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谥号文正的人物介绍

明朝谥号文正的人物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65 更新时间:2024/1/1 8:08:11

历史上文官都对“文正”这一谥号梦寐以求,是因为这是对一个人生平道德的最高评价。而“文正”难以获得,也是因为它的评价太高,所以一般统治者,是不会轻易将此谥号赐人的。除非这个人,对国家有极大贡献。因此历朝历代,得到这一谥号的少之又少,明朝就仅有5人获得。

这5人分别是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和刘理顺。

方孝孺是明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朱元璋特意留着他辅佐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方孝孺被委以重任。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许多讨伐朱棣的檄文,都是出自方孝孺之手。后来朱棣成功进京,想让方孝孺帮其草拟即位诏书,方孝孺宁死不屈,结果被凌迟处死。

许多人都以为,方孝孺是明朝第一个得到“文正”谥号的人,其实不然。方孝孺的谥号,是南明时期弘光帝追谥的。

李东阳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历任礼部右侍郎、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等等,还是明朝内阁首辅。他在政治上多采用忍让的态度,这为他招来不少非议。

不过李东阳这样做,是为了保住更多人。正德时期,以刘瑾为首的“八虎”为非作歹,不少大臣都在李东阳的保护下,才得以幸存。在李东阳病重之际,杨一清提出要为他求个“文正”谥号时,李东阳甚至激动得向杨一清下跪,足见“文正”在文官心中的地位。

谢迁与李东阳、刘健,当时被称为是“天下三贤相”,其中“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就是说李东阳善谋略,刘健性格当机立断,而谢迁则能言善辩。三个人互相配合,相互补益、协调,犹如之前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在“弘治中兴”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倪元璐历任国子祭酒、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等,同时也是明朝著名书法家。明朝末年,北京城失陷后,他自缢殉国。南明弘光年间,他被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号“文正”。

刘理顺是崇祯七年的状元,不仅崇祯帝十分欣赏他,世人也极为尊敬他。刘理顺德才兼备,是明朝著名的理学大家。

历史上获得“文正”谥号的,不过30余人,比如宋朝的范仲淹、司马光;元朝的耶律楚材许衡;明朝的方孝孺、李东阳;清朝的刘统勋、曾国藩等等。这些人皆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当然,其中有个别人,还是存在争议的。

标签: 明朝谥号

更多文章

  • 唐睿宗李旦第八女金仙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公主,唐睿宗,唐朝公主,李旦

    金仙公主(689年—732年8月14日),李氏,法号无上道,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睿宗李旦第八女,唐玄宗李隆基同母妹。公主自幼丧母,深受父兄宠爱,初封西城县主。神龙二年(706年),成为女道士,以道士史崇玄和叶法善为师。太极元年,修筑道观于京师。唐睿宗复位后,进封西城公主,景

  • 唐睿宗李旦为什么不立嫡长子李宪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立的是李隆基为太子,但是李隆基其实不是嫡长子,这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封建社会很少见,那么唐睿宗李旦为什么不立嫡长子李宪为太子呢?这个事情还得从唐隆政变说起。唐中宗李显发动神龙复辟之后,第二次当上了皇帝,可大权却被武三思、韦皇后以及安乐公主等人把持。公元701年,即唐隆元年,唐中宗李显被毒死,韦

  • 唐睿宗李旦三让皇位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睿宗

    正所谓皇权之下无亲情,皇位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父子、兄弟之间因争位而互残的事件,在史书当中屡屡出现。然而在历史上却有位奇人,视皇位为包袱,曾经三度将其让出,着实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此人,便是唐睿宗李旦。那么,李旦的三让天下是怎么回事呢?武则天的丈夫高宗去世之前,武则天早已管理政事多年。高宗去世之

  • 给魏忠贤立生祠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忠贤

    明朝大太监魏忠贤与明熹宗奶娘客氏狼狈为奸,专擅朝政多年,党羽遍布朝野,被人们称为“九千岁九百岁”。为了讨魏忠贤欢心,各地的党羽爪牙们绞尽脑汁,花样百出,甚至有人效仿历史上的先贤,为魏忠贤建造“生祠”。祠堂,是供奉祖先牌位或者是祭祀圣贤的宗庙,通常都是为已经去世的人而建,而为活人建造的祠堂,被称为“生

  • 唐睿宗李旦的两位皇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睿宗,皇后

    唐睿宗李旦的两位皇后都是死后追封的,因为他这两个妻子都是被武则天处死的,这是怎么回事呢?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元旦,自称为“金轮圣神皇帝”的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活动。隆重的仪式过后,第二天一早,皇太子李旦的太子妃刘氏和德妃窦氏一起进官向武后贺年,武后微微露出一点笑容,简单地问了两句话,就命她

  • 崇祯救不了大明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

    因为崇祯皇帝本来就不是一个好皇帝,尽管他拥有着非常不错的品质,每天起早贪黑,每天励精图治,但是可惜啊。他的努力都是努力错了方向,世界上勤奋努力的人永远不少,但是真正成功的却只有那么几个。这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努力错了方向,而崇祯皇帝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中央政府作为全国的权力集中中心,中央政府的一举一动都

  • 魏忠贤不是掌印太监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忠贤

    从理论上来说,掌印太监确实比秉笔太监的地位和权力要大,按照明朝时期司礼监的职位划分:司礼监,(提督太监一员,掌印太监一员,秉笔太监、随堂太监、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无定员。提督掌督理皇城内一应仪礼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

  • 康熙四妃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

    康熙四妃分别是指惠妃纳喇氏、宜妃郭络罗氏、德妃乌雅氏和荣妃马佳氏。纳喇氏,郎中索尔和女,康熙帝妃嫔。为四妃之首。纳喇氏初为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庆(殇),十一年生皇长子胤禔。康熙十六年八月册为惠嫔,二十年十二月晋惠妃。雍正年间曾奉养于廉亲王府,后廉亲王获罪,再度回到宫中。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惠妃在

  • 清朝出身辛者库的后妃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后妃,清朝

    辛者库,在小说和电视剧中很常见,一般而言发往辛者库的宫女,即是发往浣衣局洗衣服的。但是其实不然,'辛者库,即内管领','管领,即辛者库',辛者库是管领,是一种包衣组织,不是专门监管罪奴的机构,反正就是仆从,地位不高,专门侍候人的。在清朝,有很多后妃都是出自辛者库,甚至有的还成了皇后。良妃,卫氏,旗籍

  • 古代将军需要具备的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将军

    “克敌在兵,而治兵在将。兵无节制则将不任,将非人则兵必败。是以两军之间,决生死成败之际,有精兵不如良将。”这句话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的口中,在朱元璋眼里,所谓的良将是指那些能够在实战中带领军队获胜的将领。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古代,对当将军的人只有一个能力要求,那就是“能打胜仗”。但是当将军真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