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神宫监太监昌盛简介

神宫监太监昌盛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683 更新时间:2023/12/12 20:37:47

昌盛(1381~1438),明初神宫监太监,贵州都匀长官司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入宫,永乐十年(1412),成祖派他侍候皇太孙朱瞻基。宣宗即位,提升他为神宫监太监,每次御驾亲征或到此方巡视,都由他前导。宣德二年(1427)到八年(1433),宣宗多次派他皇帝的特使出使朝鲜。

昌盛(1381—1438),神宫监太监,贵州都匀长官司人,可能是苗族或彝族人。

入宫得势

昌盛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入宫,时年十一岁,虽然年纪小,但侍奉太祖小心谨慎,甚得恩宠,所以成祖即位,立刻升他为长随奉御。昌盛日在成祖左右,应对得宜,因此经受到夸奖。永乐初年,交刚刚平定,需处理的问题很多,成祖屡屡派他前往办理,八次往返,都没有出现大的差错,成祖更加信用他。永乐十年(1412),成祖派他侍候皇太孙朱瞻基,就是后来的宣宗。昌盛侍奉朱瞻基十四年,小心谨慎,恪尽职守,所以仁宗很器重他。

宣宗即位,为奖赏昌盛多年来的辛劳,立即提升他为神宫监太监。宣宗每次御驾亲征或到此方巡视,都由他前导,处处表现出对他的信用。

品行争议

宣德二年(1427)到八年(1433),宣宗多次派他与朝鲜籍的宦官尹风、白彦等人作为皇帝的特使,出使朝鲜,为他选取处女、善烹饪的妇女海东青、土豹、海味等等。选处女的事,虽然在永乐时已开了先例,但毕竟为儒家礼法所不容,永乐时也只能以“贡药材”、“贡白纸”为代号,遮掩朝臣耳目,因此这时为了避免朝臣弹劾,他们都将这些进贡托称是“贡马”,以致朝中大臣鲜有知者。但是,这些事在朝鲜《朝实录》中,都有详细记载。

昌盛事迹在明代史籍中记载不多,而且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在礼部尚书胡撰的墓志铭中,对他评价尤其高,说他“性行纯诚”,“累使朝鲜皆能宣布化,使夷人悦服,朝贡者接踵于道”。但是,在《李朝实录》中,记下的却是昌盛的另一面。

据《李朝实录》载,宣宗二年(1427),昌盛首次出使朝鲜时,便露出了贪财嗜利的一面,除了得到国王的赏赐外,还求索各种珍贵的土特产,以致“赏赐之柜但六,自己之柜百”。又恣行无礼,“辄鞭笞朝臣”。所以李朝世宗说他“虽俘处女、假犬为名,实为谋利而来”。但朝鲜君臣畏惧明廷,认为这些宦官品质恶劣,难以理喻,又怕他“妄诉朝廷……为异日之大患”,所以不敢和他们相争,只有“忍辱,优待以遣”。于是昌盛更放肆地盗窃朝鲜官员珍宝,所过州县见有美物即取之,又随意夺民间马匹……来去自如,而朝鲜官员对他亦无可奈

历史评价

对于这些情况,宣宗后来亦略有所闻,所以宣德四年(1429)曾谕李朝世宗:“朝廷遣人至王国中,王待以饮食足矣,毋遗以物。”并安慰他们说:“王父子敬事朝廷,多历年岁,逾久逾笃,朕所深知,非左右近习所能间也,王无虑焉。”但是,这谕旨并未能堵住昌盛的贪欲,在宣德五至八年(1430—1433)他一再出使朝鲜,为宣宗索取海青、黄白鹰、土豹,并为辽东都司传诏换易耕牛时,都因为收不到大量贿赂的礼物,而“故为侵逼之计”,给朝鲜制造种种麻烦,让他们防不胜防。以至朝鲜抨击他为人“谲而不正”、“但求自己之私事”,从而通过昌盛等宦官在朝鲜的种种行径,评论明朝的政治:“自古天下国家之乱,由于宦寺,奉使而来者皆此辈也,则上国之政可知矣”。所以《墓志铭》说他“内外驰名”,但实际上他驰的是恶名,他的行径损害了明朝的形象,已经给中朝关系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标签: 明朝宦官

更多文章

  • 明代兵部尚书金忠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金忠

    金忠,字号不详,宁波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明朝大臣。早年进入北平,授燕王府谋事,累迁长史。跟参谋“靖难之役”,屡献良策。朱棣称帝后,授工部右侍郎,累迁兵部尚书、太子詹事,竭力保护太子及东宫属官。作为明成祖朱棣的心腹重臣,为朱棣治理国家、太子朱高炽监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永乐十三年(14

  • 朱棣为什么派太监王彦镇守辽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监,宦官,朱棣

    王彦,原名王狗儿,明朝宦官,明成祖朱棣赐名王彦。王彦是松花江的建州女真人,父亲萨理蛮率部属归附明太祖,从征有功。王彦为燕王朱棣侍从的府邸,后来跟随朱棣靖难立功。朱棣在山东与盛庸对战,命都指挥朱荣、刘江,与王狗儿率精骑三千夜袭,破其营,杀数千人,获马三千匹。王彦随朱高煦突击建文帝的军队,随大将朱能突袭

  • 郁新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郁新,字敦本,凤阳府临淮(今属安徽)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历任中书舍人、翰林、侍讲。由于相貌雄伟、声音洪亮、威仪整齐,朱元璋赐名“新”,授予户部度支主事,后升为北平部郎中,进阶奉议大夫。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破格提拔为嘉议大夫、户部右侍郎。皇上曾问他天

  • 明朝大臣刘观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

    刘观,雄县人,明代官员。洪武十八年(1385年),中进士第,获授太谷县丞,以荐升任监察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迁署左佥都御史。后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而去职。永乐年间,历任户部右侍郎,左副都御使,后升任礼部尚书,改任刑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明宣宗即位后,刘观因贪腐而被问罪,最终客死辽东。初入官

  • 明代大臣解缙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名臣

    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永乐年间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

  • 杨士奇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

    杨士奇(1365年-1444年),男,汉族,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杨士奇自少丧父,游学四方,至建文帝时方才受召修撰《明太祖实录》,授翰林院编修。明成祖即位,迁太子侍讲,辅佐明仁宗,迁礼部侍郎、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他先后历经

  • 徐达攻入元皇宫为何要找一个酒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元朝末期被腐败侵蚀贪污成风,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起义拉起了一支又一支的起义军,朱元璋的军队就是其中一支。元朝被推翻后,当初那些起义军也开始了王位的争夺,最后朱元璋笑到了最后。朱元璋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徐达。徐达率兵攻进皇宫的时候,开始不顾一切的寻找那个人头酒器,这个人头酒器包含的意义太大了,它是汉

  • 月饼起义和徐达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达

    徐达是明朝的一个开国的大将,在徐达的一生中,建立了非常多的功绩。而且在徐达的身上,也发生了一个典故,就是月饼起义。我们现在中秋节都会吃月饼,而我们现在吃的月饼相传就是开始于元朝的。在那个时期,因为元朝的统治让百姓的生活非常的艰难,所以很多地区的百姓就开始慢慢的忍住不住了,所以在元朝末年的那个时期,就

  • 徐达北伐为什么一年就消灭元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徐达,明朝

    徐达北伐是灭元战争中一次非常成功的典型,它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最终的胜利,而是他们的战前策略与战争过程完全符合,这在历史上并不常见,所以从这一战中也能看出,徐达在用兵和对战争的把控能力是非常强的。但在这一战中,徐达仅率领25万兵力,而此时的元朝精锐力量还很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徐达为何能在不到一年的时

  • 赵武灵王为什么会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国于公子何,任肥义为相,兼任赵王何的傅。赵武灵王自号主父。就宗法制度而言,赵武灵王违背宗制,废嫡立幼(赵武灵王原有嫡子公子章,但由于爱惜幼子公子何而传国),又不忍废老太子,为其后赵国内乱埋下伏笔。废太子公子章,年长太子10岁,英武多谋,有军功,又长期据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