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汤之子张安世,他这一生都经历过什么?位极人臣却低调内敛,结局圆满

张汤之子张安世,他这一生都经历过什么?位极人臣却低调内敛,结局圆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981 更新时间:2024/1/7 12:34:5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张安世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今天就来说说汉朝时期的著名人物张安世,他不仅地位比霍光尊贵,财富也远胜霍光,位极人臣却低调内敛,一生圆满。

这位比霍光显贵的人名为张安世,是汉武帝是重臣张汤之子。张安世历经武帝、昭帝、宣帝三位皇帝。汉昭帝时,在霍光的建议下,张安世为右将军兼光禄勋。汉昭帝元凤六年,张安世被封来富平侯。

张安世从小因父当官,以“官二代”被封为郎,又因张安世善书,因此汉武帝时期就任给事尚书。昭帝死后,霍光与张安世等人,废了昌邑王,而立汉宣帝。但在霍光当政时,张安世默默无闻。直到68年三年,霍光病死,就有御史大夫上书“……车骑将军张安世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霍光)定策,天下受其福……子张延寿忠厚,为光禄勋,领宿卫臣。”宣帝当即同意。

张安世听说,坚决不同意。他在汉宣帝退朝时再次求见,张安世摘下帽子磕头请求皇帝“老臣耳妄闻,言之政事未施行之前之事,臣不言……臣不足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裁哀,以全老臣之命。”坚决推辞封自己的官。

汉宣帝笑着说:“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张安世再次拒绝给他升官,汉宣帝也无奈了。但几天后,张安世竟被封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成了朝中重臣。

又过了几个数,又封张安世为卫将军,兼皇宫及城门等管辖权。张安世成了直接保卫汉宣帝的近臣,可见汉宣帝对他的信赖。

张安世和霍光几乎一样,都是有拥立之功,被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列。

但张安世却完全没有半点的飞扬跋扈,相反,他低调得令人不可思议。

曾经有一位郎官,工作得非常不错,向张安世求官。张安世见面和他打哈哈,也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热情迎来,热情送走。

不久,这位郎官果然升了官,张安世却不承认是他推荐的。当时人都讥讽说张安世不识才,这么有能力的官员都不推荐,可他却毫不在意。

张安世:不仅地位比霍光尊贵,财富也远胜霍光,位极人臣却低调内敛,一生圆满

还有一位郎官,晚上宴会的时候喝醉了,在大殿撒了一泡尿就跑了。面对这样无法无天的事情,张安世却只是笑笑,不做处理。

他和他的父亲酷吏张汤完全不同,不仅没有一查到底,而且还幽默的对属下说:你们怎么知道他是溜了,而不是去找水来冲洗呢?

张安世当上大官后,越来越小心,当时霍光儿子霍禹为右将军,汉宣帝以霍禹为大司马,免了他的右将军屯兵之职。实际霍禹只有一个虚位而已。被汉宣帝夺去实权。一年后,霍禹谋反,汉宣帝下令夷灭其宗族。

这更为张安世敲响了警钟。

他和霍光有姻亲,孙女张敬是霍氏外亲族的妻子,理应被族诛,但就是因为他平日低调谨慎,让皇帝法外开恩赦免了张敬。

此时,他以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做到了人臣之极,只差拜相了。他与汉宣帝关系特殊,两个人几乎就能决定天下大事,但他却不愿意树敌,表面上尊重百官之首的丞相。

每当他和皇帝讨论完大事,就提起回到家中告病不出。直到汉宣帝发布了诏书,他才假装和惊讶的说:“皇帝的命令果然如此吗?”。

不仅如此,他还将戏演全套,打发人去丞相府问问详细情况。久而久之,大臣们都以为他不知内情。

官位越高,他越是低调谨慎,不受贿,不结党营私。他曾经举荐过一位贤良的官员,后来此人来他府上道谢。

张安世既不要他的礼物,又很遗憾地告诉他:“我是因为你的才能而举荐你的,你现在所作所为很令我失望,只能绝交。”

这样一个人,也许很多人觉得他过得很窝囊,很不过瘾,明明有那么大的权力,却始终韬光养晦。

张安世:不仅地位比霍光尊贵,财富也远胜霍光,位极人臣却低调内敛,一生圆满

但这就是他的生存之道,他用父亲张汤的经验教训,浓缩成低调二字,从不招摇,这在汉朝的列侯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他的这种风范传承了子孙,也让他的家族获得了回馈。他被封为富平侯,这个爵位一直传承到汉朝灭亡,一共一百八十多年,其中哪怕王莽篡汉的时候都没有中断。

作为一个人臣,其实想要能够出人头地,不单单是看自己做事的能力有多强,更多的其实是看自己在为人处事这一方面有多厉害。像张安世这样的人才,不仅仅是事情处理得好,连人际关系也是处理得非常的棒。有时候其实低调真的能够省下很多的麻烦事。

标签: 张安世汉朝

更多文章

  • 魏相在什么时候官至丞相?魏相的字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魏相,汉宣帝,丞相

    魏相,西汉名相,出生年月不详,去世于公元前59年4月20日,是能和汉高祖时期的丞相萧何,曹参相提并论的一位贤相,历任茂陵令、河南太守、扬州刺史、大司农、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职,在汉宣帝时官至丞相,被封高平侯,去世后,获赐谥号宪侯。魏相为人刚正不阿,严峻律已,做事守规合理,才能卓著,非常受当时人们的尊

  • 公元前322年 张仪相魏,纵横家活跃于政治舞台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仪,政治舞台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魏国谋划联合各国共同抗秦,张仪与齐、楚大臣在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相会,商议联合齐、楚破坏魏国合纵计划之策,但未能阻止魏、赵、韩、燕、中山等国结盟。次年,张仪自啮桑返秦,被免去相职,遂来到魏。张仪向魏惠王进献联合秦、韩以伐齐、楚之策,为魏惠王采纳,并任用他为相。张仪坚决主

  • 丙吉:从小小的监狱长到封侯拜相,只因他干了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丙吉,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丙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74年七月,年仅十八岁的汉宣帝刘询继位,又名刘病已,字次卿,又字谋。他是汉武帝嫡长曾孙,是汉武帝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因当年“巫蛊”事件被迫自杀,他的子女都被斩杀,只有刘询因尚在襁褓之中才躲过一劫,在牢狱中度过了很长的

  • 丙吉冒死救下婴儿死囚,成就一代明君后一路高升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丙吉,西汉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丙吉。武帝晚年发生“巫蛊之祸”,冤死者甚多丙吉少时研习律令,起初担任鲁国狱史,因为断案水平高被提拔到朝廷,渐渐升迁至廷尉右监。丙吉任职数年后,不知为何受到相关案件的牵连被免,回到州里面担任佐吏。等到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后,朝廷由于缺乏断案的能

  • 西汉名臣丙吉,他是如何判断八旬老人的儿子是否是亲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丙吉,西汉

    丙吉,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西汉有一个名臣叫丙吉,很多人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他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也是汉宣帝的救命恩人,按照目前的分工来看,他是一个很好的法官。丙吉非常擅长律令,因此曾经在鲁国做狱史,后来慢慢的通过熬资历成为了廷尉监,列位九卿,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

  • 梁丘贺简介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梁丘贺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梁丘贺,麒麟阁十一功臣,西汉

    梁丘贺(生卒年不详),复姓梁丘,(今枳沟镇乔庄村东)人。西汉时今文《易》学“梁丘学”之开创者。西汉时,诸城称东武,始为侯国国都,吕后七年(前181年),设东武县,县治并为琅琊郡治,是沿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135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盛行,朝廷设置《诗》、《书》、《易》、

  • 梁丘贺儿子是谁 西汉名臣梁丘贺儿子梁丘临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梁丘贺,麒麟阁十一功臣,西汉,梁丘临

    梁丘贺(生卒年不详),复姓梁丘,(今枳沟镇乔庄村东)人。西汉时今文《易》学“梁丘学”之开创者。西汉时,诸城称东武,始为侯国国都,吕后七年(前181年),设东武县,县治并为琅琊郡治,是沿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135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盛行,朝廷设置《诗》、《书》、《易》、

  • 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之开创者:梁丘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汉,梁丘贺

    梁丘贺(生卒年不详),复姓梁丘,(今枳沟镇乔庄村东)人。西汉时今文《易》学“梁丘学”之开创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介绍梁丘贺(生卒年不详),复姓梁丘,齐国贵族后裔,琅琊诸县(今枳沟镇乔庄村东)人。西汉时今文《易》学“梁丘易学”之开创者。西汉时,诸城称东武,

  • 吕后专权后,为什么不除掉刘章?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后,汉朝

    你真的了解吕后为什么不除掉刘章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提到汉朝,相信不少人都为之自豪,因为现在许多人还称自己为汉人,汉朝在中国历史中可以说是一个强大的王朝,不仅让周围的突厥,匈奴不敢来犯,还树立了自己的威严,甚至丝绸之路与其他地区通商,也是让汉朝的经济发展得极为迅速,而汉朝的

  • 当着吕后的面斩了她亲戚,也只有刘章敢做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章,西汉

    你们知道刘章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作为大汉影子皇帝和吕氏集团精神领袖的吕后一死,围绕皇权的争夺立即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依仗吕后的助力,经营多时的吕氏集团"变更公司法人计划"也一直在密锣紧鼓地进行中,要不是吕氏鞠躬尽瘁了,估计这变天计划要实现也不是很难,只是没有了一言九鼎的吕后的斡