤其是慎夫人,在汉文帝心中,她已经取代了窦皇后的位置,用膳的时候,汉文帝甚至让慎夫人与窦皇后同席而坐,完全不讲尊卑有序。这让窦皇后非常伤心,只是因为双目失明,她最爱的人便弃她而去。这使得她更加渴望亲情和关爱。

兄弟不能经常进宫,丈夫又不搭理她,她只能将情感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奈何长子刘启由于是太子,从小就接受帝王教育,还要向父亲汉文帝学习处理政务,根本没有多少时间陪伴窦皇后。后来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继位,便是汉景帝。当上皇帝的刘启更忙了,朝中大事都需要他决断,这样能陪伴窦太后的时间更少了。更何况,无论是当太子还是当皇帝,刘启都要严格遵守宫中礼仪,和窦太后的相处宗室不能那么随意。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窦太后和其长子刘启之间的感情,并不是那么深厚。渴望亲情的窦太后,只得将感情都花在小儿子梁王刘武和长女馆陶公主身上。长此下去,梁王刘武自然比汉景帝得宠多了。

当然,对于窦太后来说,谁当皇帝她真的不在意,毕竟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她真的对于刘武继位非常在意,也就不会仅仅提了一次此事,由于遭到朝臣的反对,便绝口不提了。事实上,真正在意皇位的,是梁王刘武本人。

标签: 窦太后

更多文章

  • 扬州八怪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

  • 唐太宗李世民之女城阳公主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公主,李世民,唐太宗,公主,唐朝

    城阳公主,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女,唐高宗同母妹妹,太平公主姑母兼婆母,生年不详。贞观中,出降莱国公杜如晦次子杜荷,后杜荷因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一案,坐罪处死。再降薛瓘,夫妻感情和睦。麟德初,公主巫蛊事发,薛瓘被贬为房州刺史。公主随之前往房州上任。 咸亨二年五月十六日(671年6月27日),公主在房

  • 窦太后不喜欢刘启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启

    窦太后是汉朝比较出名的一位太后,有关她的故事还被拍成了电视剧。窦太后原名窦漪房,汉惠帝时被选为家生子,得以入宫伺候吕雉,由于窦漪房贤良淑德,品行优良,长得也很端正,吕雉便将其赐予代王刘恒,成了刘恒的妃子,后来刘恒因各种缘由成了皇帝继承人,即位后就将窦漪房册封为皇后。窦漪房和汉文帝刘恒一共生了一女二子

  • 朱瞻基对臣子的关系融洽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朱瞻基是就明代整个皇帝的素质而言他算是一位比较贤德的皇帝了。宣德间,君臣关系相当的融洽,在此略举一例:朱瞻基夜访大学士杨士奇的家。宣德六年七月的一天,“漏下十二刻,从四骑至士奇宅。士奇仓皇出迎,顿首曰:‘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自轻?’上曰:‘朕欲与卿一言,故来耳。’”皇帝有话想与大臣说,完全可以将其

  • 郑板桥的生平及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早岁艰辛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1

  • 刘肥认鲁元公主当干妈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肥

    刘肥认妹妹鲁元公主当干妈是怎么回事?刘肥认鲁元公主为干妈只为保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认干妈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少见,但是所认的人一般而言适是和自己没有太大的血缘关系的,但是年纪比自己大,是自己父母辈的人。然而在汉朝历史上,刘邦的长子刘肥,居然认了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吕雉所生的鲁元公主做

  • 刘邦吃狗肉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砀山的狗肉在周围毗邻四省七县有名气,与历史上最好吃狗肉的汉高祖刘邦有关。刘邦起兵,三十岁时当了沛县的泗水亭一小小的亭长,这是秦朝最基层的小吏。家境贫寒却好美食,特别爱吃狗肉。除在家中做着吃外,还常到街上和卖狗肉者家去吃。刘邦家乡沛邑有好几家卖狗肉的,他都去吃过,他特别喜欢到樊哙家去吃。无资付狗肉钱,

  • 明宣宗朱瞻基为什么要打击青楼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我们都知道,在以前,青楼这个地方是合法的,只要你有钱,就能区里面玩上一玩,但是有一个朝代,却进行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扫黄行动,虽然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不过也算是史上第一次了,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在中国的历史上,第一个扫黄的人是谁呢?据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倡导扫黄的就是明宣宗朱瞻基,他是明仁宗的长子,是

  • 郑板桥巧骂盐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郑板桥是清朝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他不仅画画得怪,说话办事有时也怪,让一些歹人恶人吃了不少苦头。有一次,郑板桥在扬州东关,见一位妇女哭泣,一问,原来因欠了盐商的钱,盐商竟把她家的祖传大龙缸抬走了。郑板桥安慰了妇人几句,便去追抢缸的盐商。在扬州西街,郑板桥追上了那伙人,只见盐商挺着肚子跟着,家人吭哧

  • 卢绾反叛刘邦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

    卢绾反叛,在刘邦看来最奇葩,最闹心,鼻子差点气歪了,若不是在平定淮南国时受了重伤,他就御驾亲征了,非当面撕了卢绾不可。最重要的是,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后,伤势火速加重,因此,也可以说是卢绾给日薄西山的刘邦下了一道催命符。那么卢绾为什么要反叛刘邦呢?安安稳稳的做燕国的诸侯王不香么?其实卢绾也很无奈,这个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