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代兵部尚书金忠简介

明代兵部尚书金忠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683 更新时间:2023/12/20 9:06:22

金忠,字号不详,宁波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明朝大臣。早年进入北平,授燕王府谋事,累迁长史。跟参谋“靖难之役”,屡献良策。朱棣称帝后,授工部右侍郎,累迁兵部尚书、太子詹事,竭力保护太子及东宫属官。作为明成祖朱棣的心腹重臣,为朱棣治理国家、太子朱高炽监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永乐十三年(1415年),去世,时年六十三。明仁宗基后,追赠荣禄大夫、少师,谥号忠襄。

人物生平

金忠,字世忠,鄞(宁波)人,生于1353年,卒于1415年。出生贤门旺族。早年家道中落,备历生活艰辛。自小博览史籍,熟读兵法,自学成才。33岁,赴通州探望在那里当兵的二哥。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进入北平燕王府当卫兵,后转任长史文书。

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署纪善,随燕王朱棣“靖难”。与举荐人姚广孝一道,同为朱棣“靖难”的主要谋划者。后随军征伐,赞理军务,运筹帷幄,是朱棣的得力谋士,官至王府长史。历经十四战。

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8月,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据《明实录》记载任工部右侍郎,赴北平侍助世子朱高炽。

永乐元年(1403年)9月入朝议储。时邱福等“靖难”元勋以次子朱高煦扈从功高,欲拥立其为储,独金忠以为嫡长之议不可废,在朱棣面前历数历史上废长立幼对国家造成的危害之事。事既定,朱棣授其嘉议大夫。

永乐二年(1404年)4月,授资政大夫,升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

永乐六年(1408年)11月,兼辅皇长孙朱瞻基

永乐七年(1409年)2月起太子监国时,任东宫首臣。

永乐九年(1411年),金忠建议册立朱瞻基为皇太孙 ,事定后,据《明实录》1412年8月记载,金忠受命为其兼教授兵法,在全国挑选上千精锐“幼军”作其护卫军。

永乐十年(1412年),上赐诰命三代封赠。

永乐十三年(1415年)4月突疾,卒于任上。

洪熙元年(1425年)3月,仁宗朱高炽追授其荣禄大夫、少师,谥忠襄公。

金忠是明成祖朱棣无话不谈的心腹重臣,重大的国事决策朱棣多会听取金忠辅国的建议,参与裁决。所谈之事,金忠从不外泄。身负兵部要务,操劳繁忙,金忠兼为朱棣密审谮谤朝廷命官过者,以故获得保全者众多,他人多不知。

金忠是明仁宗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明宣宗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的重要推手,为辅助太子仁政监国,保护太子及东宫辅臣,与夺嫡势力作斗争,历经艰难,功勋卓著。永乐十二年,朱高煦等人诽谤东宫“引驾迟缓,奏书不当”,朱棣将东宫辅臣悉数投入大牢,惟金忠不问,并命金忠密查太子不轨之事。金忠跪倒在朱棣面前顿首流泪,直陈太子清白,高煦无中生有,以大义诚信悟主,使太子得以未废,许多东宫辅臣得以保全。朱棣从此不再信任朱高煦,并多加防范。

金忠视酷吏为鬼魅,敢于同他们作斗争;身居要位,同列论事,不持两端,但为人谦虚低调,常推让功劳与他人。金忠廉谨自持,心慈人善,体恤百姓疾苦,俸赐有余,必赈济需要帮助的人。

金忠去世时,上至明成祖朱棣、太子朱高炽,下至文武百官、普通百姓,均深悼之。金忠死时没有什么积蓄。朱棣命有司治丧,为其建坟,建祠堂,复其韩岭老家。

金忠的一生历经坎坷,富有传奇。他高尚的人品,为国操劳的精神,邦国载宁的诸多业绩,赢得了当朝和后世的普遍赞誉及高度评价。

标签: 明朝金忠

更多文章

  • 朱棣为什么派太监王彦镇守辽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监,宦官,朱棣

    王彦,原名王狗儿,明朝宦官,明成祖朱棣赐名王彦。王彦是松花江的建州女真人,父亲萨理蛮率部属归附明太祖,从征有功。王彦为燕王朱棣侍从的府邸,后来跟随朱棣靖难立功。朱棣在山东与盛庸对战,命都指挥朱荣、刘江,与王狗儿率精骑三千夜袭,破其营,杀数千人,获马三千匹。王彦随朱高煦突击建文帝的军队,随大将朱能突袭

  • 郁新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郁新,字敦本,凤阳府临淮(今属安徽)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历任中书舍人、翰林、侍讲。由于相貌雄伟、声音洪亮、威仪整齐,朱元璋赐名“新”,授予户部度支主事,后升为北平部郎中,进阶奉议大夫。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破格提拔为嘉议大夫、户部右侍郎。皇上曾问他天

  • 明朝大臣刘观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

    刘观,雄县人,明代官员。洪武十八年(1385年),中进士第,获授太谷县丞,以荐升任监察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迁署左佥都御史。后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而去职。永乐年间,历任户部右侍郎,左副都御使,后升任礼部尚书,改任刑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明宣宗即位后,刘观因贪腐而被问罪,最终客死辽东。初入官

  • 明代大臣解缙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名臣

    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永乐年间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

  • 杨士奇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

    杨士奇(1365年-1444年),男,汉族,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杨士奇自少丧父,游学四方,至建文帝时方才受召修撰《明太祖实录》,授翰林院编修。明成祖即位,迁太子侍讲,辅佐明仁宗,迁礼部侍郎、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他先后历经

  • 徐达攻入元皇宫为何要找一个酒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元朝末期被腐败侵蚀贪污成风,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起义拉起了一支又一支的起义军,朱元璋的军队就是其中一支。元朝被推翻后,当初那些起义军也开始了王位的争夺,最后朱元璋笑到了最后。朱元璋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徐达。徐达率兵攻进皇宫的时候,开始不顾一切的寻找那个人头酒器,这个人头酒器包含的意义太大了,它是汉

  • 月饼起义和徐达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达

    徐达是明朝的一个开国的大将,在徐达的一生中,建立了非常多的功绩。而且在徐达的身上,也发生了一个典故,就是月饼起义。我们现在中秋节都会吃月饼,而我们现在吃的月饼相传就是开始于元朝的。在那个时期,因为元朝的统治让百姓的生活非常的艰难,所以很多地区的百姓就开始慢慢的忍住不住了,所以在元朝末年的那个时期,就

  • 徐达北伐为什么一年就消灭元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徐达,明朝

    徐达北伐是灭元战争中一次非常成功的典型,它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最终的胜利,而是他们的战前策略与战争过程完全符合,这在历史上并不常见,所以从这一战中也能看出,徐达在用兵和对战争的把控能力是非常强的。但在这一战中,徐达仅率领25万兵力,而此时的元朝精锐力量还很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徐达为何能在不到一年的时

  • 赵武灵王为什么会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国于公子何,任肥义为相,兼任赵王何的傅。赵武灵王自号主父。就宗法制度而言,赵武灵王违背宗制,废嫡立幼(赵武灵王原有嫡子公子章,但由于爱惜幼子公子何而传国),又不忍废老太子,为其后赵国内乱埋下伏笔。废太子公子章,年长太子10岁,英武多谋,有军功,又长期据太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冯嫽,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女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太初四年,随公主刘解忧远嫁和亲到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刘解忧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刘解忧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方面,作出很大贡献,深得西域各国人民的敬服,因此尊称她为冯夫人。汉武帝时,汉朝对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