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亚历山大二世早年时期经历怎么样

亚历山大二世早年时期经历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361 更新时间:2023/12/6 15:20:38

亚历山大于1818年4月29日生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是尼古拉·巴甫洛维奇大公(即后来的尼古拉一世)与普鲁士国腓特烈·威廉三世的长女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的长子。由于亚历山大的两位伯父亚历山大一世康斯坦丁·巴甫洛维奇大公都没有子嗣,故而整个宫廷上下很早就意识到亚历山大是未来俄罗斯帝国的继承人,无论是尼古拉还是整个宫廷都对这位未来皇储的教育给极大的重视。

亚历山大的老师中包括当时俄国著名的诗人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茹科夫斯基,这是一位人气息极浓的学者。茹可夫斯基在对亚历山大的教育中没有严格划分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的界限,而且更重视对皇子的思想教育。尼古拉一世认为俄国皇帝首先应该是一个标准的军人,否则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茹可夫斯基则直言不讳地指出:“他不会将这位继承人培养成为军队的指挥官,而是一位文明的君主,君主在俄罗斯所瞩目的不应是练兵场和军营,而是整个国家。”就在尼古拉一世和茹可夫斯基针对亚历山大展开的"思想教育争夺战"中,亚历山大既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思想教育,又受到了良好的军事教育。

亚历山大在十九岁时就掌握了四门外语(英语、德语、法语、波兰语)以及诸多科目,包括数学、物理、地理、历史、东正教神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等。可以说,同此前所有的俄国帝王相比,亚历山大接受的教育是最好的。[1]1829年,年幼的亚历山大曾随父母到过莫斯科、华沙和柏林。在11岁,他就指挥了一个连,14岁时,亚历山大第一次担任军官,一度领导一个排。随后进一步接受军事训练。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初将领陈珪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

    陈珪,泰州人。明朝初年名将。陈珪自少入行伍,以马军总旗随明太祖开国。洪武元年,随大将军徐达平中原,授龙虎卫百户。后改燕山中护卫,跟从燕王朱棣出塞,累升至龙虎卫千户。建文元年至建文四年参与靖难之役,位列功臣第四,以功升任后军都督同知,加号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获封泰宁侯,予世券。之后辅佐世子朱高炽留守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封徐忠为永康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棣,明成祖,靖难之役,徐忠

    徐忠(1362年-1413年),字仲达,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明朝靖难名将。徐忠早年历任河南卫副千户、济阳卫指挥佥事,镇守开平。成祖靖难时,徐忠率部投降,屡立战功,累升至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永康侯。永乐年间,徐忠留守南京,辅佐太子监国。永乐十一年(1413年),病逝,追封蔡国公,谥号“忠烈”。早年经

  • 靖难功臣之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靖难之役

    丘福(1343年-1409年),凤阳(今安徽凤阳)人,明朝靖难名将。丘福行伍出身,原为燕山中护卫千户,靖难之役时屡立战功,累升至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位居功臣之首,后又加太子太师。永乐七年(1409年),丘福率军北伐鞑靼,帅千余人先行,轻敌冒进,与王忠、火真尽皆被俘遇害,麾下千余人战死。丘福死

  • 明朝靖难名将张玉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靖难之役,明朝

    张玉(1343年-1401年),字世美,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朝靖难名将。张玉原为元朝枢密知院,后投降明朝,累功至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隶属朱棣麾下。他在靖难之役期间,夺取北平九门,升任都指挥佥事,并担任燕军先锋,大败南军主帅耿炳文。后为燕军中军主将,在郑村坝、白沟河两次击败李景隆。建文二年十二月(

  • 明朝初年著名宦官亦失哈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宦官,明朝

    亦失哈,海西女真人。明朝初年著名宦官。亦失哈自入宫后,以自身的资质和殷勤事奉,取得了明成祖的信赖。在永乐九年(1411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余年中,亦失哈屡受朝命,出使奴儿干地区,并于奴儿干都司所在地兴建和重建了永宁寺。明宣宗、英宗时期,曾被调至辽东任镇守太监,负责辽东防务工作,直至明代

  • 神宫监太监昌盛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宦官

    昌盛(1381~1438),明初神宫监太监,贵州都匀长官司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入宫,永乐十年(1412),成祖派他侍候皇太孙朱瞻基。宣宗即位,提升他为神宫监太监,每次御驾亲征或到此方巡视,都由他前导。宣德二年(1427)到八年(1433),宣宗多次派他皇帝的特使出使朝鲜。昌盛(1381—14

  • 明代兵部尚书金忠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金忠

    金忠,字号不详,宁波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明朝大臣。早年进入北平,授燕王府谋事,累迁长史。跟参谋“靖难之役”,屡献良策。朱棣称帝后,授工部右侍郎,累迁兵部尚书、太子詹事,竭力保护太子及东宫属官。作为明成祖朱棣的心腹重臣,为朱棣治理国家、太子朱高炽监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永乐十三年(14

  • 朱棣为什么派太监王彦镇守辽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监,宦官,朱棣

    王彦,原名王狗儿,明朝宦官,明成祖朱棣赐名王彦。王彦是松花江的建州女真人,父亲萨理蛮率部属归附明太祖,从征有功。王彦为燕王朱棣侍从的府邸,后来跟随朱棣靖难立功。朱棣在山东与盛庸对战,命都指挥朱荣、刘江,与王狗儿率精骑三千夜袭,破其营,杀数千人,获马三千匹。王彦随朱高煦突击建文帝的军队,随大将朱能突袭

  • 郁新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郁新,字敦本,凤阳府临淮(今属安徽)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历任中书舍人、翰林、侍讲。由于相貌雄伟、声音洪亮、威仪整齐,朱元璋赐名“新”,授予户部度支主事,后升为北平部郎中,进阶奉议大夫。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破格提拔为嘉议大夫、户部右侍郎。皇上曾问他天

  • 明朝大臣刘观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

    刘观,雄县人,明代官员。洪武十八年(1385年),中进士第,获授太谷县丞,以荐升任监察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迁署左佥都御史。后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而去职。永乐年间,历任户部右侍郎,左副都御使,后升任礼部尚书,改任刑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明宣宗即位后,刘观因贪腐而被问罪,最终客死辽东。初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